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樂

(原寶山鋼鐵(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

鎖定
曾樂(1932-1996),中共黨員,原寶鋼工程指揮部、寶山鋼鐵(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曾樂為中國冶金工業和寶鋼建設,尤其是焊接技術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曾主持寶鋼一期工程長達450公里主焊縫的焊接工程,獲原國家科委的工程金質獎;創建精密焊接試驗室,為寶鋼自行修復電腦集成塊創造了條件。他著有《現代焊接技術手冊》《精密焊接》《焊接工程學》等專著。他曾獲得原國家科委發明獎、原國家科委重大科技成果獎、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  1996年2月5日逝世。 [2] 
中文名
曾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2年
逝世日期
1996年2月5日
畢業院校
上海同濟大學
出生地
廣東中山
職    稱
高級工程師

曾樂人物生平

曾樂,1932年出生,廣東中山人。1952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機械系。歷任鞍山鋼鐵公司靈山金屬結構廠工程師,冶金工業部建築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兼寶山鋼鐵總廠工程總指揮部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國際著名的焊接專家。長期以來,以一箇中國知識分子的智慧、執着的創造精神,嘔心瀝血,屢克難關,從事着焊接技術工作,被尊稱為“焊神”。
學習機械出身的曾樂連自己也沒有想到,他會與焊接結緣並且成為這一領域的高級專家。
1961年,曾樂在國內首創電渣重溶工藝,研製成功超低炭18-8不繡鋼焊條。七十年代解決了太原鋼鐵公司高硅鋼冷軋並卷問題,研究成功氬弧焊接工藝和閃光焊接工藝。
曾樂曾經擔任鞍山鋼鐵公司靈山金屬結構廠工程師、冶金工業部建築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兼寶山鋼鐵總廠工程總指揮部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兼任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教授。
在寶鋼生產建設期間,曾樂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精密焊接實驗室,試製出20多種填補國內空白的精密焊接用品,推動了我國精密焊接技術飛速發展。曾樂以一箇中國知識分子的智慧、執着的創造精神,嘔心瀝血,屢克難關,從事焊接技術工作,被譽為一代“焊神”。
曾樂主編的《焊接工程學》是他畢生從事焊接技術工作的心血結晶。這部著作彙集了焊接技術人員必需的最新標準、計算公式及情報信息等,是從事焊接生產的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必讀書。
1989年,曾樂被上海市科協評為科技精英、全國勞動模範、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是國家的脊樑,是社會的中堅。人們在學習“焊神”曾樂時,總結了曾樂精神的精髓,就是“自強與奉獻”。1991年1月,原國家冶金工業部向冶金戰線的廣大幹部職工發起了“向曾樂同志學習”的號召。
1990年,曾樂在體檢中查出肝癌。在上海醫治一段時間後,於1991年赴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求治。在京治療1個月後,病情顯著好轉。曾樂心裏惦記着寶鋼的工作,要求出院。醫生勸告他,如果堅持再治療3個月,可以痊癒。曾樂堅持要求出院,帶着藥回到了寶鋼,繼續埋頭工作。
曾樂忘我地工作,先後獲國家科委發明獎、國家科委重大成果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幾十項獎。曾樂相繼被聘為國際焊接協會專家委員、微連接特設委員會的國家代表、西班牙皇家冶金研究中心委員、美國林肯焊接基金會國際委員等。
1996年2月5日10點45分,曾樂因為肝癌復發,不幸在上海逝世,卒年65歲。 [2] 

曾樂人物評價

曾樂忘我工作的精神,為振興上海做出了巨大貢獻。1991年1月,朱鎔基為曾樂題詞:“曾樂是知識分子與工人結合的典範,上海人民在振興上海、開發浦東的偉大事業中,要學習曾樂精神”。 [2] 

曾樂後世紀念

2000年5月30日,曾樂銅像在上海福壽園文星園落成。曾樂雕像面目清瘦,目光深邃,栩栩如生,充分表現出“焊神”的氣質。曾樂昔日的戰友和親人站在曾樂銅像前,想起曾樂生前的無私奉獻精神和英年早逝,無不熱淚盈眶。
為了傳承和弘揚曾樂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不斷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寶鋼創立了曾樂獎、曾樂創新獎和曾樂敬業獎。一代又一代寶鋼人在曾樂先進事蹟中汲取力量。他們將曾樂精神概括為20個字:“自強不息、助人為樂、不計名利、奉獻不已、勇於負責”。
曾樂精神成了寶鋼人寶貴的精神財富。2016年,寶鋼股份有25位來自於生產、銷售、研發等領域的青年員工通過單位推薦、評審小組審核,光榮地成為2016年度寶鋼股份“曾樂式青年”候選人,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曾樂精神”,讓“曾樂精神”永葆青春。 [2] 
參考資料
  • 1.    曾樂  .中國鋼鐵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8-01]
  • 2.    曾樂:焊神  .上海關心下一代工作官方微信公眾號.2019-09-30[引用日期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