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昭文
(辛亥革命元老、中國同盟會創始人之一)
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
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
編輯吧!
1904年赴日本留學。其間接受民主思想,參加
孫中山建立的
興中會,聯繫各省同志,宣傳革命。1905年參與籌備同盟會成立大會,並被推舉為中國同盟會東京總部執行部書記科書記。1906年任中國同盟會河南分會會長。1908年畢業回國後,歷任
北京軍諮府科員、
武昌起義副官長兼前敵總指揮、
中華民國軍需總監、國民黨參議、河南省國民黨支部長等職。參加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1913年因病逝世。
[3]
- 中文名
-
曾昭文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日期
-
1883年
- 逝世日期
-
1913年
- 出生地
-
河南新縣
- 所屬黨派
-
中國同盟會→中國國民黨
[1]
曾昭文於光緒九年 (1883年) 生於河南光山縣新集鎮 (今屬新縣)。為人寡言笑,性格沉毅,有膽識。
[1]
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北京練兵處考赴日本留學。先入
振武學校,畢業後入日本陸地測量部學習測量。其間接受民主思想,參加
孫中山建立的
興中會,聯繫各省同志,鼓勵革命,與
黃興、孫中山交遊甚密。
[1]
孫中山與同盟會各同志在日本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8月20日,興中會與
華興會等在東京組成
中國同盟會,曾昭文是成立大會的籌備者之一,並被推舉為同盟會
東京總部執行部書記科書記。次年(1906年),同盟會河南支部成立於日本東京,曾昭文任支部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畢業回國,在北京
軍諮府任科員,暗中負責同盟會聯絡員的使命,與東京總部互通信息。
[1]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爆發後,曾昭文隨同黃興、
宋教仁於28日到
漢陽。黃興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曾昭文為副官長,充前敵總指揮。
北洋軍佔領漢口,黃興欲投江以身殉革命,曾昭文抱阻掩護,撤回
武昌。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黃興任陸軍總長,曾昭文任軍需總監。為防止清軍南下,孫中山命令河南同盟會會員
陳伯昂組織爆破隊炸燬
京漢鐵路黃河大橋,由曾昭文準備爆破器材及槍支。不久,因
南北議和告成,炸橋一事作罷。
[1]
北洋軍閥首領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黃興為南京留守。時曾昭文為陸軍少將,協助黃興購辦軍火,接濟各處起義軍隊,準備“
二次革命”。5月26日,曾昭文、
杜潛等20多名革命黨人,在《
大中民報》刊登《河南社會黨通告》,宣佈在開封設立事務所,介紹同志入黨。6月27日,在開封召開成立大會。8月25日,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理事9人,參議30人,曾昭文為參議之一。各省組織國民黨支部,河南推選曾昭文為支部長。
[1]
“二次革命”爆發後,曾昭文因操勞過度,吐血發病。後入天津日本醫院就醫,於1913年8月病逝。靈板運回故里時,從信陽火車站到新集,沿途弔祭者數千人。遺體葬於新集白果樹村。
[1]
[3]
曾昭文去世的消息傳出後,當時各界輿論都對此深表惋惜,陳伯昂在《辛亥革命若干史實》中寫道:“後聞曾昭文同志死於天津,使我如失燈塔,不勝悲傷。”
[2]
- 參考資料
-
-
1.
趙長海 主編.河南辛亥革命人物傳略:大象出版社,2012-06:82-83
-
2.
政協延津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延津文史資料 第1輯:政協延津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7-10:121
-
3.
信陽地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信陽地區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0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