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屋村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坪環社區下轄村)

鎖定
曾屋村,位於坪山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禾場頭村、老圍村、黃沙坑村、大萬村及坪山社區中興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村周圍有蔭映山、李三娘山、莆公地山;附近有礦山水庫、大山陂水庫。始建於清朝中期,曾思泰在坪山立基而形成村落。因立村姓氏為曾姓而取名曾屋村。
中文名
曾屋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坪環社區
地理位置
坪山街道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 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坪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曾姓、卓姓、邱姓和吳姓。曾姓從今廣東五華遷至興寧,後遷至坪山。卓姓於元末明初從福建開始遷移,先後遷居廣東海陸豐及長樂;後在清乾隆年間從長樂西林壩反嶺下遷移到此地。邱姓與吳姓人口相對較少,因無族譜,源流不詳。
2015年末,户籍人口190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100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90歲(女)。非户籍外來人口約8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80餘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100人,主要分佈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玉米、花生、番薯等。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等集體租賃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清明時節的艾板,中秋節的餈粑,春節的喜粄等。
比亞迪路、體育三路、卓屋路、曾屋路經過該村。1968年通電,1990年通自來水、通電話,1997年通互聯網,2008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中有坪環幼兒園,2015年在園幼兒280人,教職工32人,另有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路徑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約20座,均為土木石結構,多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
思泰公祠,始建於清朝中期,重修於1980年,佔地面積約100平方米;有門聯"東魯傳經府;南豐修史家"和匾額"蘭桂騰芳"。
卓氏宗祠,始建於清乾隆年間,重修於1986年,佔地面積約220平方米,有門聯"祖德源流遠;宗功世澤長"
卓氏炮樓,建於1925年,位於曾屋村卓屋路78號,共4層.高約13米。炮樓牆體厚約60釐米,牆體為黃泥土外表用白灰沙與麻石混築而成。有一副樓,面積約60平方米,主、副樓共有20多個窗口、20多個槍眼。
村中有曾潭勝於1989年修纂的《曾氏族譜》和仲興公、仲貴公、仲六郎於2013年修纂的《五華卓氏族譜》。其中《五華卓氏族譜》上載有《卓氏族規》和《卓氏家訓》,形成年代已不可考。
每年農曆八月中秋節前,曾姓村民到坪山赤坳墓園祭祖。卓姓村民和曾姓村民每年正月初一和初二到各自祠堂祭拜先祖。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1 坪山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