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家大院

(四川省眉山市曾家大院)

鎖定
曾家大院又名曾家園,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柳江古鎮北面,始建於清朝年間的民居建築。是洪雅縣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家族莊園。從上空看曾家大院,是一個繁體的“壽”字。
據考證,曾家大院由曾氏後裔曾藝澄於1927—1937年曆經10年建成,坐西向東,原佔地1162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402平方米,為“四院三戲台”佈局,有四個四合院,三個戲台,院中有觀景台、八字龍門、小姐樓、書房、石牌坊,還有牡丹園、荔枝園和休閒亭,足見院主人昔日的豪華氣派,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中文名
曾家大院
地理位置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柳江古鎮
佔地面積
11621 m²
始建時間
清朝年間
別    名
曾家園
總建築面積
5402平方米

曾家大院大院歷史

曾家大院戲台 曾家大院戲台
柳江歷史上曾有“曾、張、楊、何”四大家族,民間流傳“曾家的房子、楊家的頂子、張家的丫頭子、何家的穀子”。據1997年版《洪雅縣誌》載,曾家園為曾壁光(約1795—1875)後人曾藝澄(清末—1950)設計建造,由曾家園匾銘及石刻知,曾家園成於民國二十六年(1927)。
建國後該園內駐柳江區公所,柳江區醫院、柳江區林業站、洪雅林場等單位。1955年洪雅林場遷走。1972年,柳江區醫院廢去左邊花園,建門診部、住院部,右側花園及建築,原貌未動。1985年洪雅縣人民政府將柳江區公所使用的間家園正廳院落、後院、後花園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又將柳江區醫院和柳江林業站所住的前廳左右兩個四合院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下曾家園全貌。

曾家大院大院結構

曾家大院正廳 曾家大院正廳
曾家園為複合四合院民居建築,木結構穿逗樑架,通廊式走馬轉角樓台,樓台相望,廊檐接吻,聯綴成有機整體,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和玩賞價值。
正廳:面闊5間29米,進深5間18.7米,通高11米。樓高4.5米。懸柱廊寬2.5米,欄高1米,飛來椅上施浮雕,素面台基高0.7米,施垂帶踏道4級。單檐歇山式屋頂,全木結構穿逗式樑架6穿7柱,迎面仿磚裝飾,用捶灰木框架外膠塑造形,成為方柱方梁,並施仿磚格圖案。各窗户檐角下施花卉或瑞獸漿塑圖案。今已有部分漿塑圖案剝脱,出露木骨。
曾家大院走馬轉角樓 曾家大院走馬轉角樓
廂房:左右廂對稱等高,走馬轉角廊連通正廳。面闊4間12.9米,進深3間10.2 米,通高8.2米。設木梯於廂樓中部,上下均有過道。院壩:正廳後為院壩,院壩內有一個大水缸,修建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戲樓:單檐式屋頂5穿5柱。面闊3間11.9米,進深3間10.2米。圓弧型台階高出地面1.1米,施垂帶踏道6級供上下。建築面積990平方米,花齋50平方米,歌榭285平方米。其建築風格與正廳一致。
更為奇特的是,這座宅院鳥瞰呈繁寫的“壽”字。據説當時曾家大院的主人為追求順應“壽”字的筆畫布局,把外面的牆或樓建造得頗為獨特,尤其是臨河的一排樓房,修建得如鋸齒一樣,一拐一彎,形態怪異獨特,也顯示出設計者獨具匠心的智慧和縝密的心思以及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創造才能,

曾家大院旅遊看點

曾家大院臨河風景 曾家大院臨河風景
整座宅院引進西洋建築圖案裝飾,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是近代中西合璧建築的典範,曾家大院也因此成為柳江古鎮最耀眼的一景。曾家園是免費參觀的,走進大院,戲台上還在表演川劇,吸引不少遊人圍觀。
曾家大院前臨花溪河,站在二樓的窗前,往南面眺望,只見峨眉羣峯綿延起伏,輕柔的河風時不時撩亂你的頭髮,幾聲清脆的鳥鳴劃破寂靜的氛圍,讓你的想象再度飛揚。
走累了,坐在美人靠上是一種愜意,木質的建築顯得很有親切感,屋檐下那些透空鏤花的物件無一不透出藝術的靈氣。眺望河對岸的一字排開的柳江古鎮,能覺察到當年主人的幾許孤傲之氣,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