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侯乙編鐘

(2015年金城出版社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曾侯乙編鐘》是2015年金城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曾侯乙編鐘
作    者
鄒衡 / 譚維四
出版時間
2015年7月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
頁    數
1124 頁
ISBN
9787515103440
定    價
1980.00 元
裝    幀
精裝

曾侯乙編鐘內容簡介

《曾侯乙編鐘(全套4冊 四色豪華精裝 帶函盒)》以曾侯乙編鐘的科學報告、背景資料、研究成果為基礎,對曾侯乙編鐘出土三十餘年來我國在考古、音樂、美術、文字、聲學、金屬鑄造等多個專業學科有關編鐘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總結,對曾侯乙編鐘在中國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做出了適當的詮釋和評價。
《曾侯乙編鐘(全套4冊 四色豪華精裝 帶函盒)》從歷史學的角度出發,引用大量歷史文獻、考古發現,對曾侯乙編鐘所反映出的公元前5世紀前後曾國的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總結了“曾隨之謎”“曾國地望”“曾楚關係”“曾侯其人”等重大史學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
在音樂考古學方面,對曾侯乙編鐘樂律學體系中所包含的“一鍾二音三度音程”的鐘樂設計、七聲音階的表現形式、鐘律上的十二律體系及其律制、鐘律銘文中體現的先秦樂律學理論、旋宮轉調的應用與精確良好的樂器演奏性能等課題進行了梳理,對中國樂律學史及音階史有關方面的研究進行了重新評估和修正,並在此基礎上嘗試提出新的觀點。
在藝術史和文化史方面,致力於還原曾侯乙編鐘原貌,對其造型設計、裝飾設計、書法藝術等進行了深入探討,並以此為線索,嘗試探索其與楚文化、華夏文化之間的聯繫乃至世界其他地區文化的關係與異同,以世界文化史的視野,對其地位和意義進行了總結。
在金屬鑄造學及聲學方面,在大量模擬實驗的基礎上,分析總結了曾侯乙編鐘“一鍾雙音”的發音原理以及鑄造方法、合金配製、調音技術等科研成果。
《曾侯乙編鐘(全套4冊 四色豪華精裝 帶函盒)》收錄圖片約2500幅,其中全部65件編鐘的多角度圖片,大量曾侯乙編鐘的細節照片及全部3775字銘文照片為首次發表,是研究先秦禮樂、鑄造、藝術等方面的重要資料。

曾侯乙編鐘圖書目錄

上 冊
導 論 公元前 5 世紀的音樂
第一章 公元前 5 世紀的世界音樂
第二章 公元前 5 世紀的中國禮樂
史籍篇 考古與文獻互證的曾國曆史
第一章 曾隨之謎
第二章 漢東大國
第三章 歷代曾侯
第四章 曾(隨)楚關係
發現篇 曾侯乙墓的發現及發掘
第一章 擂鼓墩的驚人發現
第二章 隨州擂鼓墩古墓羣
第三章 曾侯乙墓概況
樂宮篇 曾侯乙墓出土樂器
第一章 曾侯乙編鐘
第二章 其他打擊樂器
第三章 彈撥樂器
第四章 吹奏樂器
銘文篇 曾侯乙鐘磬銘文及考釋
第一章 曾侯乙編鐘銘文的綜合考察
第二章 曾侯乙編鐘銘文中的樂律理論
第三章 曾侯乙編鐘、編磬銘文釋文
第四章 曾侯乙編鐘、編磬銘文考釋
第五章 曾侯乙編鐘銘文音、形概述
下 冊
聲學篇 曾侯乙編鐘樂音檢測及聲學原理
第一章 樂音檢測
第二章 奇妙雙音
第三章 雙音音列
第四章 雙音原理
樂律篇 曾侯乙編鐘的樂律學成就
第一章 樂器中有組織的音高關係
第二章 古琴的音域與音列
第三章 均鐘調律與鍾銘的關係
第四章 曾侯乙編鐘的音列
第五章 曾侯乙編鐘樂律理論與古希臘音樂理論
第六章 曾侯乙編鐘的宮調理論
鐘樂篇 曾侯乙編鐘與先秦鐘樂
第一章 樂鍾溯源
第二章 樂鐘的演變與發展
第三章 鐘樂興衰
第四章 曾侯乙編鐘與禮樂藝術
第五章 曾侯乙編鐘的演奏藝術
第六章 重建曾侯乙編鐘的音樂
紋飾篇 曾侯乙編鐘的裝飾
第一章 鍾架的裝飾
第二章 鐘體的裝飾
第三章 紋飾造型
書法篇 曾侯乙編鐘銘文的書法藝術
第一章 先秦書法藝術
第二章 曾侯乙墓編鐘銘文的書法藝術
第三章 曾侯乙鍾銘在花體字中的歷史地位
鑄造篇 曾侯乙編鐘的鑄造技術
第一章 銅料來源
第二章 合金配製
第三章 編鐘的鑄造方法和鑄型構成
第四章 鑄型焙燒、熔鑄、清整和熱處理
第五章 調音
餘 論 公元前5世紀的輝煌
曾侯乙編鐘的歷史學意義
曾侯乙編鐘的考古學意義
曾侯乙編鐘的文化屬性分析
曾侯乙編鐘在世界樂器史上的地位
曾侯乙編鐘在科技上的貢獻
後 記
圖 版
大型長枚甬鍾•鐘體
大型長枚甬鍾•舞部
大型長枚甬鍾•鍾腔
大型長枚甬鍾•甬部
大型長枚甬鍾•衡部
大型長枚甬鍾•旋部
大型長枚甬鍾•斡部
大型長枚甬鍾•旋舞之間
大型長枚甬鍾•鍾枚
大型長枚甬鍾•枚間紋飾
大型長枚甬鍾•篆帶紋飾
大型長枚甬鍾•鼓部紋飾
大型長枚甬鍾•掛鐘構件
鎛鍾
短枚甬鍾•鐘體
短枚甬鍾•舞部
短枚甬鍾•鍾腔
短枚甬鍾•甬部
短枚甬鍾•斡部
短枚甬鍾•鍾枚及篆帶
短枚甬鍾•鼓部紋飾
無枚甬鍾•鐘體
無枚甬鍾•舞部
無枚甬鍾•鍾腔
無枚甬鍾•衡部及甬部
無枚甬鍾•斡部及旋部
無枚甬鍾•篆帶
無枚甬鍾•鉦部
無枚甬鍾•鼓部紋飾
長枚甬鍾•鐘體
長枚甬鍾•舞部及衡部
長枚甬鍾•鍾腔
長枚甬鍾•甬部
長枚甬鍾•斡部及旋部
長枚甬鍾•枚及篆帶
鈕鍾•鐘體
鈕鍾•舞部
鈕鍾•鍾腔
鈕鍾•鈕部
鈕鍾•鼓部
鍾架•下層銅人柱
鍾架•中層銅人柱
鍾架•銅圓柱
鍾架•下層銅套
鍾架•中層銅套
附 錄
曾侯乙編鐘大事記
參考文獻
歷年研究著述目錄
圖片目錄
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古籍文獻索引
墓葬遺址索引
器物索引

曾侯乙編鐘作者簡介

鄒衡(1927-2005),當代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殷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從事商周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對商周考古工作有開拓之功。
譚維四,當代著名考古學家,原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曾侯乙墓考古發掘與曾侯乙編鐘研究與複製的主持者。長期從事文物考古與博物館工作,歷任湖北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隊長、副館長、館長。曾主持江陵楚都紀南城、江陵望山與沙冢楚墓、隨縣曾侯乙墓等重大考古發掘與研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