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令富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鎖定
曾令富,1942年生於重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網藝委會理事、重慶書畫社副社長,重慶渝中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東方書畫函授學院教授。 [2] 
中文名
曾令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2年
職    業
畫家
出生地
重慶

曾令富經歷

從小就天姿聰慧,為人誠摯曠達,義氣厚重。學業佳,高悟性。特別是走上藝術之路後,他篤定讀萬卷書,不倦在文、史、哲、藝各門類深研苦讀,好學善思,不斷昇華了自己的藝術才氣。他堅持走萬里路,行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描繪了眾多的名勝古蹟,不斷豐富了自己的藝術空間。他力交萬名友,先後造訪和請授了中國很大一部分著名國畫大師,不斷累高了自己高品味的藝術殿堂。使自己在四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畫風,論功底與氣派,堪稱大手筆。他的力作,畫路寬廣,通過富於情感表現的點線與色彩關係的融合,在肌理、筆觸、偶然效果和對所刻畫人物的深刻理解上,衝出視野,打造出了一幅幅佈局奇特、神形兼備、形象鮮明的傑作。如《唐宮樂伎》、《仕女飛天》、《鍾馗》、《陽雀泉》、《飛天圖》、《弦中風語》、《敦煌十一面觀音圖》、《雙飛天》等題材的作品,給人以精工傳神、大氣厚重、別樹奇姿、清麗典雅、逸氣高潔,風靡了國內和港台澳地區,以及其它20多個國家。特別是這些年來,他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其中有3件作品獲國際大獎,有8件作品獲全國一等獎,有5件作品獲全國二等獎,並11次獲得了中國當代藝術名家和世界藝術名家的光環,讓有着極高欣賞品味的中外藝術愛好者、收藏家、藝術投資者無不為之動容。 [1] 

曾令富繪畫特點

曾令富 曾令富
從事繪畫四十餘年,擅長中國畫寫意人物,題材多變,畫風獨具,尤以《飛天》、《鍾馗》等傳統題材作品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作品多次參加中外美展並獲獎。其中《陽雀泉》獲首屆《全國衞士之光》美展優秀獎;《温泉》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獲省優秀獎;《山妹子》入選首屆《中國體育美展》獲四川省優秀獎和重慶市銀獎;《飛天圖》獲《毛澤東誕辰100週年中華當代文化精粹博覽會》優秀獎,並獲國際現代藝術家大辭典銅獎;《弦中風語》獲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優秀獎;《敦煌十一面觀音圖》入編中國郵政明信片:《雙飛天》榮獲《慶祝建國五十週年巴渝文藝獎》;國際文化交流榮譽獎;榮獲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證書和世界藝術名人證書。先後在中國深圳、東莞、汕頭、湛江、南京、重慶等地舉辦聯展畫展。

曾令富所辦國際畫展

1995年赴日本舉辦個人畫展,獲廣泛好評。日本《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均有報道。2002年又赴日本成功舉辦個人畫展,日本《上毛新聞》和《羣馬電視台》對畫展作了專題報道,2003年2月《古鎮情》入選中日友好水墨作品交流展,先後在北京和日本東京新宿展出。2004年再度赴日本東京銀座《鳩居堂》畫廊舉辦個人畫展。不少作品被海外人士及外國政府收藏,《鍾馗圖》由日本高崎市政府收藏,《飛天圖》被德國杜伊斯堡市政府收藏,現場作畫《飛天》為巴西《聖保羅電視網》採訪收藏。出版有《曾令富中國畫集》多冊,其業績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化走廊》欄目、重慶電視台《重慶與世界》欄目,《中國文化報》、《中外交流》畫報、《旅遊文化報》、《重慶日報》、《重慶與世界》雜誌等諸家新聞媒體專題報道。傳略入編《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中日美術通鑑》等十餘部名人辭典。
隨着時間的推移,曾令富的人格和畫作更令日本人欽佩。2007年4月,曾令富率女兒曾勤、曾黎第八次赴日本東京銀座“鳩居堂”畫廊舉辦畫展,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參贊趙寶智代表中國政府親臨畫展祝賀,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文部科學大臣伊吹文明、外務省文化交流部長山本忠通以及國家議員中曾根弘文等上百名政要前來觀展,一時間在日本引起了轟動。不少政界要人和名流評價説:“曾大師這批精品力作飽滿沉厚,意境葱蘢,大氣空靈,對我們日本民眾來講,真是一次高品味的藝術薰陶和享受。他不愧是我們日本最歡迎的中國國畫大師了!”曾令富大師對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傾注了無限真情。2005年初,他根據重慶市對文物保護的總體規劃和要求,指定承擔了中國三峽大型石碑《張飛義釋嚴顏》線描人物畫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合川釣魚城古戰場博物館收藏的《蒙古軍從釣魚城撤軍圖》等五幅大型畫的創作。經過不懈努力,躍然紙上的一樽樽畫像,真切厚實,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給人以莊嚴中不失活潑,凝重中不失空靈之大氣感,堪稱上乘佳作,黨和國家以及重慶市的有關領導贊評他“做了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流芳千古的大事”!
光大中華文化雖辛苦,閃爍全球聳豐碑。隨着曾令富大師藝術造詣的昇華和名聲的遠播,各級各界特別關注。僅我國的藝術權威機構就先後為他出版了《曾令富畫集》10多部。同時,《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世界現代美術家辭典》、《中日現代美術通鑑》、《中國美術大事紀》等16部大型名人辭典都用了很大的篇幅載入了他的輝煌藝術歷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