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鼐

鎖定
曹鼐(1404年2月18日/6月15日—1449年9月1日 [1]  ),字萬鍾,號恆山先生。北直隸真定府寧晉縣(今河北省邢台市寧晉縣鳳凰鎮東王裏村) [77]  人,祖籍北直隸真定府靈壽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明朝初期名臣、內閣首輔,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第十九世孫。 [74] 
曹鼐為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舉人,授代州訓導,改泰和典史。宣德七年(1432年),督工匠到京師,曹鼐上疏請求入闈考試,大學士楊士奇嘉獎其有志向,不久中順天府鄉試第二人。翌年廷試,為狀元,擢翰林院修撰。正統元年(1436年),選為日侍講讀,參與編修《明宣宗實錄》。書成,進翰林院侍講。正統五年(1440年),命入文淵閣參預機務。正統九年(1444年),升翰林院學士。正統十年(1445年),升吏部左侍郎,仍兼學士。正統十一年(1446年),繼楊溥為內閣首輔。 [45] 
正統十四年(1449年),曹鼐隨英宗親征,於土木之變中殉難。明代宗繼位後,追贈榮祿大夫少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諡號“文襄”。英宗復位,加贈太傅,改諡“文忠”。
概述圖來源:《中國宰相全傳》 [73] 
別    名
曹文忠
萬鍾
恆山先生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北直隸真定府寧晉縣(今河北省邢台市寧晉縣)
出生日期
1404年2月18日(或1404年6月15日)
逝世日期
1449年9月1日
主要成就
狀元及第,出任首輔
主要作品
《宣宗實錄》等
本    名
曹鼐
官    職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追    贈
特進榮祿大夫、太傅、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諡    號
文襄→文忠
祖    籍
北直隸真定府靈壽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

曹鼐人物生平

曹鼐早年仕途

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初八(2月18日)或五月初八(6月15日),曹鼐出生於北直隸真定府寧晉縣(今河北省邢台市寧晉縣)。 [4]  [76]  曹鼐自幼聰穎好學,一日能背誦數千言。 [5]  他為人豪爽,有大志。侍奉繼母很孝順,以此而聞名。 [6-7]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曹鼐參加順天府鄉試,中舉。 [8] 
宣德二年(1427年),曹鼐參加會試,中乙榜,任代州(今山西代縣)訓導。 [9-10] 
宣德四年(1429年)四月,曹鼐上疏説:“臣年紀尚輕,學問不夠,不配當別人的老師,我希望進入太學學習,以待下科應試參加會試,也可以授予其他官職,積極進取。”明宣宗對他的這種行為極為讚賞,説:“曹鼐為人不自大,其志可嘉,可以讓他擔任縣幕,學習政事,如果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也可以讓他進學。”於是改任曹鼐為泰和縣(今江西泰和)典史。 [11-13] 
宣德七年(1432年),曹鼐督工匠到京師,上疏請求入闈考試,結果他又考中順天府鄉試,楊溥和楊士奇一見,就很看重他。 [15-16]  [46] 

曹鼐狀元及第

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曹鼐參加會試,考中第二十七名,不久後參加殿試,明宣宗欽點曹鼐為狀元,並在禮部賜宴招待曹鼐,進士受宴於禮部自此成為定例,曹鼐被授職翰林院修撰。 [4]  [17]  [18-19] 
宣德九年(1434年)八月,明宣宗命曹鼐入文淵閣進學。 [20] 
正統元年(1436年)二月,明英宗命曹鼐充任經筵講官 [21-23] 
正統三年(1438年)四月,《明宣宗實錄》撰成,曹鼐升為翰林院侍講,明英宗賜給白銀四十兩、彩幣三表裏、三品章服。 [24-26] 

曹鼐入閣輔政

正統五年(1440年)二月,曹鼐因閣臣楊榮楊士奇的推薦,入值文淵閣,參預機務。曹鼐為人內剛而外和,通達政體。楊榮死後,楊士奇常常生病,不能理事,內閣事務多由曹鼐決定。 [27]  [32] 
正統七年(1442年)三月,曹鼐被明英宗任命為殿試讀卷官。 [29] 
正統八年(1443年)八月,明英宗派遣曹鼐釋奠先師孔子。 [30] 
正統九年(1444年)正月,明英宗舉行宴會,特命曹鼐位列學士之下。不久,明英宗升曹鼐為翰林院學士。 [28]  [31]  [33] 
正統十年(1445年)十月,升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 [34-35]  [37] 

曹鼐擔任首輔

正統十一年(1446年)七月,內閣首輔楊溥逝世,曹鼐繼任內閣首輔。 [36] 
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明英宗追贈曹鼐等內閣大臣的先輩和妻子,曹鼐乞求將前母孟氏一體追贈,獲得明英宗允許。 [38-39] 

曹鼐身歿土木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南下,宦官王振挾持明英宗親征,曹鼐和張益以閣臣身份扈從明英宗出征。還沒到大同,士兵已經缺糧,宋瑛朱冕全軍覆沒,大臣們請求班師。王振不許,曹鼐説:“做臣子的固不足惜,但主上身系天下安危,怎能輕易冒進?”王振最後還是沒有聽從。前方的敗報不斷傳來,王振這才害怕了,想回師。定襄侯郭登對曹鼐、張益説:“從這裏到紫荊關,才四十多里,皇上車駕宜從紫荊關入內地。”王振想邀皇上到蔚州幸臨他的家,便不聽從這一建議,又折而向東,奔向居庸關 [40-41] 
八月,明軍到達土木堡。土木堡地勢太高,挖地深二丈也不見水。瓦剌的軍隊大量擁到,據守南河。翌日,瓦剌大軍假裝退卻,並派使者來通和,明英宗召曹鼐起草詔書回答他。王振馬上令移營靠近水邊,結果隊伍行列大亂。敵寇騎兵闖入陣中,明英宗突圍不出,被瓦剌兵擁去。曹鼐、張益等人都死於難。 [1]  [42-43]  曹鼐去世後,有傳言説曹鼐還存活在世上,於是朝廷懸賞尋找,最後沒有找到,才知道這是謠言。 [52] 

曹鼐身後哀榮

正統十四年(1449年)九月,明代宗即位, [47]  贈曹鼐為少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諡號文襄,授予其子曹恩為大理寺評事。 [48-50] 
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復位,加贈曹鼐為特進榮祿大夫、太傅、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改諡文忠,又授予他的孫子曹榮為錦衣衞百户。 [53-54]  [55] 

曹鼐主要影響

曹鼐在閣十年,史稱“明敏爽朗,臨事果斷,能言善辯。 王振專權,人莫敢忤,楊士奇死後,唯鼐尚能隨事調護,所言多見從”,曹鼐為相剛正不阿,敢於同權傾朝野的寵監抗衡,其主要有如下政績: [78] 
  • 正統十四年(1449年)五月,曹鼐上言“本院庶吉士缺官教訓”,並重新奏准以“侍講劉鉉、修撰王振”教習庶吉士。自此以後,每科庶吉士一般都是任命兩名教習官同時教習。 [82] 
  •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剌部首領也先以明朝削減馬價、拒絕求婚為藉口,舉兵入侵山西大同,王振竭力主張英宗御駕親征,同時擅自調集大軍。曹鼐和兵部尚書鄺埜、兵部侍部于謙認為朝廷毫無準備,不能倉促親征,但英宗不聽勸諫,在王振的挾持下親征。曹鼐等只好護擁英宗隨從,帶領50萬大軍向大同進發。時值北方雨季,道路泥濘,糧運不繼,“兵士已乏糧,殭屍滿路”,遂使軍隊失去戰鬥力。曹鼐等大臣一再勸阻,請英宗回兵,均遭王振拒絕。這些做法可見曹鼐的忠直。 [78] 

曹鼐歷史評價

明宣宗朱瞻基:凡人不自滿者,其志可嘉。 [14] 《明宣宗實錄》引
孫繼宗等:鼐明敏爽闓,臨事善斷,言議侃侃。事繼母委曲順從,得其歡心。經筵進講,明切暢達,啓發宸聰,雖左右侍從亦樂聞焉。王振專政,狠愎自用,人莫敢忤,惟鼐隨事調護,所言多見從。及上駐蹕宣府,鼐力勸勿輕進,振不聽。鼐死,人尤惜之。 [51] 《明英宗實錄》
李賢:予榜狀元曹鼐,為人疏通俊爽……自東楊沒後,議大事多決於鼐,明敏之才,頗相類焉。雖王振恣橫,亦曲加禮敬。 [71] 《古穰集》
崔銑:曹文忠鼐為人疏通俊爽。 [72] 《後渠雜識》
廖道南:予觀李忠文公及劉文安公奏疏,謂自古外國之禍,未有甚於土木之難者。夫漢之冒頓,桀黠方張;唐之安祿,豢養已久;宋之遼、金及元,則又中國偏安,勢匪其敵。我明當全盛之時,王用三驅,獲狐射隼,而乃受制閹豎,親勞六飛,至使全師覆沒,善人殄瘁。如鼐者,袖然為廷魁首,元喪沙漢,身膏草野,不亦可悲乎! [66] 《殿閣詞林記》
蔡靉:公厚倫篤行,邃於理學,積之淵默宏深,是以應酬製作為朝廷所重,使非遇難,其相業當希蹤伊傅矣。始終大節,為當代純臣,而未罄厥施為縉紳。 [74] 《曹文忠公神道碑》
唐樞:①學士曹鼐,才志通爽,預經筵,敷納甚明暢。 [56] 國琛集)②土木之變,死者十萬餘人,而臣工且五十二員,蟪僵蘼腐,無所見於其生,則無所齒於其死。中間所惜張公輔、王公佐,然英國老不充役,户書弱不任事,其耿耿不死,獨曹、鄺兩公而已。嗚呼!安得更進於是求可,夕死於生存之日哉? [56] 《國琛集》
雷禮等:為人明敏,疏通楊士奇愛重之薦入,經筵不數年入閣預政。 [62] 《大政紀》
焦竑:①幼有遐志,日誦數千言。居常篤行,事繼母備極孝養。 [3] 《國朝獻徵錄》)②鼐學贍行端,內剛外和,識達政體。自東陽沒後,議大事多決於鼐,而才智出人,深沐眷注。 [3] 《國朝獻徵錄》
項篤壽:劉節敏以通材出參軍旅,曹文忠正色立朝,入贊帷帳,蒙難以死,不竟其用,惜哉! [67] 《今獻備遺》
查繼佐:①三楊稱鼐詞學優贍,典制多出其手。鼐明敏類東陽,故閣中大議鹹推決於鼐,上深眷注。 [64] 《罪惟錄》②時尚書鄺野請帝疾入關,嚴兵為殿。此語稍達變,而振目為腐儒,不解事,鼐當亦跽伏草中之一歟?吾不惟其節,而惟其矯於志,必典史為狀元。若以明敏類東陽,後世不必許。雖然,土木之變,喪師十萬,從官死者五十二人,諸不重輕,獨張輔、王佐、顧英知兵,而亦不免鄺以循謹。而鼐能于振前作一危語曰:臣子不足惜,社稷安危之際,能無念乎?可算朝陽一鳴。 [64] 《罪惟錄》
于成龍等:為泰和典史,愛民如子,每以遠大自期。 [68] 《江西通志》
湯斌:鼐為人內剛外和,通達政體,時士奇等相繼卒,凡議大政,諸臣皆推決於鼐。 [69] 《畿輔通志》引
儲大文等:宣德二年以舉人授代州學正,有文名。 [70] 《山西通志》
張廷玉等:①少伉爽有大志,事繼母以孝聞。 [2] 《明史》)②鼐為人內剛外和,通達政體。 [2] 《明史》)③比榮、士奇相繼卒,在閣者馬愉、高谷、曹鼐皆後進望輕。 [63] 《明史》
崔瑞德牟復禮:在40年代初期,唯一積極活動的大學士是年輕的曹鼐,他因其堅強的性格而著稱。 [81] 劍橋中國明代史

曹鼐軼事典故

曹鼐曹鼐不可

據《玉劍尊聞》記載,曹鼐為泰和典史時,因緝捕盜賊捉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曹鼐看了她一眼便動了慾念,於是他用紙片寫上“曹鼐不可”四字,以告誡自己。於是,曹鼐一直到天亮都沒有發生淫亂行為。 [58] 

曹鼐志在狀元

據載,曹鼐在會試時得中乙榜,他提出不要擔任教職,願到地方州縣供職。於是被改任為泰和典史。他在公務之餘,仍努力學習不止,還繼續修習考試的功課。泰和縣尹嘲笑他説:“你這樣可以做狀元了。”他説:“我就是要做狀元,不達目的不休止。”後來他果然考得狀元,官至內閣首輔。 [59] 

曹鼐狀元預兆

龍洲位於江西泰和,傳説定光僧曾經到潭中,使龍不為妖,聚沙成洲,故名龍洲。定光僧留下唱詞説:“龍洲過縣前,泰和出狀元。”後來,永樂年間的陳循、曾鶴齡,宣德年間的泰和典史的曹鼐,成化年間的曾彥,先後應驗為狀元。 [61] 

曹鼐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十九世祖
北宋開國名將,官至樞密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封濟陽郡王。
高祖父
曹茂興
——
曾祖父
曹克柔
晦跡韜光,隱居不仕。
祖父
曹庭訓
晦跡韜光,隱居不仕。贈嘉議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祖母
孟氏
贈太淑人。
父親
曹祉
晦跡韜光,隱居不仕。贈嘉議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前母
孟氏
贈太淑人。
生母
薛氏
贈太淑人。
平輩
妻子
司氏
贈夫人。
劉氏
贈夫人。
弟弟
曹鼏
《明史》作“曹鼎”,登科錄作“曹日鼎”,字萬鎰,正統十三年(1448年)進士,歷任吏科都給事中。
後輩
兒子
曹恩
曹鼐遇難後蔭為大理評事,承蔭升尚寶司卿。
女兒
曹氏
曹鼐長女,嫁南京兵部右侍郎王詔
曹氏
曹鼐次女,嫁蓬萊縣知縣李瑛。
孫子
曹榮
天順元年(1457年)蔭為錦衣衞百户。
(參考資料:《明史》等 [4]  [50]  [54]  [60]  [65]  [74]  [75]  [79-80] 

曹鼐人物爭議

《宣德八年進士登科錄》記載曹鼐出生於永樂二年正月初八(1404年2月18日),而《曹文忠神道碑》記載曹鼐出生於永樂二年五月初八(1404年6月15日)。 [4]  [76] 

曹鼐後世紀念

曹鼐墓 曹鼐墓
曹鼐墓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寧晉縣南關鎮東王裏村東北20米,墓前有神道,兩旁原列御碑、文臣、武將、石馬、石羊、貔貅等。該墓地還有曹鼐兄弟及其父之墓。正統十二年(1447年)曾立誥命之碑,成化十年(1474年)朝官、鄉官、義官為其立“諭祭文碑”,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河南監察御史蔡靉撰文並書丹立“曹公神道碑”,碑陽記曹鼐生平,顏體書寫;碑陰記曹氏族譜。現墓地處農田之中,封土無存,具體位置不詳,存有石碑3通,風化嚴重,字跡漫漶不清。2005年12月,一對石獅被盜,石羊移至村委會,一匹石馬殘斷為兩塊,一匹石馬被埋於地下,石翁仲一對均頭部遭破壞。 [57] 

曹鼐史料索引

  •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 [2] 
  • 《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曹鼐傳》 [44] 
  •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 [3] 
  • 《洨濱蔡先生文集·卷一·曹文忠公神道碑》 [74] 
參考資料
  • 1.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一》:“正統十四年八月……壬戌……我軍遂大潰……官軍人等死傷者數十萬……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等皆死焉。”按台灣大學“中西曆對照查詢系統”,正統十四年八月壬戌(十五日)即公元1449年9月1日。
  • 2.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7-02]
  • 3.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05]
  • 4.    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上 點校本,寧波出版社,2016.05,第36頁.
  • 5.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曹鼐,寧晉人。幼有遐志,日誦數千言。
  • 6.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居常篤行,事繼母備極孝養。
  • 7.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少伉爽有大志,事繼母以孝聞。
  • 8.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永樂癸卯,舉鄉薦。
  • 9.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宣德丁未,中乙榜,授代州學官,疏辭不受,銓曹銜之。
  • 10.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宣德初,由鄉舉授代州訓導。
  • 11.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改任太和典史,時中使旁午,置郵無虛日,鼐處之裕如。公暇,即延禮師儒,講明理性。
  • 12.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願授別職,改泰和縣典史。
  • 13.    《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五十三》:宣德四年四月……山西代州儒學署訓導事舉人曹鼐上章言:“臣年少,學問未充,不堪為人師,願就太學讀書,以待下科再試,或授別職,亦得自進。”上謂吏部臣曰:“凡人不自滿者,其志可嘉,可授縣幕,俾習知民事,如有餘力,亦可進學。”遂改江西泰和縣典史。
  • 14.    宣宗章皇帝實錄 卷五十三 宣德四年 四月 九日 3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05]
  • 15.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宣德壬子,督部工匠赴闕,疏乞入試,中第二人,楊文定公一見奇之。
  • 16.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七年督工匠至京師,疏乞入試,復中順天鄉試。
  • 17.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明年廷試,宣廟策以羲、禹、河、洛象數,鼐對稱旨,上親擢第一,賜宴於禮部,永為定例。授翰林院修撰,從楊文定公遊,所得益深。
  • 18.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明年舉進士一甲第一,賜宴禮部。進士宴禮部,自鼐始。入翰林,為修撰。
  • 19.    《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一百》:宣德八年三月……丙辰,上親閲舉人所對策,賜曹鼐等九十九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丁巳,賜進士曹鼐冠服銀帶,餘各鈔五錠,仍賜宴於行在禮部……己未,進士曹鼐等上表謝恩……壬申,擢第一甲進士曹鼐為行在翰林院修撰,趙恢、鍾𣸪為編修,命第二、第三甲進士於各衙門觀政。副榜舉人當授教職者戴瑺、顧仲賢、韋觀、田盛、鄭暹、王澍、鮑經、劉善慶、宋公輔九人,自陳年幼學淺,願入國子監進學,以待下科再試。從之。餘羅兼善等四百六十四人令署學正、教諭、訓導事。
  • 20.    《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二》:宣德九年八月……命行在翰林院修撰馬愉、陳詢、林震、曹鼐,編修林文、龔錡、鍾復、趙恢,大理寺左評事張益,同庶吉士薩琦、何瑄、鄭建、江淵、李紹、姜洪、徐珵、林補、賴世隆、潘洪、尹昌、黃王、□贊、方熙、許南傑、吳節、葉錫、王玉、劉實、虞瑛、趙智、陳金、王振、逮端、黃回祖、傅綱、蕭鎡、陳惠、陳睿三十七人於文淵閣進學。先是,上命翰林院簡進士薩琦等於文淵閣,進其文學。至是,並愉等召入左順門試之。上親第高下,賜賚有差。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王直有訓勵勞,賜鈔一千貫。
  • 21.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十四》:正統元年二月……行在禮部尚書胡濙等進經筵儀注。先是,少傅、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少傅、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楊榮,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楊溥言……於是,上命太師、英國公張輔等推舉講讀官以聞。上賜敕諭,以輔知經筵事,士奇、榮、溥同知經筵事,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王直,少詹事兼侍講學士王英,侍讀學士李時勉、錢習禮,侍講學士陳循,侍讀苗衷,侍講高谷,修撰馬愉、曹鼐兼經筵官,翰林、春坊等衙門儒臣分直侍講。又以太子太保、成國公朱勇,少保兼工部尚書吳中,吏部尚書郭璡,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王驥,刑部尚書魏源,都察院右都御史顧佐侍班。至是,禮部進儀注。一、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會講。直殿內官先一日於文華殿設御案於御座之東稍南,設講案於御案之南稍東。是日早,司禮監官先陳所講經書,書以大學一冊、經以尚書一冊置御案,書在東,經在西,又各以一冊置講案。講官二員各撰講義一篇,預置於冊內。上御奉天門,早朝畢,退御文華殿,將軍侍衞如常儀。鴻臚寺官引三師、三少、尚書、都御史、學士及講讀執事等官,于丹陛上行五拜三叩頭禮畢,以次上殿,依品級東西序立。侍儀御史、給事中各二員,於殿內之南,分東西北向立。序班二員,舉御案置御座前,二員舉講案置御案之南正中。鴻臚寺官贊進講,講官一員從東班出,一員從西班出,詣講案前,北向並立。鴻臚寺官贊鞠躬,拜,叩頭,興,平身畢。翰林執事官一員,從東班出,進詣御案前,跪展書冊畢,退立於御案之東稍南。講官一員,進至講案前講書,講畢稍退。執事官復詣御案前,跪掩書冊畢,退就東班。又執事官一員,從西班出,進詣御案前,跪展經冊畢,退立於御案之西稍南。講官一員,進至講案前講經,講畢稍退,仍並立。執事官復詣御案前,跪掩經冊畢,退就西班。鴻臚寺贊講官鞠躬,拜,叩頭,興,平身禮畢,各退就東西班。序班二員舉御案,二員舉講案,退置原所。鴻臚寺官贊禮畢,上還宮。一、每日止用講讀官四員,學士輪流侍班,不用侍衞侍儀執事等官侍班。講讀等官入見,行叩頭禮,東西分立。先讀書,次讀經,或讀史。每伴讀十數遍後,講官直説大義,惟在明白易曉。講讀後,侍書官侍上習書畢,各官叩頭退。
  • 22.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正統改元,英廟初御經筵,掄選講讀官,鼐以學行預選。
  • 23.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正統元年,充經筵講官。
  • 24.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四十一》:正統三年四月……以宣宗皇帝實錄成,賜監修官太師英國公張輔、總裁官少傅兼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少傅兼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楊榮、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楊溥、總裁兼纂修官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王直、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王英,白金各一百兩,彩幣六表裏,羅衣一襲,鞍馬一副;纂修官侍讀學士李時勉、錢習禮,洗馬藺從善,侍讀苗衷、曾鶴齡、馬愉,侍講高榖、胡穜、邢寬,修撰周敍、尹鳳岐、孫曰恭、習嘉言、陳叔剛、陳詢、曹鼐、儀銘、王一寧、杜寧、儲懋,編修楊翥、董璘、楊壽夫、林文、鍾復,主事劉球、劉鉉、洪璵,評事張益,白金各四十兩,彩幣三表裏,羅衣一襲;稽考參對並催纂官編修蕭鎡、賴世隆、吳節,檢討李紹、姜洪、何瑄,主事潘勤,正字沈寅,白金各二十五兩,彩幣二表裏,羅衣一襲;謄錄正副本郎中等官黃養正等十一員,白金各二十兩,彩幣二表裏,羅衣一襲;謄藁修撰等官黃裳等九員,白金各十五兩,彩幣一表裏,羅衣一襲;收掌文籍修撰等官胡讓等三員,白金各十兩,彩幣一表裏,羅衣一襲;謄寫正副本冠帶秀才陳學等十八名,白金各十兩,彩幣一表裏;纂修官侍講學士陳循,白金三十兩,彩幣三表裏;御史邵宏譽,白金二十兩,彩幣一表裏,羅衣一襲;稽考參對等官王玉,白金十五兩,彩叚二表裏;徐珵,白金十兩,彩幣一表裏。以循等憂制宏譽久病故也……辛未,以宣廟實錄成,升總裁官少傅兼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少傅兼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楊榮俱為少師,兼職如故;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楊溥為少保兼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總裁兼纂修官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王直、少詹事兼侍講學士王英俱為禮部左侍郎,兼職如故;纂修官侍讀學士李時勉、錢習禮、洗馬藺從善俱為翰林院學士,侍讀苗衷為侍讀學士,侍讀曾鶴齡、馬愉、侍講高榖俱為侍講學士,修撰周敍、尹鳳岐、孫曰恭、習嘉言、陳叔剛、陳詢俱為侍讀,曹鼐、儀銘、王一寧、杜寧、儲懋俱為侍講,編修楊翥、董璘、楊壽夫、林文、鍾復、評事張益、監察御史邵宏譽俱為修撰,改主事劉球、劉鉉、洪璵俱為翰林院侍講,升從五品俸;侍講胡穜、邢寬及稽考、參對、催纂、謄錄、收掌文籍官編修蕭鎡等三十一員俱升俸一級,擢謄錄冠帶秀才、監生、生員陳學等十八名俱為試中書舍人。
  • 25.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三年,修宣廟實錄成,轉侍講。
  • 26.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宣宗實錄》成,進侍講,錫三品章服。
  • 27.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六十四》:正統五年二月……乙亥,命翰林院侍講學士馬愉、侍講曹鼐文淵閣辦事。
  • 28.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甲子,進學士。
  • 29.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九十》:正統七年三月……甲戌,禮部尚書胡濙奏三月十五日殿試貢士,請執事等官。上命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少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楊溥、吏部尚書郭璡、户部尚書王佐、刑部尚書魏源、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文、兵部左侍郎鄺野、工部左侍郎王巹、大理寺左少卿薛瑄、通政司右通政李錫、侍講學士高榖、馬瑜、侍講曹鼐為讀卷官。
  • 30.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正統八年八月……丁亥,釋奠先師孔子,遣翰林院侍講曹鼐行禮。
  • 31.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二》:正統九年正月……壬戌,以大祀禮成,上御奉天殿,大宴文武羣臣及四夷朝使,特命翰林院侍講曹鼐升殿,班列學士之下……升翰林院侍講曹鼐為本院學士。先是,鼐入內閣參與機務,至是升之。鼐具疏辭,上不從。
  • 32.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五年,以楊榮、楊士奇薦,入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鼐為人內剛外和,通達政體。榮既歿,士奇常病不視事,閣務多決於鼐。
  • 33.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帝以為賢,進翰林學士。
  • 34.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四》:正統十年十月……戊辰,升翰林院學士曹鼐為吏部左侍郎,陳循為户部右侍郎,侍講學士馬愉為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苖衷為兵部右侍郎,侍講學士高榖為工部右侍郎,仍兼舊職。命衷、榖同鼐等內閣辦事。
  • 35.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乙丑,陟吏部左侍郎。
  • 36.    《明史·卷一百九·表第十》:十一年丙寅,溥七月卒。
  • 37.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十年進吏部左侍郎兼學士。齋
  • 38.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正統十二年十一月……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户部右侍郎兼學士陳循、兵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苖衷、工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高谷等誥命,並封贈其祖父母、父母、妻。鼐等進秩未久,上念其輔導有勞,故命賜誥。既而鼐獨陳情乞贈前母,從之。
  • 39.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國朝定製,母止封一人。正統十二年,鼐陳情乞將前母孟氏一體追贈,詔允之,不為後例,葢特恩也。
  • 40.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十四年七月,虜酋也先大舉入寇,中官王振力請親征,上命武官英國公張輔等、文官兵部尚書鄺埜等及鼐與侍讀學士張益扈從巡邊。本月癸卯,駕次萬全峪。是夕,金星犯亢。甲辰,次懷安。是夕,黑風四塞。丙午,次陽和。是夕,火星犯土。庚戌,次雙寨。振,蔚州人,邀上幸其第。癸丑,次白登。振益驕恣強愎,挾令進兵,成國公朱勇膝行聽命,户部尚書王佐竟日跪伏草中,噤無一語,惟欽天監正彭德清首斥振曰:“象緯示警,不可復前。若有疏虞,陷乘輿於草莽,誰執其咎?”鼐繼之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宗社安危,豈可輕進?”振怒詈之曰:“儻有此,亦天命也。”
  • 41.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挾帝親征。朝臣交章諫,不聽。鼐與張益以閣臣扈從。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糧。宋瑛、硃冕全軍沒。諸臣請班師,振不許,趣諸軍進。大將硃勇膝行聽命,尚書鄺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請。欽天監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輿。振詈曰:“爾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豈可輕進?”振終不從。前驅敗報踵至,始懼,欲還。定襄侯郭登言於鼐、益曰:“自此趨紫荊,裁四十餘里,駕宜從紫荊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聽,復折而東,趨居庸。
  • 42.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八月辛酉,次土木,命太監吳亮相地布營,陣未定,虜巳據南河。次日,虜偽退,王振復矯制起營追之,虜大蹂躩,我師敗績,死者十餘萬人,鼐及諸臣五十二員皆死之。
  • 43.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據南河。明日佯卻,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詔答之。振遽令移營就水,行亂。寇騎蹂陣入,帝突圍不得出,擁以去。鼐、益等俱及於難。
  • 44.    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一百八十一 正統十四年 八月 十五日 13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05]
  • 45.    《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曹鼐傳》:曹鼐,字萬鍾,真定府寧晉縣人。始由鄉舉為山西代州教官,負才不屈,欲見用於時,乃上疏願辭校職。再就試,為吏部駁奏,遂改授江西泰和縣典史。縣務冗劇,中官往來絡繹,鼐應酬不懈,暇則延禮師儒講學。宣德七年,部匠赴京,值大比,疏乞入試,許之。大學士楊士奇嘉其有志,已而果中京闈鄉試第二人。明年春闈,覆在高選,及廷試,遂為第一人,擢翰林院修撰。正統改元,上初御經筵,選鼐日侍講讀,預修宣宗實錄。書成,進侍講。五年,命入文淵閣參預機務。九年,升翰林院學士。十年,升吏部左侍郎,仍兼學士。至是死事,贈榮祿大夫、少傅、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諡文襄。遣官諭祭,官其子恩為大理評事。上覆位,加贈太傅,改諡文忠,又官其孫為錦衣衞百户。鼐明敏爽闓,臨事善斷,言議侃侃。事繼母委曲順從,得其歡心。經筵進講,明切暢達,啓發宸聰,雖左右侍從亦樂聞焉。王振專政,狠愎自用,人莫敢忤,惟鼐隨事調護,所言多見從。及上駐蹕宣府,鼐力勸勿輕進,振不聽。鼐死,人尤惜之。時有傳鼐在者,朝廷懸重賞召人求之,卒不可得,久之乃知其訛雲。
  • 46.    《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曹鼐傳》:宣德七年,部匠赴京,值大比,疏乞入試,許之。大學士楊士奇嘉其有志,已而果中京闈鄉試第二人。
  • 47.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三》:正統十四年九月癸未,上在迤北,郕王即皇帝位,尊上為太上皇帝。
  • 48.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景帝聞之,贈少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諡文襄,遣官諭祭,官其子恩為大理評事。
  • 49.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景帝立,贈鼐少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諡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評事。
  • 50.    《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曹鼐傳》:至是死事,贈榮祿大夫、少傅、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諡文襄。遣官諭祭,官其子恩為大理評事。
  • 51.    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一百九十 景泰元年 三月 七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3-05]
  • 52.    《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曹鼐傳》:時有傳鼐在者,朝廷懸重賞召人求之,卒不可得,久之乃知其訛雲。
  • 53.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大學士曹文襄公鼐傳》:英廟復辟,加贈太傅,改諡文忠,又官其孫為錦衣百户。
  • 54.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英宗復位,加贈太傅,改諡文忠,復官其孫榮錦衣百户。
  • 55.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四》:天順元年十一月……加贈故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為特進榮祿大夫、太傅、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諡文忠。先是,鼐扈駕徵虜,沒於陣,已贈少傅、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諡文襄。至是,子恩復陳情,乞加贈改諡,故有是命。
  • 56.    《國琛集·上卷》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3-03-05]
  • 57.    李恩瑋,石從枝編著,文明的見證:邢台名勝古蹟[M],方誌出版社,2010.08,第99頁.
  • 58.    朱祖延,張金煌主編,中華掌故類編 古文今譯 第1輯[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02,第150頁.
  • 59.    (明)祁承業編撰,讀書訓[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11,第179頁.
  • 60.    《明史·卷一百八十五·列傳第七十三》:王詔,字文振,趙人。生有異姿,學士曹鼐奇之,妻以女。
  • 61.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卷八百九十七》:《府志》本府……龍洲,在縣南一里。陳霸先駐軍,龍見水濱,洲以此名。又傳定光僧投偈潭中,龍不為妖,壅沙成洲,故名龍洲。僧留偈雲:龍洲過縣前,泰和出狀元。永樂陳循、曾鶴齡,宣德縣典史曹鼐,成化曾彥,先後應讖。
  • 62.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卷九十三》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05]
  • 63.    《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3-05]
  • 64.    《罪惟錄·卷十八》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05]
  • 65.    《殿閣詞林記·卷三·吏部侍郎兼學士曹鼐》:曾祖克柔、祖廷訓、父祉鹹隱德弗耀。
  • 66.    《殿閣詞林記·卷三》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05]
  • 67.    《今獻備遺·卷十二》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05]
  • 68.    《江西通志·卷六十一》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05]
  • 69.    《畿輔通志·卷一百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05]
  • 70.    《山西通志·卷九十八》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05]
  • 71.    《古穰集·卷二十九》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05]
  • 72.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卷六百六十》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05]
  • 73.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 第25卷[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05,第6519頁.
  • 74.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集部 第93冊[M],齊魯書社,1997.07,第550頁.
  • 75.    《洨濱蔡先生文集·卷一·曹文忠公神道碑》:文忠公諱鼐,字萬鍾,別號恆山先生,世為寧晉縣人。遠祖宋樞密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封濟陽郡王曹彬。高祖茂興。曾祖克柔。祖庭訓,贈嘉議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祖母孟氏贈太淑人。父祉贈嘉議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前母孟氏、母薛氏、繼母吳氏,俱贈太淑人。
  • 76.    《洨濱蔡先生文集·卷一·曹文忠公神道碑》:公生於永樂甲申五月初八日,卒於正統己已八月十五日。公兄弟四人,兄鼎,弟鼏,正統戊辰進士,吏科都給事中。次鼒。公娶司氏,繼娶劉氏,俱追贈夫人,子恩承蔭升尚寶司卿。女子二人,長適南京兵部右侍郎王詔,次適蓬萊縣知縣李瑛。
  • 77.    曹廉福編,星漢燦爛[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第177-178頁.
  • 78.    陳崇.寧晉名相“二曹”[J].檔案天地,2001,(第2期):第43頁.
  • 79.    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上 點校本[M],寧波出版社,2016.05,第134-135頁.
  • 80.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鼐弟鼎進士,歷吏科都給事中。
  • 81.    第5章 正統、景泰和天順統治時期,1436—1464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1]
  • 82.    郭培貴, 劉明鑫. 明代的庶吉士教習官[J].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 第43卷(3):322-33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