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靖華故居

鎖定
曹靖華故居,位於河南省盧氏縣五里川鎮河南村。其建築為我國北方農村極具代表性的土木結構組合式庭院,是一座典型、有着傳統文化特色的三進四合院。相傳,院落始建於清代早期,距今已有三百餘年曆史。2017年,在維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當地政府對庭院進行了修葺與保護。
中文名
曹靖華故居
地理位置
河南省盧氏縣五里川鎮
氣候條件
亞熱帶氣候
門票價格
免費

曹靖華故居曹靖華故居簡介

故居有兩道門,整個庭院共計十四間房屋,其中正房四間,東西廂房各三間,二門外有東西耳房各兩間。為紀念曹靖華父親曹植甫先生而建造的“尊師亭”和“教澤碑”位於故居西北方向1公里處的五里川中學校園內。“尊師亭”與“教澤碑”於1985年9月4日竣工,9月6日揭幕,1993年被評為三門峽市中小學德育教育基地。2002年被確立為三門峽市文物保護單位。

曹靖華故居人物簡介

曹靖華 曹靖華
曹靖華原名曹聯亞,1897年8月11日生於河南省盧氏縣,青年時代即積極投身進步的學生運動,1920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讀書,1922年回國。1925年受李大釗同志派遣,他赴開封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蘇聯顧問團翻譯,大革命失敗後再次赴蘇,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格勒東方語言學院等校任教,1933年秋回國。其後,他曾在周恩來同志 的直接指導下,參加中蘇文化協會和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並主編《蘇聯抗戰文藝連叢》。
從20年代初,曹靖華即從事進步的俄國文學和蘇聯文學的介紹工作,與魯迅和瞿秋白結下了深厚友誼。作為我國翻譯介紹蘇聯革命文學的先驅者,他幾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地譯出《鐵流》、《保衞察裏津》、《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虹》等作品近30種,約300萬字。他曾被魯迅先生稱讚為:“一聲不響, 不斷地翻譯着。”
新中國成立後,曹靖華任北京大學教授兼俄羅斯語言文學系系主任。除繁重的教學科研工作外,他還擔任過文藝界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候補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世界文學》主編等。他曾多次出國訪問和接待外國代表團,為推動和發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努力。1987年5月,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同年8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他各國人民友誼勳章。
從60年代起,曹靖華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這些文章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曹靖華將自己的生命同國家、人民的命運聯繫在一起,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對黨的事業忠貞不渝,董必武同志曾以“潔比水仙幽比菊,梅香暗動骨彌堅”的詩句,讚譽他高尚的情操和風骨。
曹靖華1987年9月8日凌晨3時53分溘然長逝,終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