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穎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神經生物學家)

鎖定
曹穎(Doris Y. Tsao),女,出生於中國,神經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博士生導師 [3]  [10] 
曹穎於1996年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畢業;2002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瑪格麗特·利文斯通和大衞·休伯爾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4年至2008年擔任哈佛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訪問學者;2009年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工作;2014年晉升為教授;2015年擔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4]  ;2017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院主任;2018年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2020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1]  ;2021年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作 [7] 
曹穎主要從事靈長類動物大腦視覺神經機制方面的研究 [5] 
中文名
曹穎
外文名
Doris Y. Tsao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中國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8年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
202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性    別

曹穎人物經歷

曹穎
曹穎(4張)
曹穎出生在中國,4歲隨父母遷居美國,居住在馬里蘭州 [2] 
1996年,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2002年6月,從哈佛大學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2002年6月—2003年9月,在哈佛醫學院瑪格麗特·利文斯通(Margaret Livingstone)和大衞·休伯爾(David Hubel)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3年11月—2004年11月,在羅傑·圖特爾(Roger Tootell)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擔任哈佛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訪問學者(Visiting Scientist)。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擔任不來梅大學(University of Bremen)腦科學研究所青年研究組負責人。
2007年,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創新35人”(TR35)榜單 [13] 
2009年1月—2014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副教授。
2014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
2015年,擔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研究員。
2017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院主任。
2020年4月,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21年7月,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工作 [6-7] 
Tsaolab Tsaolab

曹穎主要成就

曹穎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在曹穎早期的研究中,她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研究了獼猴視覺處理系統。結果表明,獼猴的腦細胞在識別臉部特徵時有明確“分工”。曹穎及其團隊2017年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又進一步破譯了大腦中的面部識別機制,即大腦僅需要約200個神經元就能實現面部識別 [2] 
  • 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5月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網站顯示,曹穎在《Cell》《Nature》等上發表論文30多篇,代表論文如下 [9] 
Bao, P., She, L., McGill, M., & Tsao, D. Y. (2020). A map of object space in primate inferotemporal cortex. Nature, 583(7814), 103-108.
Hesse, J. K., & Tsao, D. Y. (2020). The macaque face patch system: a turtle’s underbelly for the brai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1(12), 695-716.
Bao, P., & Tsao, D. Y. (2018). Representation of multiple objects in macaque category-selective are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9(1), 1-16.
Moeller, S., Crapse, T., Chang, L., & Tsao, D. Y. (2017). The effect of face patch microstimulation on perception of faces and objects. Nature neuroscience, 20(5), 743-752.
Freiwald, W. A., & Tsao, D. Y. (2014). Neurons that keep a straight fa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22), 7894-7895.
Freiwald, W. A., Tsao, D. Y., & Livingstone, M. S. (2009). A face feature space in the macaque temporal lobe. Nature neuroscience, 12(9), 1187.
Tsao, D. Y., Moeller, S., & Freiwald, W. A. (2008). Comparing face patch systems in macaques and huma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5(49), 19514-19519.
Tsao, D. Y., Schweers, N., Moeller, S., & Freiwald, W. A. (2008). Patches of face-selective cortex in the macaque frontal lobe. Nature neuroscience, 11(8), 877-879.

曹穎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曹穎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講授課程《Circuit, Systems and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7] 

曹穎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9年
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

2012年
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主管先鋒獎(NIH Director’s Pioneer Award)
2014年
金腦獎(Golden Brain Award)

2018年
Prestigious Neuroscience Prize [8] 

2018年10月
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Fellowship)
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
2020年4月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曹穎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8年
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主任諮詢委員會成員(BRAIN計劃工作組2.0) [12] 

曹穎人物評價

曹穎在揭示靈長類動物大腦視覺神經機制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2] (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評)
曹穎在大腦識別面部方面做出了貢獻 [8] (Prestigious Neuroscience Prize評)
曹穎是探索我們如何感知周圍世界的開拓者,她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於大腦如何識別面部的理解 [11] (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和生物工程學系主任斯蒂芬·梅奧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