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無傷

鎖定
曹無傷(?—公元前206年),也寫作“曹毋傷”。秦漢之際劉邦麾下將領,軍職為左司馬,跟隨劉邦西征滅秦。在項羽率領諸侯軍隊入關時,曹無傷暗中派人向項羽告密,想要博取封賞。在鴻門宴後,被劉邦所殺。 [2] 
(概述圖片來源 [1] 
全    名
曹無傷
別    名
曹毋傷
所處時代
秦漢之際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06年
最高官職
左司馬

曹無傷人物生平

秦王子嬰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攻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百姓約法三章,並封鎖函谷關,不讓諸侯軍入內,準備在關中稱王。 [3]  十一月中旬,項羽行軍攻打略定秦地,率領大軍到達函谷關,關門封鎖無法進入,聽説劉邦已經平定關中,項羽大怒,派英布等人攻破關門,十二月中旬,項羽率軍到達戲亭 [4] 
劉邦在霸上駐軍,還沒有能和項羽相見。劉邦麾下左司馬曹無傷打算投靠項羽求取封賞,於是派人向項羽傳話説:“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擔任丞相,全部霸佔奇珍異寶。”項羽聽後大感憤怒,在亞父范增的勸説下決定進攻劉邦。 [5]  於是項羽大宴將士,打算第二天和劉邦展開會戰。當時項羽兵力四十萬,號稱百萬,劉邦兵力十萬,號稱二十萬,戰力不對等。恰逢項伯想救張良,連夜去見張良,因此得以用文書告知項羽,項羽這才停止動兵。 [6] 
劉邦得到項羽族叔項伯的通知後,在張良的建議下,親自前往鴻門去向項羽賠罪,項羽設宴款待。亞父范增在席上意圖加害劉邦,私下讓項莊舞劍,藉機行刺劉邦,但因項伯介入而中止,是為“鴻門宴”。 [7-8]  [9] 
在宴會期間,劉邦詢問項羽是誰使他懷疑自己,項羽隨即透露曹無傷告密的事情。 [8]  劉邦擔心范增等人的加害,通過張良、樊噲的努力而脱離宴席。劉邦回到自己軍中便立即處死了曹無傷。 [10-12] 

曹無傷史料記載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高祖本紀 [13]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上 [14]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九:漢紀一》 [15] 

曹無傷相關考辨

唐朝顏師古在《漢書注》中根據原文“沛公左司馬得殺之”,認為斬殺郡守的左司馬名叫“得”。 [16]  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否定了顏師古的説法,並認為俘虜泗水郡郡守“壯”的劉邦軍左司馬就是曹無傷,但是這一説法並不嚴謹。 [17] 
清朝學者周壽昌在《漢書注校補》中認為,當時劉邦麾下的左司馬並不止曹無傷一人,還有孔聚陳賀唐厲等其他人,詳見《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所以在泗水郡之戰中斬殺郡守的左司馬並不一定是曹無傷。 [18] 
相關考辨整合如下: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高祖本紀》: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殺之。【索隱】顏師古雲“得,司馬之名”,非也。按:後雲“左司馬曹無傷”,自此已下更不見替易處,蓋是左司馬無傷得泗川守壯而殺之耳。【考證】《漢書》無“泗川守壯”四字,顏師古因有此説。史、漢不同,宜依文作解。周壽昌曰:“沛公此時左司馬尚有孔聚陳賀唐厲,不止曹無傷一人。功臣表可證。” [19] 
參考資料
  • 1.    【曹無傷塑像】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鴻門宴遺址”
  • 2.    倉修良主編.《史記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460頁
  • 3.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 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或説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
  • 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十二月中,遂至戲。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欲以求封。亞父勸項羽擊沛公。
  • 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方饗士,旦日合戰。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沛公從百餘騎,驅之鴻門,見謝項羽。
  • 7.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項羽在戲下,欲攻沛公。沛公從百餘騎因項伯面見項羽,謝無有閉關事。項羽既饗軍士,中酒,亞父謀欲殺沛公,令項莊拔劍舞坐中,欲擊沛公,項伯常(肩)〔屏〕蔽之。
  • 8.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郄。”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 1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沛公如廁,麾樊噲去。既出,沛公留車騎,獨騎一馬,與樊噲等四人步從,從間道山下歸走霸上軍,而使張良謝項羽。
  • 11.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脱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脱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 12.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歸,立誅曹無傷。
  • 13.    《三家注史記》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7]
  • 14.    《漢書》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7]
  • 15.    《資治通鑑》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7]
  • 16.    顏師古·《漢書注·高帝紀上》:沛公左司馬得殺之。〔師古曰:“得者,司馬之名。”〕
  • 17.    《三家注史記·高祖本紀》: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殺之。【索隱】顏師古云“得,司馬之名”,非也。按:後雲“左司馬曹無傷”,自此已下更不見替易處,蓋是左司馬無傷得泗川守壯而殺之耳。
  • 18.    (清)周壽昌 撰,王雲五 主編.叢書集成初編《漢書注校補》.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年6月:第5頁
  • 19.    司馬遷撰,瀧川資言考證.《史記會注考證》第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第49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