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永和

鎖定
曹永和(1920年10月27日—2014年9月12日),中國台灣台北士林人。台北州立第二中學校畢業,未念過大學的台灣歷史學家,78歲時獲選為中研院院士。以研究台灣荷西殖民時期著名。
主要著作有《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中國海洋史論集》《近世台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啓航》。
2014年9月12日下午,曹永和病逝於內湖三軍總醫院,享壽95歲。 [1] 
中文名
曹永和
出生日期
1920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
2014年9月12日
畢業院校
台北州立第二中學校
職    業
歷史學家
主要成就
78歲時獲選為中研院院士
出生地
中國台灣台北士林
性    別

曹永和人物簡介

曹永和,台灣歷史學者、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被譽為“自學典範”,以研究台灣荷西殖民時期與提出“台灣島史觀”而著名。主要著作有《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中國海洋史論集》《近世台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啓航》。2014年9月12日逝世。 [2] 

曹永和人物生平

1920年10月27日,曹永和出生於中國台灣台北士林書香門第。
1939年,台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成功高中)畢業後,失常未考上大學。
曹永和20歲時,曾與何斌、郭琇琮等人組成士林協志會,成立主旨雖然是研究文化,但其中不少人以反日為志,漸漸熱衷政治,只對研究有興趣的曹永和於是遠離。白色恐怖時期,郭琇琮等人遭槍斃,何斌跑到大陸,曹永和雖全身而退,也感受壓力。當時政治氣氛下,研究近一點的歷史都可能有問題,乾脆研究荷蘭、西班牙據枱曆史,也讓他成為此類研究第一人。
1947年—1985年供職於台大圖書館,歷任助理員、館員、典藏股長、閲覽組主任、研究圖書館主任,期間開始在《台灣銀行季刊》等刊物上發表台灣史論文,並協助周憲文整理出版《台灣文獻叢刊》,陸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所有學問都在圖書館任職38年間自修、發表。由於論文聲譽卓著,65歲時,他獲聘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同年任教台大歷史系,78歲時獲選為中研院院士。
2014年8月中,因感冒肺炎住院,起初精神很好,吵着要出院修改論文。上週開始多重器官衰竭,期間雖因學生看望好轉,仍無法抗拒衰老。
2014年9月12日下午,著名台灣史及東亞海洋史學者、沒大學文憑的“中研院院士”曹永和,病逝於內湖三軍總醫院,享壽95歲。這位靠自學成為院士的學者,住院時仍念着修改論文書《近世台灣鹿皮貿易考》,準備再版,並勤讀法文文法、拉丁文,自學精神讓見者都感佩。 [1] 

曹永和人物成就

曹永和通曉英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拉丁語及荷蘭統治台灣時期所使用的十七世紀荷蘭語,曾參加荷蘭萊頓大學組織的《熱蘭遮城日誌》編校註疏工作。
曹永和對荷、西據枱曆史貢獻卓著,1945年日本人離台後,曹永和是懂得荷蘭文、西班牙文的人;正因他苦學多國語言,才得以瞭解第一手資料並研究,“他是隻此一家,別無分號”。
在曹永和努力下,荷蘭在台研究得以發揚光大,連荷蘭萊登大學等都受曹永和影響,研究起台灣史,當年學生翁佳音等人也才有機會去荷蘭學習。“荷蘭在台研究像滾雪球越滾越大,曹永和是核心。”台灣的海洋史研究也是在曹永和領導下開始,“日本人離開後,就由曹永和承續研究。”
曹永和還提出“台灣島史觀”,主張以台灣島為主體來研究,以免台灣史在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等不同族羣統治下,變得斷裂。曹永和認為,台灣島內文化有其連續面,例如漢人及原住民風俗習慣,在不同族羣統治下都有其特色。 [1] 

曹永和家庭生活

曹永和兒子:曹昌平。 [1] 

曹永和後世紀念

曹永和家屬於曹永和基金會設靈堂,大體葬在曹永和1996年前愛妻過世時就備好的林口頂福陵園同一墓地。 [1] 

曹永和人物評價

“若非曹永和,荷蘭、西班牙據枱曆史研究會斷層!”很多學生一開始就講理論,再用事實去套,但應像曹永和一樣從考證開始,從事實去建構理論,學問才紮實。(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黃富三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