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村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四間房鄉曹村)

鎖定
曹村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四間房鄉,全村人口為2685人,耕地3545畝。
中文名
曹村
所屬地區
滑州
政府駐地
四間房村
電話區號
0372
郵政編碼
456487
車牌代碼
豫E

曹村建制沿革

曹村古稱曹村堡(一謂曹城)。關於曹村的村名來歷,有兩種傳聞:其一為曹村原稱為“漕村”,因為村原址在今曹村以南金堤堤南沿,原村南約800米處就是漕河(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仍能看出漕河的堤岸痕跡),後漕河河水枯竭失去漕運能力,逐漸被人平整復耕,漕村也因漕河無水去掉’漕’字之水,稱“曹村”(經查閲現曹村中華民國十七年新編的《張氏家譜》所載的稱謂仍是“漕村”);另一個説法為曹村原為三國時期曹操的屯糧之地,在那時稱謂曹城。後來才稱為曹村的。究竟哪個傳説更為貼近,都有自己的歷史痕跡,所以很難定論。

曹村行政區劃

秦漢之時,屬白馬縣,隋朝至明初隸屬滑州。

曹村自然資源

耕地3545畝。

曹村人口民族

全村人口為2685人,村內以張姓居多,佔全村總人口的一半。其次為國內最為罕有的“穗”姓,次之為潘姓、徐姓、範姓、餘下也有王、吳、李、齊、孫、賀、晁、于姓等,不計嫁過來的婦女,村中目前只有上述13個姓氏。全村皆為漢族,無少數民族。

曹村經濟概況

目前,曹村除靠傳統農業種植之外,最有特色的是果樹栽培,有蘋果園220畝,梨園60畝,葡萄園30畝;建有養雞、養羊、養豬等養殖場7個。

曹村歷史文化

曹村作客習俗

正月作客。自正月初二起,親戚開始過往。新媳婦孃家兄或弟均於初二早至其家,先給長者拜年(磕頭)。飯後,新婚夫婦隨其兄(弟)至孃家。俗雲:“親戚串到初七八,既沒豆腐也沒渣。”意即過初五後拜年,為時已晚矣。
麥後作客。俗雲:“麥子淨場,閨女瞧娘。”麥收打畢,凡出嫁之女都要回孃家看看雙親。舊時所帶禮品多為油條之類,所以稱女孩為“麻糖籃”。隨着生活的不斷提高,多帶糕點、罐頭、煙酒之類。
中秋作客。中秋節,晚輩向長者饋送禮品,以示問候。舊時所帶禮品為月餅、鍋葵(象葵花狀的糖饃,即較小的鍋餅)。如今多攜水果、罐頭、酒、肉、月餅等。

曹村喜慶習俗

辦九天。嬰兒出生九天,其外祖母攜帶嬰兒首飾、脖鎖、棉墊、尿布、迷魂衫(嬰兒襯衣)、被褥和雞蛋、紅糖、掛麪等產婦滋補品前往探望。親友饋送禮品為主家添丁或增口道喜慶賀。若男嬰還送穀子,意在紮根成人。看嬰兒時,須拿見面禮,俗謂防把嬰兒看醜。主家設酒宴招待賓客有些農户男嬰辦九天,女嬰辦十二天。過去亦有得女嬰不慶賀的,但現在已經沒有。
做滿月。古來習俗,嬰兒出生一個月左右,母攜嬰兒走孃家,曰“走滿月”或“住滿月”。女嬰,由嬰兒的父親或祖父送往;外祖父送歸。男嬰,外祖父則提前幾天叫走,俗雲:“早叫精,晚送能,當日叫是糊塗蟲。”住至一月方可接回,此俗沿襲至今。也有住單七或雙七的。
過“百歲兒”。嬰兒降生百日,舊時表示慶賀者較少。後多照“百歲(天)相”,以作留念,認為此日喜慶,孩子都能長命百歲,此為新俗。
慶生日。此地民俗,生日必食麪條,曰“長壽麪”。小孩生日食煮雞蛋,曰“滾運氣”。老人壽誕,親友饋贈壽糕、壽桃等禮品、以示祝壽。主家貼壽聯、設酒宴,以示慶賀。66歲(66吃塊兒肉是以大壽)、80歲(是以高壽)、100歲(視為壽星),壽誕慶賀最為隆重。
遷新居。舊時遷新居,首先發面一盆(取發家之意),蒸棗糕(即早日高升),燒香、上供、放鞭炮(請宅神、祭三煞)。搬動什物一般趁夜間(俗謂財帛不露相)。近時,沿襲此俗者,農村居多,城鎮較少。今有新友聚餐,慶賀喬之喜者,一般皆以常用物品相贈,曰“燎鍋底兒”“添人氣兒”等。

曹村古廟會

農曆正月初八為閻羅王(韓擒虎)生辰廟會(與相鄰的四間房村、唐爾莊村三年一輪),另外,村內一、二組每年春節正月十三自發組織西山老母奶奶廟會,五組每年正月初五為全神廟會。六組每年正月期間一次藥王菩薩的廟會。

曹村風景名勝

廣濟橋,又名曹村石橋,坐落於村西頭。建於明萬曆年間,系三孔石拱橋,上有石欄杆,欄杆上有獅、猴、麒麟等石雕。橋體結構合理,造型美觀,保存完整,對研究曹村的歷史文化有較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