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德清

(湖南益陽籍革命先烈)

鎖定
曹德清(1908—1935),益陽縣石筍鄉人。1928年7月,參加平江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秋,在紅五軍隨營學校任區隊長。1930年7月參加攻佔長沙城的戰鬥,先後任連長、營長。1932年任紅三軍團二師五團團長,1933年任紅六師師長,指揮部隊打退國民黨周渾元部九十六師、十三師的進攻。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戰鬥。1935年1月長征途中,在烏江刀把水率部戰勝國民黨吳奇偉部的圍追堵截。1935年2月,長征至雲南扎西魚井時病逝。 [1] 
中文名
曹德清
籍    貫
湖南益陽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1935年

目錄

曹德清人物生平

曹德清,1909年出生在益陽縣石筍鄉(今赫山區龍光橋街道辦事處),又名德卿。早年在國民黨湖南獨立第五師當兵。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平江起義。1929年任紅五軍隨營學校區隊長。1930年7月參加了攻佔長沙城的戰鬥,時任連長。1931年9月任紅三軍團第一師第三團團長。1932年改任紅三軍團第二師第六團團長。
1932年8月,興國模範師首次組建於興國縣城郊筲箕窩,共7000餘人,轄3個團,1個特務營。1933年5月,興國模範師改編為紅三軍第六師全師集體報名參加紅軍,成為中央蘇區唯一一支整師從地方武裝上升為主力師的部隊,曹德清被任命為該師師長。
1933年6月6日,在興國縣城郊筲箕窩,興國模範師接受紅軍總政治部駐興國擴紅隊長羅榮桓、江西軍區總指揮陳毅的檢閲,曹德清接受陳毅代表中革軍委頒發的“中國工農紅軍興國模範師”軍旗。部隊隨後從興國出發,開赴樂安整編,編號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第六師。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後,曹德清率興國模範師擔任全軍的右路先鋒。1934年10月22日,興國模範師第十六團勝利攻佔了韓坊,另2個團乘勝追擊,攻佔了信豐縣古陂,並前進到砰石,經過激戰,率先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掩護中央縱隊通過了第一道封鎖線。
1934年10月27日,曹德清率興國模範師佔領崇義縣城。29日,興國模範師和第五師奉命擔任軍團左縱隊,由崇義的穩下、左溪、關田、文英、熱水一路,向汝城方向挺進。11月3日,興國模範師在汝城連珠嶺、東岡嶺一線構築了工事,準備和紅五師一起伏擊資興、桂東增援汝城之敵。11月4日,興國模範師和第五師在汝城南面的天馬山、大來圩、官路下一線,突破了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很快,中央紅軍全部在汝城至城口之間通過封鎖線。
1934年11月8日,曹德清率興國模範師兩個團配合第五師,直插湖南宜章縣城,準備打破國民黨軍精心構築的第三道封鎖線。11月9日夜晚,在距宜章縣城40公里處的一個小村莊裏,師長曹德清和政委徐策來到第十六團團部,下達了明天黃昏前必須佔領宜章縣城的任務。為了加強十六團的戰鬥力,曹德清提請第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把第3軍團的山炮營派來配合戰鬥。
曹德清率興國模範師攻下章橋後,得知國民黨軍主力尚未趕到宜章城,只有數百名民團防守,便立即確定智取宜章。他親率一個連,穿上繳獲的國民黨軍服,輕裝前進,向宜章疾進,騙過了沿途所有的敵人,解決了所有堡壘,在白石渡擊潰了200多民團的阻擊,乘勝追擊至宜章城下。宜章守敵半夜時分棄城而逃。紅軍迅速拿下宜章縣城,砸開監獄,釋放了革命者和無辜羣眾,並召開聲勢浩大的羣眾大會,把沒收的豪紳地主的財物全部分給了貧苦百姓,宜章城成了歡樂的海洋。中革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進入了宜章,曹德清率興國模範師為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第三道封鎖線立下了首功,受到中革軍委的表彰。
曹德清率興國模範師繼續西進。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長征中最殘酷的大戰——湘江之戰爆發。11月28日開始,紅三軍團擔任中央縱隊的右翼掩護任務,曹德清率興國模範師在湘江東岸與敵血戰三天。30日中午,中央縱隊渡過湘江後,紅三軍團勝利完成掩護任務,留下興國模範師第十八團在湘江東岸接應紅軍第8軍團,陷入了廣西軍閥8個整編師的重重包圍。第十八團在陳家背被敵人3個師包圍,血戰一天,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湘江之戰,興國模範師傷亡過半。
1935年1月上旬,曹德清率興國模範師參加突破烏江戰役,攻佔楠木渡,架浮橋掩護軍團部渡過烏江,並掩護紅一軍團奪取了遵義城。
遵義會議期間,國民黨軍吳奇偉部企圖偷襲遵義,曹德清率興國模範師在尚稽鎮、懶板凳一帶阻擊敵人,保衞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
在經年的戎馬生涯和艱難困苦的戰役中,曹德清身體多處受傷,因帶傷指揮戰鬥,積勞成疾,不幸病倒。在生命之燈即將熄滅之時,他緊握戰友之手説:“跟黨走,打出一片新世界”。在場戰友,無不為之動容落淚。1935年2月7日,曹德清在雲南扎西(今威信縣)魚井病逝。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這位鐵骨錚錚的紅軍師長,威信縣人民政府建起了曹德清烈士墓,墓碑上刻有“萬里征途酬壯志,雲山峽谷獻丹心”的對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