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叔遠

鎖定
曹叔遠(1159—1234)宋代官員。字器遠,初名叔遐,南宋浙江瑞安曹村(原許峯)人。紹熙元年進士,歷官國子學錄、涪州通判、工部郎、袁州知府、太常少卿、禮部尚書、徽猷閣待制。曹叔遠是宋代方誌學的重要人物,曾撰《永嘉譜》二十四卷,又主持編纂《江陽譜》(今瀘州)八冊、《李渠志》等書,可惜後兩者均未見原書,僅零星保存於其他文史資料中。
本    名
曹叔遠
所處時代
出生日期
1159年
逝世日期
1234年

曹叔遠人物簡介

曹叔遠少時師從陳傅良 [1]  ,傳其經制事功之學,嘗從朱熹遊。年十九,以《春秋》魁鄉試。紹熙元年(1190)登進士第。李璧薦為國子學錄,因忤韓侂冑,被外調通判涪州,歷四川麾節、遂寧知府。慶元三年(1197)受累偽學逆黨籍,被罷官。嘉定元年(1208)遷太學博士,七年赴湖北漕幕。十二年升四川潼州提刑。後入朝為工部郎,出知袁州。紹定元年(1228)內召,任秘書少監,二年任太常少卿兼國史館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後權禮部侍郎兼侍讀。端平元年(1234)卒,年七十五,諡文肅。《宋史》卷四一六有傳,稱其為“正人端士”。

曹叔遠生平軼事

曹叔遠為官為民

曹叔遠任京官時光明正大,直言不阿,為官地方時勤政廉潔,多有建樹。他知遂寧時,營卒苦於軍餉被侵克,相率作亂,局勢十分緊張。他即禁止亂兵擾亂百姓,並進行耐心細緻的疏導,終於使事態平息。人們都稱他為:“江南來的好官員”。他在任潼州提刑時,與州牧李公植一道,克服種種困難,修復潼州府城,使該城的防衞得以加強,“捍護成都一路”,葉適為之作《潼州府修城記》。他在知袁州時,減賦税興學校、懲囂訟、浚李渠,使當地得以大治。特別是修李渠功績尤大。李渠自唐憲宗元和四年(809)至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的四百多年中,因未及時疏浚,堵塞十分嚴重,水旱災害頻繁。曹叔遠發動羣眾,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浚疏。袁人相慶,並刻《李渠志》,詳細寫明沿渠所經山川地形,水勢的高低、大小、險易,離江的遠近、曲折,以及某處宜疏,某處宜鑿,某處宜堵,某處設鬥貯水,某處用橋以便往來,某處用減少溝若干,某處用接水溝若干,都一清二楚,為以後水渠的維修提供依據,李芳春作《重修李渠記》。
嘉定六年,曹叔遠回鄉,邀請家鄉的耆俊以文相會。當時葉適亦正家居,一年中多次登門拜訪,兩人從容講貫義理實學,相交至深。次年七月,叔遠赴湖北漕幕,葉適作《送曹叔遠》雲:“曹子苦心懷百憂,古人遠矣思同流。平生未得雄豪力,今日便肯卑微休。麻源洞裏瓊葉雨,南草市上蘆花秋。十年老語為誰了,西望滄江空白頭。”記敍了他們的共同遭遇,抒發了他們的深情厚誼。

曹叔遠尊師輯遺

曹叔遠十分敬重其師陳傅良,陳傅良去世後,他不辭勞苦,至嘉慶五年,輯成其師遺著《止齋文集》51卷,使其經國之學得以後傳。並在序言中滿腔熱情地歌頌了先生的經國大業:“深抱大業,至於化裁,推行不動聲色,使人迴心而向道者,其綱領條目,靡不該具”,“其任重道遠,終老未曾一日敢忘於斯焉”。他高度評價了先生一生功績,“嗚呼,盛矣,鄒魯之統緒,河洛之承續,千載以來,不知其能幾見也。”

曹叔遠著述名錄

曹叔遠一生勤於著述,是永嘉學派的重要學者。著有《永嘉譜》24卷、《周禮地官講義》、《中庸註疏》、《諸經要解》、《春秋書法起例》、《宣和禦寇紀事》、《蘧經集》、《家塾手編》等。據姜淮《岐海瑣談》:“郡守孫公懋請修《永嘉譜》,坐大雲僧舍,閲半歲而成,人謂得史法。”《永嘉譜》立年譜、地譜、名譜、人譜四目為總綱,而系子目。年譜志建置、沿革諸大事並編年紀之;地譜志山川、疆域、名勝、古蹟;名譜志物產等;人譜志官師除罷、選舉人物。這是古地誌中首創體例,前所未見。其“四譜”體,橫分門類,義例嚴謹,使志書體例趨向完備定型,對方誌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故《宋史》稱:“嘗編《永嘉譜》,識者謂其有史才。”他所編的《永嘉譜》、《江陽譜》後被輯入明《永樂大典》,惜已亡佚。

曹叔遠人物評價

曹叔遠一生歷經曲折,但為人正直,舉止端重。紹定四年六月,他授中奉大夫,經筵講《魯論》徹章,轉中大夫,宴賚加厚。理宗御書《葵花詩》以賜,詩曰:“黃葵貴麗不妖嬈,一朵新晴檻外高。還似邇英臨黼座,瞳朧朝日照天袍。”託物比況,帝眷有屬。《宋史·本傳》贊其:“曹叔遠、王萬皆正人端正。”明、清官府將其與林石、許景衡、陳傅良等一批鄉賢列入聖廟戟門右鄉賢祠內供奉,為後人祭祀。
參考資料
  • 1.    像取自1916修《江蘇曹氏宗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