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書院制

鎖定
書院制是實現通識教育素質教育)和專才教育相結合,力圖達到均衡教育目標的一種學生教育管理制度
近年來,實施書院制教育成為中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種積極探索和有效嘗試。書院制教育圍繞立德樹人,通過落實本科生導師制、加強通識教育課程和環境薰陶,拓展學術及文化活動,促進學生文理滲透、專業互補,鼓勵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混合住宿、互相學習交流,建設學習生活社區,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打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史、哲,進而融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
中文名
書院制
目    的
實現通識教育和專才教育相結合
屬    性
教育管理制度

書院制港澳高校

書院制香港中文大學

“書院”是一個對內地學生和家長耳熟能詳卻又頗為陌生的詞語。在香港,有一所大學已經實行書院制近半個世紀,且目前仍然是香港惟一實行書院制的大學,這所大學就是香港中文大學
來香港中文大學訪問的,凡非專業人士,大都對這八個學院(文學、工商管理、教育、工程、醫學、理學、社會科學、法律學院)與九個書院(新亞、崇基、聯合、逸夫、和聲、晨興、善衡、敬文、伍宜孫)的關係搞不清楚;而教育界人士,則對中大的書院制讚賞有加,且表示願意借鑑。針對前者,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每個中大師生都有雙重身份,專業教學及學術研究屬於學院,課外活動及人格養成屬於書院。而針對後者,用兩句話講:第一,相對於師資力量、教育特色、研究成果、校園文化等,香港中文大學的最大特色,確實在於其書院制度;第二,中大的書院制度很好,但不容易學。
雖然中大的成員書院之一新亞書院的創院院長錢穆,曾擬《新亞學規》,其中有這麼一條:“中國宋代的書院教育是人物為中心,現代的大學教育是以課程為中心的。我們的書院精神是以各門課程來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來傳授各門課程的。”但香港中文大學實行的書院制,主要不是追摹宋代書院,而是借鑑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讓不同學院、不同年級的學生們住在一起,創造良好的課外生活環境,便於其交流、對話、競賽、娛樂,實現全人格教育,這一理念很容易獲得教育學家的讚許。
遺憾的是,首創此制度的英國大學,真正落實書院制的並不多;而香港八所公立大學中,只有中大一家身體力行。為什麼?一是經濟實力,二是權力制衡。前者很容易理解,為所有(或大部分)學生提供課外活動經費(包括集體食宿、文化娛樂、國際交流等),這絕對不是一筆小錢。除了學生學費、學校撥款,更重要的是書院自身的籌款能力。這就牽涉到大學與書院之間的責任與權限。
查《1976年香港中文大學條例》,原有三所成員書院(即崇基學院新亞書院聯合書院)的校董會,隨大學之改制而改組,其職權主要為管理書院動產及若干建築物,並通過捐款等方式,協助推展書院的學術及文化活動。換句話説,新亞書院(1949年創立)、崇基學院(1951年創立)和聯合書院(1956年創立)這三所學校,原本各自獨立辦學,1963年合併成香港中文大學後,很長一段時間,三校仍維持教學及行政上的獨立,大學僅負責頒授學位等工作。1973年,中大全面遷入現在的校園;1976年,香港立法局通過香港中文大學改制方案,各書院方才將辦學主導權轉移給大學本部。讀錢穆的《師友雜憶》以及《誠明古道照顏色——新亞書院55週年紀念文集》,不難明白港府主導的三校合併並非一帆風順,其中包含了各種摩擦與角力。大學全面掌握辦學主導權後,還是給各成員書院保留了較大的生長及活動空間
至於1986年中大成立第四所成員書院逸夫書院,以及2006年後創建的五所新書院,乃校方為擴大規模而主動籌款設立的。制度設計上蕭規曹隨,但缺了當初三校合一時的意氣、豪氣與志氣。今天考進中大的學生,在選擇進入哪一所書院時,主要比較各書院的福利及發展機遇,而不太有“書院傳統”的認同問題。但老新亞或老崇基的學生,精神氣質上確實有明顯差異。
這也是中國內地很難借鑑中大書院制的原因——人家的書院傳統是打拼出來的(尤其是最初三所),我們的書院創設則屬於大學的統一佈局。二者即便表面形式接近,精神上的“基因”也都相差甚遠 [2] 
書院幹什麼——“書院負責專業教學以外的所有事情”
在“學院”這個座標系上,魏方方是中文大學商學院會計系大三學生,在“書院”這個座標系上,她則搖身一變,成為逸夫書院的學生。“學院”座標同在商學院的學生吳瑞,另一個座標則落在新亞書院。每一箇中文大學的本科生,都像魏方方和吳瑞一樣,身處“學院”、“書院”兩個座標系中。許多中大畢業生都説,書院生活是他們在學期間最難忘的回憶。
魏方方介紹,每名新生可按意願申請所屬的書院,大學會按既定機制作出編配。在學期間,同學可申請轉院,書院會視情況作出考慮。
中大的幾個書院坐落於不同地段,多數書院都有自己的宿舍、食堂、體育文化設施等。一位老師介紹,書院的職責,大致可以定位為“負責專業教學以外的所有事情”。學生每天上課都要去各自的學院,下課後的活動則主要在書院進行。
吳瑞介紹,書院也開設通識課,分必修和選修兩類,比如新亞書院的一門課,就是講本院的歷史、精神、文化特色等。雖然書院主要負責專業教學以外的事情,但書院院長則無一例外都是由學術地位很高的教授出任。比如現任中大校長沈祖堯就曾任逸夫書院院長。書院雖然與學術很少直接關聯,但學術一刻也離不開書院。現在一家出版社供職的陳寶欣是中大畢業生。她説,書院在大學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大學課堂傳授的是硬知識,書院則以關顧及羣體活動來授予學生軟技能。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甚至工友之間的關係很密切,像一個大家庭。“考試的日子書院會提供水果,工友煮甜湯也會給我們留一份,這些都令人心暖。”
不但學生要入書院,老師也是如此。張田餘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老師,他的會計課堂上一共有30個學生,來自各個書院的都有,張田餘則加入了崇基學院,負責跟崇基的學生見面研討、幫學生輔導、帶學生活動。目前,中大各書院的宿舍約能為一半以上的學士學位課程學生提供牀位,但即使不住校的學生,仍然可以加入某個書院。
中文大學原有崇基、新亞、聯合、逸夫等4所書院。為應付大學恢復四年制本科課程後學生人數的增加,中大近來增設多所書院,其中晨興、善衡及和聲書院已開始收生,敬文及伍宜孫兩所新書院也將於2012年9月收生。
不要“書呆子”——書院是組織學生活動、實現“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
中國人往往用“書呆子”稱呼光會讀書,對待人接物一竅不通的人。現今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不再以學業成績為唯一量尺。良好品德、奉獻精神、高尚品味和強健體魄,都成為衡量優秀大學生的準則。在培養“全人”方面,書院可謂重任在肩。
鍛鍊學生能力的各種活動,主要是在書院層面舉辦。這些活動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訪計劃、研討會、師友計劃、社區服務、領袖才能訓練等等,還有各種學生社團組織的課外活動。吳瑞説,每個書院都有學生會,是組織活動的主力軍。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動是新亞書院的“千人宴”,邀請了不少明星參加。以逸夫書院為例,院方定期舉辦書院聚會,邀請傑出人士蒞校演講,與學生交流。曾應邀出席者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等。
書院還舉辦主題晚宴,邀請嘉賓就不同題目與學生分享心得。晚宴的特點在於氣氛輕鬆,利於師生與講者深入交換意見,講題也不侷限於學術,還包括很多人生重要課題。
為了鍛鍊學生的領袖才能和組織能力,逸夫書院不少活動是由學生主導的,如被稱為四大活動的迎新營、“逸夫裏”遊藝晚會、書院院慶活動及書院歌唱比賽,均由學生一手策劃和主辦,院方只提供資助和意見。
聯合書院則從2005年起設立全人發展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參與學術和非形式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終身追求均衡生活和全面發展。計劃深受學生認同,參與人數逐年上升。在這個計劃下,學生參加或籌辦德、智、體、羣、美五個範疇的校內外活動,並向書院申報。院方核實和計分後,每年向參加者頒發獎,並根據累計總分向畢業班學生頒發金銀銅獎的獎座、證書,還有書券以作獎勵。由於獎項要計算每學年得分,有助於學生均衡規劃在大學不同年級參與的活動及類別,得分紀錄總結了本科生課堂外的活動,被視作非形式教育的成績表。
各有各特色——有的書院重視博雅教育,有的書院側重傳統文化
由於歷史迥異,中文大學的書院都各具特色。崇基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介紹,着重博雅教育,強調全人發展是崇基的特色,通過為同學提供各種非形式教育項目和課外活動,培養他們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
新亞書院是1949年由錢穆先生及一羣來自中國內地的學者興辦,創校宗旨在承續中國傳統文化,並使其與現代學術結合,令學生不忘本之餘,且有能力應付現代社會的挑戰。新亞書院院長信廣來教授説,書院這一特色一直延續至今,認為為學不單是追求知識,也講求處世的修養。
不過,在學生們眼中,書院的特色就實在多了。“有窮有福,好像崇基比較有錢,所以給學生提供的交換機會要多一些。”書院還提供獎學金和經濟援助計劃。一位學生告訴記者。各書院貧富不均的原因,是捐資助學者的捐資額差別較大。“新亞住宿條件好,聯合交通便利,逸夫交通就很不方便。”這是另一位同學總結的各書院“特色”。因為中文大學佔地達近140公頃,地勢高地起伏,教學樓分散,吃夠了上課路上跋涉之苦的學生們對交通非常看重。
書院利與弊——書院制可能導致機構臃腫和資源分配不均
中文大學公關部介紹,書院提供以學生為本的全人教育和關顧輔導,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凝聚學生對書院和母校的歸屬感。書院組織各種活動,提供“非形式教育機會”,與正規課程相輔相成,培養學生的人際關係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對社會的承擔。
一位教育專家認為,隨着高等教育漸趨普及,當今的大學規模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不利師生接觸,也容易導致同學之間關係疏離。書院這種小而緊密的羣體有利於維持師生和同學間親密的關係,促進溝通,並培養歸屬感。不少學生和老師都認為,書院制讓各專業的學生混雜居住生活,有利於學生開闊眼界,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住在一起,可以接觸到更多信息,對學生今後發展有幫助。
不過,實行書院制,絕非“百利而無一害”。
一位中大教授認為,因實行書院制,學校生出了很多行政機構,機構臃腫往往導致效率低下。而且,各書院劃地而治,可能導致資源利用不充分。學校在分配資源時,往往不能考慮大小書院的區別,搞“平均分配”。比如羽毛球場體育設施,就是把體育館時間段平均分配,有的書院不夠用,有的書院沒人用。這位教授總結説,內地高校不能盲目效仿書院制,到頭來生出許多毫無必要的官僚機構,或者變質為安排冗員的去處。

書院制澳門大學

澳大書院 澳大書院
在二十一世紀世界級精英大學的核心建設,住宿式書院將成為世界精英大學的主流。任何大學要進入世界級的行列,不單是要改革師資、科研與體制,更要視本科生教育及住宿式書院為校園建設的核心。歸根究底,衡量一間大學的成就主要還是要先看其本科生教育。二零零九年十二月澳門迴歸日當天,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主持澳大橫琴新校區的動土儀式上,也肯定了澳大在這方面的努力,更鼓勵其辦成世界級的大學。2013年11月5日,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正式啓用 [3]  ,新校區擁有更寬闊優美的辦學環境。新校區建有約十所特別設計的住宿式書院,也是新校區的一大亮點。每所提供約五百個宿位,因此大部分本科生可獲全宿機會。 [4]  在全面實行住宿制書院計劃後,所有澳門大學本科新生都將進入書院。
澳大書院 澳大書院
由於受到老校區空間匱乏所限,澳門大學一直缺乏足夠條件向本地學生提供在校住宿,而使本地學生失去了享受住在學校宿舍的樂趣和好處。據悉,澳門大學新校區將建10個住宿式書院,為亞洲之最,這將成為澳大新校區的一大亮點。校長趙偉介紹説,實行“住宿式書院之先行計劃”,是該校近期工作的重點之一。計劃實施後,學院負責學科方面的事務,書院則負責其它活動。在書院裏,讓來自不同學院的學生和交流生在書院共同生活和互動,培養他們與人相處之道;並在同儕的激勵與合作下,學習自律管理、自主行動、自我成長 [5] 
在住宿式書院裏,學生通過朝夕相處,建立深厚的情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也會成為學生成長曆程中難得的經驗和珍貴的財富。對於社會擔心澳門本地學生會否拒絕入住澳大橫琴校區的住宿式書院,趙偉稱,將於9月份在現有的東亞樓試行住宿式書院,計劃將澳門本地、內地及海外學生重新分配入住,讓學生及早體驗,收集意見再評估及調整。趙偉坦誠,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建成後,各項支出成本及預算無可避免增加,但強調不會轉嫁在學生身上。 [5] 
澳門大學現在已經先行先試的書院是東亞書院和珍禧書院。此外,澳大為了表彰六位捐贈者對澳大慷慨饋贈,將新校區籌建的六所書院分別命名為蔡繼有書院、鄭裕彤書院、何鴻燊書院、呂志和書院、霍英東書院以及曹光彪書院。 [6] 

書院制內地高校

書院制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在堅持經過歷史錘鍊和歷代師生實踐所形成的優秀的辦學傳統的基礎上,堅持深化改革,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構建育人新環境,樹立學問與人生砥礪合一才是高質量的教育觀,從2005年起開始實行書院制,先後成立了彭康書院、文治書院、宗濂書院、南洋書院、仲英書院、崇實書院、啓德書院勵志書院等8個本科生住宿書院。
我們把書院作為彭康老校長提出的“三活躍”(即思想活躍、學習活躍、生活活躍)的載體,把書院作為一種新的思想資源,注重師生之間的理解和溝通;將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和來自不同地域的學生集中在書院居住、生活和管理,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學習。近兩年,學校下大力氣加強書院環境條件建設,投入大量資金,在書院建設圖書室、健身房、網絡空間,改造水電設施,建造面向個體的淋浴間等,努力為同學們創造一個温馨的、自由成長和發展的環境。書院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由資深學者擔任學業導師,由朝氣蓬勃的輔導員擔任常任導師,選拔思想品德和學業成績優秀的研究生擔任兼職導師。學校為書院配備了很強的領導力量,聘請了我國著名地質科學家安芷生院士、原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先生、唐仲英基金會秘書長徐曉春總裝備部李元正將軍、原華僑大學校長丘進教授等傑出人士任書院院長。
書院是學生實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強礪煉的生活社區,是傳承和弘揚交通大學學生“思想活躍、學習活躍、生活活躍”校園特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識教育、學業輔導、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平台。
書院承擔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教育通識教育、學業輔導、學風建設、就業指導、學生事務管理(獎懲助勤貸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書院環境與文化建設等職責,側重於基於堅實學業基礎之上的與學生全面發展相一致的思想引領、行為養成、人格塑造和實踐鍛鍊,系統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道德倫理、職業謀劃、人際交往組織領導和社會環境適應等能力,培養造就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的領袖人才。
書院的使命是致力於傳承交通大學興學強國、艱苦創業、崇德尚實、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以行為養成、品德教育為內涵,培養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寬廣的國際視野,具有獨立思考、自主自強精神,為國家造就領袖人才。
“真正的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心中有人文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基於這種對教育內涵和質量的思考,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強化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推行本科生“書院制”教育教學改革,迴應社會對大學人才培養需求的價值訴求。
學生人格養成的場所
仲英書院學生蔚江濤剛上大學時,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多參加社會活動,本科畢業後成為能力非常強的職場手。然而,4年書院社會活動經歷改變了這個農村孩子最初的想法:“當初報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出發點是賺錢多,但隨着對專業的喜愛和參加社會活動中管理能力的提高,我憧憬着成為高水平、懂管理的研究者。”
龍社是蔚江濤現在負責的社團。“校長説過,每個書院都要有一個代表傳統的體育項目。我想到了建舞龍隊,激發大家對體育的熱愛。”蔚江濤説。如今,一條龍變成了8個書院8條龍,形成了當初設想的龍爭虎鬥的情景。
如何在課堂外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2006年,西安交大提出“書院制”的思路並進行試點,2008年在本科生中全面實行。以各學院學生歷史形成的居住區域為基礎,78個專業的學生按橫向交融、縱向貫通的原則,劃分到8個書院。
如果説學院制主要以學科發展為導向,那麼“書院制”的基本導向是學生綜合全面發展,注重行為養成和實踐。仲英書院院務主任柴渭説:“書院關注的是,怎樣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和興趣結合,去嘗試一些社會活動,使未來發展的路更寬。”
老師走入書院輔導學生
實行“書院制”後,有些學院老師覺得,管學生是書院的事,導致學業輔導容易被忽視。崇實書院敏感地察覺到了這一缺陷,並從2009年開始,聘任學院的老師擔任學業導師。學業導師負責指導學生的課程疑難點、專業規劃、就業指導和科研。
在崇實書院試點的基礎上,2012年4月8日校慶那天,作為全校教職工獻給本科生的生日禮物,大學生學業輔導中心成立。中心面向三個層次的學生開展工作:一是面向困難學生,幫他們找回第一天到大學報到的那種信心;二是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儘早進入科研領域;三是面向中間段學生,提供一般性學習指導。
中心主任徐文熊説:“我們試圖通過制度和政策,使得學院的專業教師全部參與對本科生的學業輔導。從一定意義上完善‘書院制’建設的內涵。”
那些曾經的學困生,在學業導師等老師的幫扶下進步明顯。有個國防生因打遊戲掛了10科。去年年底聯歡會當晚,鄭南寧專門到勵志書院問他的情況,輔導員説,學生正在複習準備補考。而現在,他掛科的課基本都過了。
找回亦師亦友的關係
為什麼搞“書院制”?在鄭南寧看來,這實際上是問題驅動。過去,輔導員就像消防隊,有緊急事情或活動才跟學生接觸多一點兒,平常沒有朝夕相處的機會。“書院不是簡單睡覺的地方,而是找回過去那種亦師亦友的關係。”
書院層面有各種學生活動室,比如健身房、圖書室、計算機室、談話室、咖啡屋等。書院老師有好幾類,輔導員作為專職教師,工作在書院、住在書院。另外,書院還有常任導師、體育導師、通識導師和職業規劃導師等。
“別人給我多大信任,我就會付出多大努力。”仲英書院學生嚴健銘談起大一時創辦《眾思》雜誌的經歷,仍不忘書院老師對自己的鼓勵。“我跟書院老師商量辦雜誌的想法,他當時表達了兩個意思,一是不要考慮經費問題,二是一切由我説了算,這種朋友般的信任和鼓勵,讓我有更大的動力把事情做好。”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學院教師作為書院的老師,要跟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共同分享大學生活。”鄭南寧説。“書院制”打破了學院學科發展為導向的育人模式,實現了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鄭南寧有一句讓老師們津津樂道的話:“學院像父親,書院像母親,各有側重,共同構建温馨家園。”
改革者説:大學教育要體現人文精神
一所大學的人文精神是這所學校代代相傳的教育理念、文化和學術傳統。一所優秀的大學應當發揮大學的人文精神對人才培養、社會發展及先進文化的支撐與引領作用。大學的教育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它要承載大學應有的人文精神,使大學真正成為國家的智力源泉和執政的“智庫”。
西安交通大學在第二個百年曆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交大特色的人才培養“四步曲”,就是傳承了百年交大的優良傳統和文化積澱,在特定的校園文化和人文環境中,是對體現人文精神教育的一種探索和實踐,是新時期對教育內涵的深入思考和提高質量的具體行動。
西安交通大學通過“書院制”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回答了社會對大學人才培養需求的價值訴求。它不是關注眼前的發展利益,也不是一次走過場的改革,而是實事求是、深刻又緩慢並逐步深入的靜悄悄的變革。

書院制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2012年8月6日正式宣佈,將在全校本科教育中全面推行住宿書院制度。也就是説,在本科的4年時間裏,學生們除了在復旦各專業院系接受教育外,還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住宿書院”為單位,開闢第二課堂,深化通識教育理念,打造特色校園空間。
復旦本科生“住宿書院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從2012年7月開始,正式組建新的復旦學院(即本科生院),身兼管理機構和辦學機構兩大屬性,統籌本科招生、通識教育、課程建設、書院建設、導師隊伍建設、教務管理等教育內容。而各專業院系則繼續負責學生的學籍管理、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
二是從2012年9月起,2011級和2012級全體本科生將按照不同的學科大類和專業,分到復旦學院下設的志德、騰飛、克卿、任重、希德五大書院。即從2011級復旦本科生開始,都將有完整的四年“書院生活”,學生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挑選、更換不同風格的住宿書院。
書院既是實現文化育人的住宿園區,也是師生共享的公共空間,更是學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
陸昉介紹,“住宿書院制”是復旦大學推行通識教育最重要的支點之一。
“住宿書院制”十分強調“師生共建”與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主觀能動性,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基本單位。學生們將自主選舉產生運行管理委員會,下設各職能委員會,協助書院院長和教師開展工作。“以後從各個書院畢業的學生,組織協調能力、跨學科素養、人際溝通和社會領導能力都不容小覷。”陸昉説。
據悉,為了打造各具特色的住宿書院氛圍,復旦還請出了五位德高望重的資深教授擔任書院院長,他們分別來自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技術科學和醫學五大學科領域。院長將系統負責各住宿書院的學術文化建設,以主題活動、研討班和特色課程等形式,與本科生“親密接觸”。 [7] 

書院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應運而生:以書院制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的“第三課堂” [8] 
北航始終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為先,把“教”與“育”有機結合,努力培養具有高度的國家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備科學基礎、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一流創新人才。近年來,學校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了創新人才培養的“三個課堂”,第一課堂即知識的課堂,形成了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課程體系,着力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第二課堂是實踐的課堂,工程實踐與社會實踐同步增強,着力加強學生解決問題和實踐的能力;第三課堂是文化的課堂,以書院以及文化藝術教育場館、國際化交流為載體,着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2012年9月,北航在沙河校區改變了單純由學院負主責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建成了知行、匯融、啓明、航天4個書院。各書院積極凝練辦學理念和書院文化,如知行書院確立了“才德君子、中西古今”的人才培養理念,在人格上,注重學生“德行品性”和“大寫之人”的養成;在學識上,以“學貫中西,博通古今”為最高追求。
北航書院制實施週期為2年,每個書院對應2-4個專業大類背景相關學院。學院以學科為本,作為教學單位,負責開設各種顯性課程,保證教學質量,選派導師。書院以學生為本,作為學生工作單位,負責發展輔導、心理輔導、組織社團活動等隱性課程。新生入學時不細分具體專業,由書院整體管理,一年後在與書院相關的學院範圍內自主選擇專業,兩年後選擇最終專業。例如知行書院每個年級260餘名同學入學一年後可選擇到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7個專業學習。
2、應勢而動:依託書院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做法
(一)課內外結合加強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相關書籍
通識教育相關書籍(2張)
通識教育主要目標是培養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各書院立足於自身特色和優勢,大力推進科技與人文有機結合的通識教育。目前各書院開設通識教育課程52門,選課人數達5600餘人次。例如,知行書院開設了中國文明文化史西方文明文化史、中國古典研讀(論語)、西方經典研讀(理想國)、藝術史現代藝術等通識課程,教師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加註重思想的啓迪和理性的引導。在納入培養計劃的通識課程以外,各書院積極舉辦博雅課堂,內容涵蓋哲學與邏輯、科學與技術、文化與審美、生命與環境等六個板塊,邀請了20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作報告,還舉辦了戲劇文化節、思想文化節、睿德讀書會等活動,同學們通過課內外的通識教育,不僅豐富了知識,培養了學習興趣,而且個性品格、文化修養道德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從通識教育資源中汲取了成長的滋養和成才的力量。
(二)師生交融互動推進“全員育人”
書院學生與駐校導師交流
書院學生與駐校導師交流(2張)
本科生導師是書院的“魂”,書院是學院選拔優秀生源的蓄水池。學生的專業自主選擇權,可以有效激發大類學科下2-3個學院間的競爭,初步呈現了各學院圍繞着學生轉、教師主動投入的良好局面,構建了學院和教師投入教書育人的倒逼機制。以知行書院2014級學生為例,4個相關學院共同組建導師委員會,為同學們配備了134名導師,他們不僅是學院和專業品牌的講解員、示範員,而且真心投入,與學生密切交流,用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指導學生順利度過大學適應期。在落實本科生導師制的基礎上,各書院還聘任了離退休老師擔任駐校導師,聘請了10餘位讀書導師,開展了名師懇談、藝術家駐校等活動,並依託北航ihome網絡互動社區開設“名師工作坊”、“風雲人物羣”等,組織師生全時全方位溝通,思維碰撞,情感共鳴,構建了以情優教、以情優學、情知並茂的教學相長格局。在全國大學生學習性投入問卷調查中,知行書院學生的“生師互動”評分比同年級其他學院學生高5個分點
(三)完善社區建設強化環境育人
書院學生的活動室
書院學生的活動室(2張)
書院社區是學生未來社會生活的“預演場”,是實現環境育人的載體。各書院在宿舍樓設計了20個體現自身特點和滿足學生需求的智能預約式活動室,建設了博苑、雅苑、星苑等多個室內外交流互動區。成立了書院樓管會等學生組織,加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推進學業輔導、生涯指導、心理諮詢等進社區,組織了社區學生領導力訓練營,寓教於管理,寓教於生活。不同專業學生交叉住宿,分享學習生活收穫,共享學習生活資源,思想碰撞更活躍,交流辯論更理性,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價值觀念得到昇華。在全國大學生學習性投入問卷調查中,知行書院學生的“校園環境支持度評分明顯高於同年級其他學院學生。
(四)自主引導並重發展學生社團
書院學生社團活動
書院學生社團活動(2張)
社團是以共同興趣和意願為基礎的學生組織,是培養學生領導能力的有效途徑。各書院從辦學理念和書院文化出發,引導支持學生社團蓬勃發展。目前,學生自主成立的社團達120餘個,書院學生參與度達70%以上。例如,有加強思想理論修養的南湖學社、縱橫史社等理論類社團,有強化學術基礎的法律學社、經濟學會、心理學會、管理學會以及倡導集體學習的學霸抱團社等專業教育類社團,有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英美文化交流協會、模擬聯合國協會等國際類社團,有提升學生文藝素養的商羽合唱團、動漫社等藝術類社團。書院為社團配備指導老師,引導社團活動的發展方向,為社團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支持。在社團中,同學們抓住機會提升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約束能力,釋放主動性和潛能。社團內形成了好的風氣,傳遞着青春正能量。
(五)依託高校書院聯盟加強互補性合作
首屆兩岸三地高校現代書院制教育論壇 首屆兩岸三地高校現代書院制教育論壇
2014年7月1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首屆兩岸三地高校現代書院制教育論壇 [9]  ,這是高校間圍繞書院制教育舉辦的首次多邊專題研討 [10]  。論壇上,北航知行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書院將開展定期互訪、實現通識教育資源共享,書院學生將進行交流交換和聯合培養。與會的北航知行書院、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台灣清華大學厚德書院台灣政治大學政大書院復旦大學任重書院西安交通大學文治書院華東師範大學孟憲承書院共同發起成立高校書院聯盟 [11]  。聯盟成立後,聯盟成員將本着自願、平等、合作、發展的原則,圍繞互動交流、資源共享、學術研究三個方面,開展互補性合作,提升書院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聲譽,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傳播中國大學書院制教育的好聲音
3、因勢而謀:持續構建教室之外的學術共同體
書院制實施以來,避免了教學工作與學生工作“兩張皮”,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科學基礎、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書院2013級學生獲得各類獎學金的比例比全校同年級平均數高13%,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的比例分別比全校同年級平均數高5%和4%。在全國大學生學習性投入問卷調查中,書院學生的“自我報告的教育收穫”、“在校滿意度”評分也明顯高於同年級其他學院學生。
下一步,北航將認真總結書院制啓動以來的人才培養經驗,準確把握95後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一步理順完善書院管理運行機制,多元化推進書院建設,着力促進跨學科交流,實現書院制全覆蓋。要切實落實本科生導師制,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共同創新創造;要豐富社區文化資源和交流互動載體,不斷優化有利於學生成長成才的校園環境;要建設量大面廣、與國際接軌的精品社團,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搭建廣闊舞台。學校將進一步明晰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發展路徑,以書院建設的新成效推動一流創新人才培養的新發展,努力建設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富有時代特徵、具有北航特點的現代書院制教育管理模式。

書院制蘇州大學

將不同學科專業背景的學生會聚在一個小型社區進行集中管理,結果會是怎樣?2011年9月份,蘇大開始試行“書院制”的全新管理模式。與學院的學術相比,書院顯得更為生活化,承擔起了讓學生全面發展的角色。
打破學院間的界限
書院借鑑了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世界著名大學的“住宿學院制”經驗的管理模式,將不同學科專業背景的學生匯聚在一個小型社區進行集中管理,社區內除有學生宿舍外,還有供書院師生研討、活動、生活的多用途場地。每一個被選拔進書院的學生,都有着雙重身份,既隸屬於敬文書院,同時也是所在專業學院的同學。他們的專業學習主要由專業學院負責,而專業課程以外的學習和生活,包括黨團組織和學生活動的開展等則由書院負責管理。
讓師生“羣居”在一起,書院讓大學生接觸到更多信息
要問書院和學院比起來有什麼不同?書院2011級新生朱墨説:“那更讓人有‘家’的感覺。”如果説學院是學習、搞研究的地方,那麼書院就是供他們生活的家,而這個大家庭的成員,來自各個專業。
目前,從2011級41個不同專業新生中選拔出的首批學生已經正式入住敬文書院,開始了他們與眾不同的大學學習生活。從本週開始,19名來自蘇大外國語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東吳商學院等11個學院的學業導師,也將不定期駐紮在書院裏,負責在課後隨時為同學們進行學業的輔導,指導職業生涯規劃,以及開展實踐科研創新活動等。
“在這裏,我們能夠碰到更多的人,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書院學生會主席陳書洋笑着告訴記者,自己學的是商學專業,宿舍裏其他同學都是學物理、數學等理科專業的,大家課後的學業討論文理交融,讓自己的學習視野開闊了很多。這不,他已經計劃近期要學習德語和法語作為第二外語了。在陳書洋看來,同一書院的學生住在一起,也打破了過去學院制下,同一學院、專業的學生“聚居”的情況,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多了起來。
新的“書院制”模式下,文化與精髓的積累尚需些時間
事實上,“書院”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書院制”模式在國外和香港中文大學早已被啓用。“任何一個新事物,都需要經過積累,我們也是如此。”蘇大一位相關老師稱,目前學校的“書院制”模式尚屬探索階段,雖然在宿舍樓裏建起了討論室、社團活動室,並設立導師定期輪流值班,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業上有所幫助,但是與國外和香港還是有着很大區別的。對於包括蘇大在內的大陸很多高校而言,書院制的內在文化底藴和精髓還沒有顯露出來,而這的積累,尚需時日。
接下來,書院還將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包括開設敬文講壇,推行好書閲讀計劃;實施第二外語啓蒙計劃等方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生涯發展輔導計劃中,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服務;實行學生幹部輪流制、競聘制,提升其未來發展的競爭力,以此來探索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的卓越人才培養模式。

書院制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

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是教育部直屬、列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大連理工大學的一個新校區,是大連理工大學基於服務國家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滿足人民羣眾分享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新期待、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發展需要,於2012年7月28日與遼寧盤錦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12年12月30日經教育部批准而建立。至此,大連理工大學已形成了“一校、兩地(大連市、盤錦市)、三區(大連淩水主校區、開發區校區、盤錦校區)的辦學格局”。校區依照“統籌規劃、錯位發展、堅持標準、創新模式”的指導思想建設,與大連校區同標準、同檔次、同水平辦學。畢業證學位證等所有畢業文件與大連校區完全一致。保研、直博等政策與大連校區一致。
大工盤錦校區也採取書院制度,校區實行學院-書院制培養模式,即每個同學都有兩個身份,既隸屬於一個學院,同時又隸屬於一個書院(由相鄰宿舍組成的學習、生活社區)。在學院裏接受專業教育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書院裏通過不同專業學生的共同生活、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以及助理導師(研究生擔任)、成長導師(輔導員)、學業導師(各學院委派)的諮詢、領航,有利於學生人格的養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學院—書院協調發展機制,實現在校生“均衡教育、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2014年9月,校區設有三個書院,以老一代教育家屈伯川錢令希名字命名的伯川、令希書院,以中國奧運第一人、中華體育先驅、我校首批功勳教師劉長春教授名字命名的長春書院
伯川書院
伯川書院,是大連理工大學首批成立的兩個書院之一。是以大連理工大學的創始人、“211工程”首倡者、我國著名教育家屈伯川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屈伯川博士辦學生涯中,主張通過多種形式辦學,為國家培養多種層次、多種學制人才的辦學理念。大連理工大學“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大學精神是伯川書院所崇尚的精神圭臬。
伯川書院遵循書院制的育人特點,兼收中國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與西方文化中“博雅教育”的精髓,強調大學在注重傳授專業知
識教育的同時,也應該注重通識教育,提供人文訓練,培養人文素質,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書院的第二課堂與學院的第一課堂緊密結合,即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專業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伯川書院強調“尊重”、“平等”,塑造學生優雅的人文素養,良好的公民素質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伯川書院強調學生的人格養成應在學校教育中居於重要地位,每一個學生在獲得精深的專業修養的同時,還應成為富於愛心而心靈愉悦的人;成為勇於挑戰而行為自覺的人;成為樂於擔當而志存高遠的人。
伯川書院內,不同學院和學科專業的學生學習交流、生活娛樂在一起,有利於理、工、醫、農、經、管、文、法、商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在思想、情感、文化、信息等方面相互交融、影響、促進和提高,有利於學生視野的開闊、學業的交流;書院的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多讀書、多實踐、多鍛鍊,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學生義工、勞動、體育鍛煉、活動實踐等,促進學生在體驗中成長,提倡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養學生的自立、自主、自覺能力。伯川書院致力於培養學生博覽羣文,通曉天下大理;心胸寬廣、學有所得、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
令希書院
大連理工大學令希書院成立於2013年9月,是大連理工大學首批成立的兩個書院之一,是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堅持高起點、新模式、國際化、合作共建的辦學方針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具體體現,書院以我國著名的力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我國計算力學工程結構優化設計的開拓者錢令希先生的名字命名。
令希書院享有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各方面得天獨厚的資源,擁有一系列現代化的教學和生活服務設施,力求為學生創建和諧、舒適、充滿學術氣息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書院配有專職的成長導師,與陸續聘請的學業導師、班主任、生活導師以及成長顧問一起構成完善的育人隊伍。書院通過營造温馨家園,實施關愛計劃,注重個人指導,積極搭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同時令希書院設有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以實踐課程為主體,以名家講壇和學生論壇為兩翼,在學生的成長中突出實踐教育,在學生思想啓迪中既發揮專家學者的引領,又重視學生之間的學術討論,思想碰撞。
作為令希書院的精神指引者,錢令希先生是大連理工大學歷史發展中的標誌性人物,他的思想、睿智和品格已成為大連理工大學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錢令希先生畢生富於創新精神、倡導學術自由,在理論創新工程技術兩方面都卓有建樹,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的成功建設,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成功研製,中國第一個現代化原油輸出港的成功設計建設……都離不開錢令希先生的嘔心瀝血。基於錢令希老先生的科學精神和教育思想,融合通識教育和專才教育相結合的理念,令希書院將“科學創新,學術自由”確立為書院的第一理念,着重培養青年學子對學術敢於挑戰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對科學的無限嚮往和不懈追求。
錢令希先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教育事業。早年外寇入侵,國難當頭,而在比利時學業優異,前途大好的錢令希先生卻毅然決定回國,努力實踐“科學救國”、“科學報國”的理想,把自己的畢生心血都投入到了祖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1978年,在參加全國科學大會期間,年過六旬的錢令希先生感奮不已,揮毫寫下了“獻身科教效春蠶,豈容華髮待流年;翹首中華崛起日,更喜英才滿人間”的詩句。詩中道出了錢令希先生獻身科教,執着追求的品格,也體現出他對年輕一代的殷切期望,鼓勵後來人超越自己的願望。於是,“愛國奉獻,甘為人梯”也成為令希書院精神的重要組成,指引書院培養學子的愛國精神和奉獻品格。
令希書院將秉持“科技創新,學術自由;愛國奉獻,知行合一”的書院精神,注重個性培養和全面發展相結合的教育理念,立志培養崇尚科學,熱愛祖國,樂於奉獻,德才兼備的新時代英才。相信錢令希先生的風範、品格定會激勵着令希書院的師生們發奮工作,努力學習,鑽研科學,為國家發展,民族崛起而自強不息!
長春書院
長春書院成立於2014年7月,是繼伯川、令希之後,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成立的第三個書院。長春書院以“中國奧運第一人”——我校功勳教師劉長春教授的名字命名。將“誠樸友善正直,勤學深思敏行”奉為書院精神。書院在劉長春先生的感召下,着重強調強健的體魄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智識教育的基點與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基石。旨在幫助學生們吸納體育競技所包含的忠誠、勇氣、友誼、信任、合作等基本價值,以及公平競爭、捍衞榮譽、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並引導學生將這種精神轉化為:專業技能學習上的精進不止,人文素養培育上的睿智博學,與實踐能力鍛鍊上的鋭意進取。最終實現學生身體、智力與品德的全面發展。我們致力於為學生有目的自由發展搭建平台,願每一位學子都能在長春書院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學有所進,能夠自由而有力地追逐自己的夢想。
長春書院坐落在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的西北角:由B15、B17、B19三棟學生公寓組成,其中B15是研究生公寓,B17是本科女生公寓,B19是本科男生公寓。書院內的學生活動室、圖書閲覽室、健身中心、朋輩輔導室等,都為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場所選擇。在這裏,隨意一處便是活動實踐的平台,任意一地即是學習思辨的領域。長春書院內還設有學生心理諮詢室和學業與發展諮詢中心,它們將為學生四年中不同階段的發展問題提供全方位、個體化的指導服務。不僅陪伴同學們克服在成長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更致力於將他們在大學前期的學習規劃、活動參與與未來的職業發展相對接。由書院學生自己組織的書院團委、學生會、自管中心與自強社,旨在體現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在成長導師的引導與協調下,充分展開導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持續互動,最終完成學生的自我管理、自主鍛鍊與自由發展。
長春書院將“誠樸友善正直,勤學深思敏行”奉為院訓,希望同學們在做人方面誠信、淳樸、友愛、善良、正直,在做事上勤奮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實踐,行動快捷。
書院在劉長春先生“熱愛祖國、不甘屈辱、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精神感召下,着重強調強健的體魄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智識教育的基點與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基石。旨在幫助學生們吸納體育競技所包含的忠誠、勇氣、友誼、信任、合作等基本價值,以及公平競爭、捍衞榮譽、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並引導學生將這種精神轉化為:專業技能學習上的精進不止,人文素養培育上的睿智博學,與實踐能力鍛鍊上的鋭意進取。最終實現學生身體、智力與品德的全面發展。我們致力於為學生有目的自由發展搭建平台,願每一位學子都能在長春書院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學有所進,能夠自由而有力地追逐自己心中的夢想。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