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書童山

鎖定
山呈圓柱形,遠看,如秀髮玉立的少女。近看,石壁如削,斗山有一分離的獨立石柱,象一位寬衣拂袖的書童,在潛心捧讀詩書。細看,書童閉目沉思,神態自若,山因此而得名。書童山東是卓筆峯,形如文筆倒 插,有“卓筆文峯”之稱。山南是雞公 山,酷似雄雄雞報曉,有“書童聞雞鳴而讀”之贊。書童山與卓筆峯、雞公山、靈人山以及山後的羣峯一齊倒影江中,構成了“羣峯倒影山浮水”的水晶世界,令人入迷醉。
中文名
書童山
外文名
Nunnery Hill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地理位置
桂林市區東南面
面    積
1428 km²
下轄地區
陽朔鎮、白沙鎮、福利鎮
政府駐地
桂林市
電話區號
0773
郵政編碼
541900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季風區
人口數量
31萬人
著名景點
灕江
遇龍河等
方    言
西南官話桂柳片
開放時間
全天
路    線
自駕:沿七星路 → 桂磨大道 → 省道201行駛,進入國道321。沿國道321行駛,到達到目的地。

書童山書童山簡介

書童山名稱由來

書童山 書童山
陽朔縣城東南田家河與灕江交匯處,距縣城約2公里。右臨灕江,山體挺拔俊秀,是灕江江濱最嬌小雋秀的一座山峯。北山腰有夾縫,裂出一石,高約10米,若拱立的古裝男童,名書童石,山因石得名。

書童山設備設施

書童山在縣城東南2公里,灕江和田家河匯流處,有一座俊秀挺拔的孤峯,山高不過百米,但石壁如削,山頂綠樹成蔭,這就是著名的書童山。由於在山腰有一塊直立的巨石從主體分離出來,從遠處看去,很像古代寬衣大袖的書童在捧書而讀,山因此而得名。這裏還可以看到附近的山峯也各有姿態,人們分別以“拇指朝天”、“雄雞長鳴”、“老人牽馬上高山”等命名。書童山自古就與是碧蓮峯齊名,是在陽朔的必遊之處。

書童山形狀

書童山
書童山(2張)
書童山高不過百餘米,遠看,如婷婷玉立的少女獨立於江畔,近看,則在山腰處從主體分離出一塊直立的巨石,若捧書而讀的古裝男童,因此得名書童山。書童山又名桅杆山,因山體呈圓柱形,似船桅而得名。
書童山聳立如柱,石壁如削,在清晨清麗陽光的潑灑下,山頂綠樹掩映,有金色的陽光穿織其中,綠色中泛着通透的金輝。左邊半山腰上,有一塊長條岩石拔山而出,高約丈許,晨光微風中,酷似一位寬衣拂袖的書童,在潛心地捧書晨讀。這又使我想起了當年王元仁刻與碧蓮峯上的那個“帶”字,藏於其間的“一帶山河,少年努力”的底藴在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書童山書童山交通

公交:暫無 [1] 
自駕:沿七星路 → 桂磨大道 → 省道201行駛,進入國道321。沿國道321行駛,到達到目的地。

書童山傳説

傳説有關書童山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説,很久以前,有條蛟龍常在灕江出沒,危害一方百姓。有位書童從他的老師文曲星那裏得到一本能降妖伏魔的天書,就拿着天書來制服蛟龍,蛟龍一見到天書立即癱倒在水中。書童怕蛟龍是裝死,就手捧天書化作了山,永遠站在灕江邊,守護着當地百姓。

書童山歷史文化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有一位書童在這碧蓮峯下陪富家少爺讀書,那紈絝子弟只是一味貪玩,凡有學問之事全交書童代做,幾年過去,聰明伶俐的書童學業大有長進,而富家少爺仍然一無所長。適逢大比之年,富家少爺帶書童一同進京趕考,結果富家少爺名落孫山,而書童則榜上有名。但讀書不為求官的書童,毅然決然地拋棄掉那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回到家鄉,仍然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在此繼續用功,這一用功便是萬年便是千年,在這萬年千年的時光中,這書童竟不惜將自己的身影化石在這陽朔的山水間,閲盡了人事間的大文章,也笑傲着那昏暗世道的宦海官場,一如後人的詩讚:“青蒿點破灕江水,行舟劃破萬重山。多嬌江山人醉眼,奇秀書童獨沾光。”

書童山其它介紹

書童山
書童山(10張)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象是這大自然的刻意,也許這陽朔的山水本來就是如此的神奇,就在這書童山的周遭無端地組合着與這讀書有關的神奇景緻。書童山的右面有一高插雲霄的山峯,形如文筆到插,人稱“卓筆文峯”,人們説是李白丟棄凡間的神筆,我到更樂意看成是那書童曾經揮灑的卓筆。千萬年時光過去,書童未老,卓筆依然神靈,在這灕江與田家河的交匯處,憑藉那書童絕世的才華,把這陽朔山水勾勒的如此美輪美奐。書童山南的雞公山,遠眺酷似那報曉的雄雞,在這滿廓柔柔的晨光裏,那書童聞雞鳴而讀的神韻,傾倒一世的遊人。
在這碧蓮峯下、灕江岸邊,那柔柔的晨光、勤奮的書童、報曉的雄雞、神靈的卓筆一齊倒映在江水之中,漣漣的波光裏,岸上的一切都活了。一帶山河的旖旎丰韻,少年努力的自若神態,令人遐想萬千。
不知怎地,來到陽朔,站在這書童山下,我到想起了那個晚唐著名詩人曹鄴。是因為曹鄴是陽朔人吧,更因為是這書童山的創意。記得兒時曾在小學課本中讀到過他那直刺唐末社會昏暗的詩作《官倉鼠》:“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飢,誰遣朝朝如君口。”借官倉的老鼠諷刺和詛咒貪得無厭的封建官吏,一代正直的封建士大夫敢直言時弊,從而也使得他青史留名了。
古人曹鄴,為唐大中年間進士,曾官祠部郎中、洋洲(今陝西洋縣)刺史。在陽朔城北鵝山下有一處讀書巖,曹鄴未第前及為官隱退後常在那裏讀書。告別這灕江邊上的書童山,我便來到了這讀書巖。
讀書巖高6米,寬4米,深10米,晨光潑灑下這清幽的環境,葱翠簇擁中這深深的巖洞,確實是一個潛心讀書的絕佳之處。那巖口處刻寫的“曹鄴讀書巖”,在這清晨的陽光中於清幽寂靜的氛圍裏顯得是那樣的肅穆和深遠。也許是年代的久遠了,仰或是歷史的滄桑了,進得洞中,已很難覓到詩人當年潛心讀書的影子,今日的遊人也只好於那巖內的石刻上去追憶當年這裏曾發生過的一切了。
由於是清晨的緣故,這裏除了我們再無其他的遊人,巖洞內顯得異常的靜穆。對曹鄴的生平我瞭解的不多,只是知道他早年曾是一個異常用功的少年,當年及第後也曾步入過仕途,但隨後便辭管隱退了,隱退後又來此讀書。我想他先後兩次來此讀書的心境肯定截然不同,少年在此讀書的曹鄴為的求取功名,及第後躊躇滿志去步入仕途,卻發現自己與那當朝社會是那樣的格格不入,象歷代正直的封建士大夫一樣,他隱退了,回到家鄉自己曾發奮讀書的地方,將自己隱退在了書海之中。我想,隱退後曹鄴的讀書則是一種人生的修煉。入世與出世的經歷,他也許大徹大悟到了什麼。據説,曹鄴的故居是在陽朔的龍頭山下,宋元時曾建有曹公書院。曹鄴歸裏後在此讀書,還為家鄉做了些什麼,我不得而知,如今來到陽朔,從書童山到讀書巖,一個是傳説中有先見之明的書童,一個是歷史上入世又出世的讀書人曹鄴,也許是那個傳説中的書童更為聰明,但我無法評價曹鄴的入世與出世,只有讓自己這輕輕的腳步,平靜地走過那書童山,也平靜地步入這讀書巖,在今天這如畫也傳神的陽朔山水裏去感受那書童山的傳説和這讀書巖的滄桑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