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書懷貽京邑同好

鎖定
《書懷貽京邑同好》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是寫給京城友人的抒懷言志之作,首先追述了作者尊儒重教的家世遺風和工於詞章的文學修養,繼寫其成年後懷才不遇,親老家貧的悲苦境況,最後表達了他對仕途的熱望以及期待朋友援引的心情。此詩吐露心曲,真情感人。 [1] 
作品名稱
書懷貽京邑同好
作    者
孟浩然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作品別名
書懷貽京邑故人

書懷貽京邑同好作品原文

書懷貽京邑同好1
維先自鄒魯2,家世重儒風3
詩禮襲遺訓4,趨庭沾末躬5
晝夜常自強,詞翰頗亦工6
三十既成立7,嗟吁命不通8
慈親向羸老9,喜懼在深衷10
甘脆朝不足11,簞瓢夕屢空12
執鞭慕夫子13,捧檄懷毛公14
感激遂彈冠15,安能守固窮16
當途訴知己17,投刺匪求蒙18
秦楚邈離異19,翻飛何日同20 [2] 

書懷貽京邑同好註釋譯文

書懷貽京邑同好詞句註釋

1.貽:遺留。邑:城市。
2.維:語首助詞。鄒魯:周代兩個諸侯國名,都在今山東省境內,是周代禮樂昌盛之地。孟子為鄒人。此指自己的祖先是孟子。
3.儒風:儒家的傳統。
4.詩禮:儒家以《詩》《書》《札》《樂》《易》《春秋》為六經,這裏用“詩禮”代指儒術。
5.趨庭:《論語·季式》載,孔子的兒子鯉,一次在庭院裏快步走過孔子面前,孔子問他學詩學禮沒有,並且告訴他“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後來人們稱子承父教為“趨庭”。紹:承繼。末躬:徼末的自身。
6.詞翰:指詩賦文章;工:精緻,工穩。
7.三十:《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8.嗟吁:嘆息。命:命運,時運。
9.慈親:母親。羸(léi)老:瘦弱衰老。
10.喜懼:歡喜、憂慮。《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1.甘脆:美味的食品。
12.簞(dān)瓢夕屢空:形容家庭生活貧窮。簞,盛飯用的竹製食器。瓢,剖葫蘆做成的宵水或盛酒的器具。
13.執鞭:執鞭駕車。慕:仰慕,敬慕。夫子:指孔子。
14.捧檄:東漢時廬江毛義,家境貧窮,以孝行而著稱。官府徵召他去做官,他摔着檄文,非常高興。他母親死後,便辭官守服。後來官府又徵召他,他再也不出來做官了。詩人用此典故説明自,已是為侍養老母而求官。
15.彈冠:比喻預備出仕。《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意謂王、貢二人友善,王吉做官,貢禹也準備出仕。後以“彈冠相慶"比喻因即將做官而互相慶賀。
16.守固窮:安於困頓的處境。
17.當途:當道,指執政的人。訴:傾訴。
18.刺:名札。匪求蒙:不是去乞求矇昧的人。匪同非。
19.秦:今陝西一帶,古屬秦國,唐京都所在地。邈:遙遠。
20.翻飛:鳥振翅高飛,喻指仕途順利。 [3] 

書懷貽京邑同好白話譯文

我的先祖從鄒魯分支,世世代代崇尚儒風。
學詩習禮遵循祖上遺教,子承父訓直至我依然相同。
晝夜苦讀時時自強不息,詩文詞章已經相當精工。
到了三十已是而立之年,只可嘆命不好時運不通。
慈母一天天接近衰老,一喜一憂都在我心中。
奉養的美味總不能充足,簡陋的食器裏常常空空。
敬慕為富貴寧願執鞭的孔子,懷念棒檄書喜形於色的毛公。
因感於摯友在位激起彈冠慾望,哪能夠甘心情願固守困窮?
我是向執政的好友傾訴心願,不是亂投名札求官場的昏庸。
秦楚兩地相隔這麼遙遠,何時才能與你一齊仕途亨通! [4] 

書懷貽京邑同好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孟浩然生平首次遠離家園,來到岳陽,干謁當時任嶽州刺史的張説。張説喜接賓客,樂於提拔獎掖後進。孟浩然這次干謁沒有成功。不久就回到襄陽家中,既以壯志自勵,又不得不自舔仕途不遇的創傷,創作《書懷貽京邑同好》等詩作。據此詩“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句,則此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稍後,時孟浩然三十歲。 [5] 

書懷貽京邑同好作品鑑賞

書懷貽京邑同好文學賞析

這首詠懷詩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和渴望出仕施展抱負的願望。
開篇(首六句):先敍身世,説明自己系孟子後裔,長在世代重儒風的家庭,從小受詩禮之教,並獲得了較高的文學修養。四十歲之前的孟浩然,就徜徉在家鄉的明山秀水裏,培養鴻鴿之志,與兄弟們一起讀書習文,為應舉入仕做準備,渴望一舉成名,光宗耀祖。 [6] 
接着(中十句)寫自己成年後運命不通,懷才不遇,又母老家貧,亟思出仕養親。從“執鞭慕夫子”以下,反覆陳述不能“守固窮”的切切求官之情,渴望當途知己援引,連“羞與雞鶩同”的意思也不見了。及至奔走於求仕之路,功名之心更盛。
末四句則寄語京邑友人,望援引推薦,早日實現奮飛騰達之願。所以向京中當政知己表明自己已“彈冠”準備出仕,望故人援引。
全詩慷慨悲涼,風格渾健,頗有建安風力。 [7-8] 

書懷貽京邑同好名家點評

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章池《王維 孟浩然詩選》:全詩語精旨要,層次清楚。詩人懷才不遇的哀嘆、母老家貧的憂懼、出仕養親的急切、渴盼汲引的無奈,屏息可感。它道出了封建時代,一個希望有所作為卻又命乖運蹇的寒士的悲哀,也折射出了那一時代一大批有才有識的寒士們的無奈。 [9] 

書懷貽京邑同好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遊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後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遊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10] 
參考資料
  • 1.    張忠綱主編. 全唐詩大辭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 ,289.
  • 2.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0頁
  • 3.    蕭楓,桑希臣編. 唐詩宋詞元曲 1[M].北京:線裝書局,2002 ,172.
  • 4.    鄧安生.孟浩然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4-15.
  • 5.    陳新璋著. 孟浩然論析[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190.
  • 6.    蔡世平:山水田園詩的昨天與今天(上)——以孟浩然為例[J],《新潮詩評論》,2015年第5期,24.
  • 7.    羅宗強. 隋唐五代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83.
  • 8.    鄧安生 孫佩君.孟浩然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6月版:第12-14頁
  • 9.    章池注評. 王維 孟浩然詩選[M].合肥:黃山書社.2007 ,139.
  • 10.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4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