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書懷寄中朝往還

鎖定
《書懷寄中朝往還》是唐朝詩人杜牧所作的七言律詩
作品名稱
書懷寄中朝往還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樊川文集》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作    者
杜牧

書懷寄中朝往還作品原文

平生自許少塵埃,為吏塵中勢自回。
朱紱久慚官借與,白頭還嘆老將來
須知世路難輕進,豈是君門不大開。
霄漢幾多同學伴,可憐頭角盡卿材。

書懷寄中朝往還註釋譯文

平生自許少塵埃,為吏塵中勢自回——此二句説:平生以一塵不染自許,不料在官場的滾滾紅塵中勢所不免為塵所染。自回,言自己回到塵網,為塵俗所累。
朱紱久慚官借與,白頭還嘆老將來——朱紱(fú),指紅色官服。此二句意為:自己早就羞慚於因做官而必穿的這身官服(指未給百姓黎民辦多少好事),而現在鬢髮已白不知不覺老之將至。
須知世路難輕進,豈是君門不大開——上面四句寫自己為宦半生的苦惱與失意,這兩句便言其因由:這全是因為世上的路難於輕鬆地前進,並非君王未大開門而使 自身顛沛。前句實際是説官場兇危、仕途險惡,令人心懷忐忑、舉步維艱。後句是避嫌之語,事實上杜牧仕途不得意之根本原因就是皇帝對他未加重視。
霄漢幾多同學伴,可憐頭角盡卿材——霄漢,本指雲霄、天河,此處是比喻當年的同學、友伴多在朝中身居高位,如在霄漢一般;可憐,可愛。卿材,公卿之材。兩句意為:可愛的他們頭角崢嶸,個個都是公卿之材。這二句明似頌讚,實含諷刺之意。 [1] 

書懷寄中朝往還作品鑑賞

此詩亦是在外遊宦時所作,借寄語朝廷之契機,宣泄自己悲涼的心境,同時也婉轉地泄露出內心的不平和對現實處境的不滿。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這似乎就是中國從來的社會狀況,也是歷久彌新的正直文士的慨嘆。杜牧這首詩也未脱離這一永恆主題,他哀嘆自己的為世塵所 污,為塵網所累以及歲月空拋和世路行進之艱難……説的無非是一個“斯人獨憔悴”;而“同學”“霄漢”、“頭角”崢嶸,正是“冠蓋滿京華”之謂。中國的現實 古往今來為何如此?一句話,就是專制主義的獨裁者總是喜歡唯命是從,而聰明的奴才總是能投其所好,故能青雲直上,而“平生自許少塵埃”即不入塵俗,難與世 俯仰如杜牧者,世路自然是“難輕進”也。用人唯親,君門不開,乃是專制社會知識分子悲劇命運的根本原因。詩人用“豈是君門不大開”一語故意加以否認,也許 正是他已有認識而特加掩飾而已,因為中國一直是一個君權至上的黑暗王國呵! [1] 

書懷寄中朝往還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祖居長安下杜樊鄉(在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世稱“杜樊川”,又稱“小杜”,以別於杜甫。文宗大和二年(828年)登進士第,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郎。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諸州刺史。後入為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事見《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詩文兼擅,尤長於七言絕句,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全唐詩》存其詩八卷。有《樊川文集》二十卷。 [2] 
參考資料
  • 1.    書懷寄中朝往還  .美文在線網[引用日期2020-04-26]
  • 2.    (清)蘅塘退士編選;方青羽編著,唐詩三百首彩圖館,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3,第3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