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曲靖縣

鎖定
曲靖縣是舊的行政區劃。爨文化的發祥地。自蜀漢至唐天寶年間,是“南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便利,有“雲南咽喉”之稱,為雲南進入內地、到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礦產資源豐富,煤、鐵、鉛、鋅、鍺、硫、磷的藴藏量均居雲南省前列,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烤煙產區和雲南省糧食、油料、蠶桑、畜牧、能源、汽車、化工、建材基地。珠江源馬雄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羅平多依河九龍瀑布陸良彩色沙林等風景區與享譽海內外的“爨龍顏碑”和“爨寶子碑”相映交輝。
中文名
曲靖地區(已撤銷)
外文名
Qujingcounty
別    名
珠江源第一市
行政區類別
地區
所屬地區
雲南省
地理位置
雲南省東北
面    積
33821 km²
下轄地區
曲靖縣 等
政府駐地
曲靖縣
電話區號
0874
郵政編碼
655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85.5萬(2010年)
機    場
長水國際機場(昆明市
方    言
曲靖方言
特    產
礦產資源豐富
稱    號
雲南咽喉

目錄

曲靖縣發展歷史

曲靖是雲南建制最早的地區之一。市境內的南盤江流域是人類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留有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
曲靖縣 曲靖縣
足跡。秦修“五尺道”,把曲靖與內地緊密聯繫起來。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治味縣(麒麟區)。蜀漢建興三年(225年),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移降都督於味縣,統管“南中”(包括雲南全境及川南、黔西一部)地區。西晉至唐初,先後設寧州(全國19州之一,直屬中央王朝)、南寧州、郎州,仍治味縣,近500年一直是“南中”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宋大理國時期,設石城郡於味縣。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曲靖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南寧州為南寧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曲靖府,清初雲貴總督曾駐曲靖。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迤東道,民國二年(1913年)廢曲靖府,改南寧縣為曲靖縣。

曲靖縣轄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設雲南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曲靖縣。1950年3月25日設曲靖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曲靖等7縣,11月改稱曲靖區專員公署。1954年7月,曲靖、宜良兩專署合併為曲靖專員公署,共轄曲靖、沾益、富源、宣威、會澤、尋甸、馬龍、嵩明、路南、宜良、羅平、師宗、陸良13個縣,行署駐曲靖縣。1983年9月撤銷曲靖、沾益兩縣,成立縣級曲靖市,宜良、路南、嵩明3縣劃歸昆明市,曲靖地區轄8縣1市。1997年5月6日,撤銷曲靖地區行政公署,設立地級曲靖市。原所轄縣級曲靖市分設為麒麟區和沾益縣。尋甸回族自治縣於1998年2月8日劃歸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