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曲子玉

鎖定
曲子玉,山東肥城人,山東省水利廳紀檢組組長。1927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一直負責黃河治理工作,離休後仍然關注黃河事業,受到水利部表彰。2010年3月11日因病去世。
中文名
曲子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7年
逝世日期
2010年3月11日
畢業院校
冀魯豫抗日第四中學
代表作品
《當前黃河最危險的地方在哪裏?》
職    業
離休幹部
主要成就
長期奉獻水利人員榮譽證書
水利部獎章
出生地
山東肥城市

曲子玉個人履歷

曲子玉 [1]  ,1927年生,山東省肥城市桃園人。1943年進入冀魯豫抗日第四中學學習,1945年3月參加革命,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肥城縣二區抗日聯合會小組長、冀魯豫黃河工程支隊指導員、山東省河務局科長、山東省農委政治處長、中共山東省級機關農林系統黨委副書記、山東省水利灌溉公司主任、山東省水利廳紀檢組長。
2010年3月11日1時,曲子玉突發性腦溢血,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83歲。

曲子玉人物生平

曲子玉青年時與妻女合影 曲子玉青年時與妻女合影
曲子玉 [2]  的一生,心繫黃河,他是中國古老黃河的忠誠兒子,對黃河的事,一往情深。青年時期,獻身治黃事業,幾十年來,風風火火。他的工作崗位,無論在黃河上,還是離開黃河,他都關心它、保衞它。曲子玉是1945年3月參加革命,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忠心耿耿,勤奮努力,積極為黨工作。1946年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到冀魯豫解放區黃河水利委員會第四修防處工程大隊從事“反蔣治黃”鬥爭。先後在河西、齊禹、齊河修防段任工程隊長、指導員等職,組織帶領工程隊搶修黃河工程,為戰勝黃河迴歸故道的洪水晝夜奮戰。
曲子玉老年時與妻合影 曲子玉老年時與妻合影
1970年7月曲子玉(右二)在濟陽縣大柳樹店 1970年7月曲子玉(右二)在濟陽縣大柳樹店
自1946年3月參加中共黃河談判代表團、踏進黃河,從此他的人生道路和人民治黃事業聯繫起來。在戰爭年代,他帶領黃河工程支隊,冒着國民黨軍的空中和地上炮火,長時間地進行黃河修堤、搶險、迎送大軍過黃河,支援解放戰爭,和國民黨軍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1947年2月,他和他的工程支隊,在平陰城北黃河渡口搭浮橋,送華野十縱隊騎兵、炮兵、步兵3萬多人,擔架隊1.5萬多人,順利通過黃河,參加有名的萊蕪戰役。同年3月,他冒着生命危險,在洶湧的黃河波濤中,打撈搶救16只黃河大船,為人民的軍隊橫渡黃河留下良好工具。同年5月,他領導工程支隊橫渡黃河,偷襲偽頑軍事據點,為河西縣修堤,搶險掃除障礙,保衞了黃河安全。同年6月下旬,他帶領工程支隊,在東阿縣位山渡口,打碼頭、搭橋、修路,自6月29日至7月7日,送劉、鄧大軍一縱隊3.5萬多人,大小運糧、運軍火車輛1500多輛,擔架隊1.5萬多人,南下幹部團1500多人渡過黃河,參加有名的魯西南會戰,挺進大別山。同年9月,在國民黨新五軍逼迫下,他和他的工程支隊在東阿縣位山橫渡黃河,迎接華野十縱隊北撤。在最危險的時候,他把自己過河用的船讓給縱隊領導,安全過河。而他們自己,在沒有渡船的情況下,他和他的工程支隊,冒着敵人炮火,幫助擔架隊1000多人和一部分女戰士,抱着一些門板、樹幹,以大無畏的精神,奮勇泅渡。他號召他的戰士和民工,誓死渡河,不當敵人俘虜。為此,曲子玉和他領導的黃河工程支隊,1947年在黃河前線,榮立特等功。
隨着解放戰爭形勢的變化,在黨的領導下,1948年1月,他脱掉軍裝,混進齊河城國統區國民黨政府治黃組織,團結國民黨治黃組織上層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以合法的名義組織修堤、搶險、保證敵佔區這段黃河安全。同時他領導工程大隊,幫助地下黨向解放區轉移武器、彈藥、醫藥、儀器和解放區極缺物資。1952年到1973年,在省黃河防務局期間,不論任何種職務和工作,因為他熟悉黃河上修堤、搶險、防凌、灌溉各種治黃技術和基層工作情況,一年四季出發,在黃河兩岸奔跑,哪裏有治黃大的工程,哪裏便有他帶領的工作組檢查工作或總結經驗;哪個縣黃河搶大險,哪裏就有他工作的影子。每到黃河洪水季節,不管颳風下雨,只要黃河出現險情,便立即出發,每年凌汛開河時,他就冒着-10℃以下的嚴寒,隨凌指揮爆破隊、炮兵,炸阻水的冰山,直到把凌送到海里。黃河上春修、防汛、防凌,年年如此,黃河兩岸,到處都有他的足跡。
中年曲子玉在省委黨校 中年曲子玉在省委黨校
曲子玉具有刻苦學習、勇於實踐、注意調查研究和總結經驗解決問題的工作作風。他對引黃灌溉、發展農業生產,有獨特感情。從1956年開始,他着手調查研究,騎自行車幾次跑遍沿黃兩岸大小灌區,由於大水漫灌,土地鹼化發展到“停灌”,到1965年“復灌”,他總結了上百個引黃灌溉成功和失敗的典型,對引黃灌溉80年代大發展的成功道路,他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做出顯著貢獻。引黃灌溉調查“筆記本”,他還編號保存70多本。1968年冬,指揮興建黃河下游最大的引黃工程——“1030”電力揚水灌溉工程 [3]  (此名是為紀念毛澤東同志 1952年10月30日發出“ 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而定的,現已更名為“濟南市平陰田山電灌管理處”)。該工程被譽為山東的“紅旗渠”和“人工黃河”。1971年11月14日,平陰縣田山“1030”引黃工程總指揮部舉行試車上水典禮,隨着曲子玉總指揮一聲:“放水剪綵!”湍急的黃河水按照人們的意志,被吸出河牀,流進調淤渠,揚上青龍山頭,然後穿明渠、過隧道、繞羣山、越峽谷,噴珠吐玉,流進平陰、肥城兩縣的糧田裏。沿渠岸邊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人,水走到哪裏,哪裏就有歡呼聲、鑼鼓聲、鞭炮聲。 引黃灌溉工程投入使用後,老百姓徹底改變了靠天吃飯的歷史。1978 年,黨中央、國務院領導李先念、餘秋裏、紀登奎、楊得志、錢正英等同志先後蒞臨工程視察,給予高度評價。
進入老年,他關心、瞭解、研究黃河的痴心不改。近幾年他為黃河史志撰寫20多萬字的文章,已發表17篇,15萬多字。近幾年,他發現黃河下游長期斷流,破壞黃河流域生態平衡,他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寫成論文建議,印刷發往中央、黃委、省有關領導,供決策時參考。長江出現大水後,他又收集資料,研究黃河上的問題,他已寫出《當前黃河最危險的地方在哪裏?》一文印發。
曲子玉和老年朋友 曲子玉和老年朋友
曲子玉有句格言:只要活着,就要想着黃河;只要身體能活動,就要為黃河辦點事!
曲子玉長時間從事山東黃河區工會工作,不斷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提出許多有深度有價值的調研報告,使黃河工會的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山東黃河工會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成為山東和黃河系統最好的專業工會之一。2009年9月,在新中國建國60週年之際,曲子玉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頒發的“長期奉獻水利優秀人員榮譽證書”和獎章的光榮稱號。

曲子玉社會評價

曲子玉約稿信 曲子玉約稿信
曲子玉同志雖離開黃河工作崗位20多年,但關心黃河,熱愛黃河的痴情不改。離休之後,經常騎腳踏車到濼口、歷城區黃河大堤、險工處走走看看,對黃河堤防、險工發生巨大變化,十分高興。在與工程人員交談中,得知工程管理中的表面化、形式化的個別現象,提出意見與建議。節假日叫孩子開車到齊河黃河工程看看,並與管理人員親切交談。曲子玉是《黃河報》、《黃河史志資料》、《山東黃河》等刊物的熱心讀者與積極供稿人。僅2009年11月與12月份,即分別寫了“親歷那年黃河口地震”與“回憶袁隆主任二三事”,刊登在《黃河報》上。同時,經過多方面調查研究,對黃河入海流路問題提出獨到見解,分別刊登在《黃河報》及《山東黃河》刊物上。作為一個離休老同志身體欠佳,但依然關心國家大事,關心過去曾從事過的事業,並不斷思考,提出意見與建議。

曲子玉相關作品

泰安日報報道曲子玉版面 泰安日報報道曲子玉版面
王克煜著《九曲黃河未了情 [4]  (大型傳記文學《中華泰山兒女》 )。另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等四級黨史資料都有記載。王克煜 [5]  在文章開頭深情地寫道:“2010年3月11日,黃河的優秀兒女曲子玉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83歲。
曲子玉 [6]  老人走了,他走得那樣急促與突然。我們失去了一位關心黃河、熱愛黃河的好兒女。
回想和老人的每次接觸,每次談話,好像就是昨天的事。老人和藹的面容,慈祥的目光,娓娓動聽的聲音……
‘孩子……’老人高大魁梧,與人交談,不論長幼,總是習慣彎腰。曲子玉不僅是一個強者:革命者、老幹部、首長,還是一位仁者:慈祥的老人、可親的長輩、忘年的朋友。
他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總是縈迴在腦際,是我抹之不去的記憶。回想起來,令人難以釋懷,心中隱隱作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