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曲回寺石像冢

鎖定
曲回寺石像冢,又名曲回寺石像冢遺址, [6]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獨峪鄉曲回寺村, [5]  建於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是大禪師慧感奉詔創造, [5]  佔地面積20餘平方公里。 [5] 
曲回寺石像冢以曲回寺寺院為中心,周圍依山勢分佈。石佛冢體大小不等,每座冢中都安置着十尊左右的佛、菩薩、金剛、供養人等雕像。石像冢充分反映出中晚唐時期佛像雕刻藝術的純熟,對研究中國的佛教史、美學史、雕塑史具有重要意義。 [5] 
2001年6月25日,曲回寺石像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 [4] 
中文名
曲回寺石像冢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獨峪鄉曲回寺村
所處時代
唐代 [4] 
佔地面積
約 20 k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4] 
編    號
5-0012-1-012 [4] 

曲回寺石像冢歷史沿革

曲回寺石像冢建於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是大禪師慧感奉詔創造。 [5]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曲回寺被侵華日軍縱火焚燬,周邊的石塔倖存下來,因其形如墓冢,被稱之為“石像冢”。 [5] 
1967年,修建京原公路(108國道)時,經過曲回寺村南,將一座石像冢推平,出土有石雕佛像6、7個,已全部散失不知下落。 [9] 
1972年到1973年農業學大寨運動中,要攔河造地,為取石用料,將獨峪河兩岸的部分石像冢挖開以取石料用於造壩,其中以四塔台(又叫四塔地,是相連的四個石像冢)挖得最多。 [9] 
1990年代後期,有外地不法分子勾結當地個別利慾薰心者對石像冢進行盜掘,這一時期30餘座石像冢被盜挖,造成的破壞極大。 [9] 
從2001年7月開始,由山西省考古所大同市考古所、靈丘縣文物局聯合組成了考古隊對曲回寺石像家進行試掘。此次發掘基葬3座,出土的遺物以石雕像為主,另外也出土有部分殘碎的陶器。 [10] 

曲回寺石像冢遺址特點

曲回寺石像冢,外觀為土石墓丘狀。一般構造為:冢高3~4米,周長30米左右。冢頂之下為用當地白色花崗岩石塊築起的長方形石框,長約6米、寬高各1.5米。石框上部用花崗岩石條排列封頂,頂上堆土石呈墓丘狀。鬥江崗一冢冢頂南緣用巨石封門,封門石上浮雕橫向並列的7幀佛像,每尊佛像上方刻有和尚法號。如第11號冢封門石佛像上方,分別刻有“大禪師道秀和尚”“大禪師道信和尚”“大禪師法忍和尚”等。封門石右端刻有建築石佛冢的年代,如“天寶元年”“天寶十載”“天寶十一載七月一日”等。 [7] 
現已確認的43座石佛冢分佈情況為,北自曲回寺村後九龍崗、旗葉山,南至距村東南3公里的馬王溝、圍地溝,西自距村2.5公里的河浙村安台,東至距村1.5公里的梨園台、古道門,以曲回寺院周圍居多,達27座。 [7] 
曲回寺石像冢

曲回寺石像冢文物遺存

1980年發現石像冢羣遺址,1999年進行發掘,保存較好的有三座。出土遺物以石雕像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 [2]  每座石像冢外形呈土石墓狀,佔地約20平方米,冢高3~4米,周長約30米。冢穴內石佛多少不一,少則三十尊。多則五十尊。佛尊大小不等最高1.5米。小者不足0.3米。有圓雕、半圓雕、浮雕,坐立不同,形態各異,相栩如生。這些石佛都用當地“貴妃紅”或“芝麻白”花崗石雕刻而成。質地堅硬,保存完好。 [1]  其中16號冢前沿石壁雕七佛,旁鎮“天寶十載”題記。 [2] 
尚存建築基址、柱礎等遺蹟。石像冢當與寺院大致同時,以寺院為中心,周圍依山勢分佈,在20餘平方千米範圍內,現存圓形封土50餘座,系用土、石、砂築成,殘高2~10米。每冢曾留有小門。 [2] 
曲回寺石像冢 曲回寺石像冢
冢穴內正中線上,前後整齊排列着數量不等的白色花崗石佛像(11號冢內有5尊,坐像兩側還有小石佛。村南四塔台的兩座佛冢中,各有30尊坐佛,在冢穴內一層石佛一層土,分層埋放)。 [3] 

曲回寺石像冢歷史文化

史料記載
據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蓬庵所作的《曲回寺碑記》記載:“肇自大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有大禪師慧感,俗姓王氏,北京人也,初住此山,奉詔創此寺,持旨賜曲回山寺。” [3] 
寺中原有明代正德年間鑄造的一口大鐘,鐘上也有文字記載,曲回寺屬五台山下院,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開元”是唐玄宗的年號,時值盛唐時期,也是延續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曲回寺是奉玄宗聖旨修建的,寺成之後,玄宗又親賜寺名,可見曲回寺當時的規模和在全國佛教寺院中的地位了。
學術研究
《曲回寺碑記》中説“天寶十載(751年)奉詔因建石塔三百六座”,有學者認為該碑記記述的是工程決定時間和工程計劃,而並非是結果。也就是説,是唐玄宗在天寶十年下令在曲回寺周邊建造306座石塔,而非在天寶十年已經建成了這些石塔。冢內有大量半成品佛像等種種跡象表明,現存的石佛冢羣並非已建成的佛塔,而是暫時覆藏佛像的設施。 [6] 
對佛像進行暫時覆藏,在佛經中有明確的要求和記錄。《優婆塞戒經·供養三寶品》中,佛陀明確指出“不應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當密覆藏,勸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後顯示。”因為不完善的半成品佛像容易引起人們的不愉快感受,這與造像者崇敬、供養三寶的本意是違背的。所以,如果因種種原因而無法立即造作完成這些佛像,致使佛像“身不具足”,唯一的、正確的處理方式是“當密覆藏,勸人令治”,然後才能公開拿出展示,供人瞻禮。佛陀不僅這樣要求別人,自己也是這麼做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記載:有一次佛陀帶弟子們出門,路過一個叫“豐財”的園林,“彼園中有古朽塔,摧壞崩倒,荊棘掩庭,蔓草封户,瓦礫埋隱,狀若土堆。”這時佛陀“逕往塔所……禮彼朽塔,右繞三匝,脱身上衣,用覆其上。”佛陀的這種身體力行,為現在人們還原古人如何處理半成品佛教用品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當然,覆藏並非為了永久掩埋,而是為了條件成熟時再次復工完造。這就是為何在曲回寺發現的石佛冢均有石門、通道的原因。 [6] 

曲回寺石像冢研究價值

曲回寺石佛冢羣是中國古代佛教發展鼎盛的標誌,也是東方和世界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處文化遺址,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文化價值。 [1] 

曲回寺石像冢保護措施

1986年8月8日,山西省政府公佈曲回寺石像冢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2001年6月25日,曲回寺石像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 [4] 

曲回寺石像冢旅遊信息

曲回寺石像冢地理位置

曲回寺石像冢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獨峪鄉曲回寺村。 [5] 

曲回寺石像冢交通信息

自駕:從大同站出發到曲回寺石像冢約190.2公里路程,走天黎高速、京昆線駕車約2小時3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