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曲唇蘭屬

鎖定
曲唇蘭屬(學名:Panisea (Lindl.) Steud.)是蘭科下的一個屬,附生蘭,具假鱗莖;葉1-2枚生於假鱗莖頂端;花葶從假鱗莖基部抽出;花序疏生數朵花或減退為只具單花;花較小;側萼片基部常稍呈淺囊狀;唇瓣不裂,略扭曲,基部有爪;蕊柱長,蕊柱足無或不明顯;花粉塊4,蠟質,基部粘合在一起。全屬共8種,分佈於喜馬拉雅地區至泰國。中國有4種,分佈於西南部。
中文名
曲唇蘭屬
拉丁學名
Panisea (Lindl.) Steud.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
蘭科
曲唇蘭屬

曲唇蘭屬形態特徵

附生草本。假鱗莖通常較密集地着生於匍匐而分枝的根狀莖上,較少假鱗莖基部着生於短的根狀莖上,而根狀莖又着生於相鄰假鱗莖上,貌似假鱗莖彼此相連接。葉1-2(-3)枚生於假鱗莖頂端,通常狹橢圓形,具短柄。花葶從靠近老假鱗莖基部的根狀莖上發出,或生於幼嫩的假鱗莖頂端,或直接生於根狀莖上,一般較短;總狀花序具1-2(-5)朵花;花苞片小,基部多少圍繞花序軸,宿存;花中等大或小;萼片離生,相似,但側萼片常斜歪或稍狹而長;花瓣與萼片相似,常略短而狹;唇瓣不裂或有2個很小的側裂片,基部有爪並呈S形彎曲,具或不具附屬物;蕊柱中等長,兩側邊緣(特別是上部)常具翅;花葯俯傾;花粉團4個,成2對,蠟質,基部粘合在一起;柱頭凹 陷,位於前方近頂端處;蕊喙較大,伸出於柱頭穴之上方。蒴果具3稜。 [1] 

曲唇蘭屬分佈範圍

曲唇蘭屬
曲唇蘭屬(5張)
全屬共8種,分佈於喜馬拉雅地區至泰國。中國有4種,分佈於西南部。 [1] 

曲唇蘭屬下級分類

曲唇蘭屬平卧曲唇蘭

Panisea cavalerei Schltr.
假鱗莖彼此相連接,亦即每個假鱗莖的基部着生於短的根狀莖上,此根狀莖又着生於相鄰的假鱗莖上,多個假鱗莖連成一串;每個假鱗莖狹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2釐米,直徑7-8毫米,中部以下平卧,上部向上彎曲,在根狀莖連接處具數條長的纖維根,頂端生1枚葉。葉狹橢圓形至橢圓形,堅紙質,長2.6-5釐米,寬1.2-1.6釐米,先端急尖或鈍;葉柄長6-12毫米。花葶短,長1.5-2.5釐米;花苞片幹膜質,卵形,很小;花梗和子房長1.2-1.8釐米,纖細;花單朵,淡黃白色;萼片近卵狀披針形,長1.3-1.6(-2)釐米,寬5-6毫米,具5脈,中脈在背面略粗厚而浮凸;側萼片斜歪,基部擴大;花瓣較萼片短而狹,質地較薄;唇瓣倒卵狀長圓形,長1.6-2.2釐米,上部寬7-12毫米,先端近截形並具細尖頭,上部邊緣常有不規則細齒或多少皺波狀,從中部向基部漸狹成爪狀,基部凹陷而多少呈淺杯狀,前部有2條短的縱褶片;褶片長約1.5毫米,高約1毫米;蕊柱長5-7毫米,兩側邊緣具翅;翅在下部甚狹,上部較寬,一側寬達1.5-2毫米,頂端圍繞蕊柱並略3裂和具不規則細齒。花期12月至次年4月。
產廣西西南部(那坡)、貴州西南部(興義)和雲南中部至東南部(嵩明、建水、文山)。生於林中或水旁廕庇岩石上,海拔2000米以下。 [2] 

曲唇蘭屬曲唇蘭

Panisea tricallosa Rolfe
根狀莖粗2-3毫米,分枝,節上生根,被膜質鞘。假鱗莖較密集,彼此相距約數毫米,常多個呈叢生狀,直立或略傾斜,狹卵形或近橢圓形,長7-20毫米,粗4-10毫米,基部明顯收狹,幹後褐色並皺縮,頂端生1-2枚葉。葉狹橢圓形或近長圓形,長3-6釐米,寬(5-)8-23毫米,先端急尖或鈍;葉柄長4-13毫米。花葶短,長2-3釐米;花苞片幹膜質,卵形,長3-5毫米;花梗和子房長約1釐米;花單朵,偶見2朵,白色;萼片狹卵形、長圓狀卵形或近寬披針形,長1.2-1.9釐米,寬約5毫米,先端漸尖,背面有龍骨狀突起;側萼片稍斜歪;花瓣卵狀長圓形或近寬披針形,較萼片短;唇瓣倒卵狀長圓形,長1-2釐米,上部寬約6毫米,基部有爪,先端渾圓、微凹或具細尖,邊緣不明顯的波狀,前部有2條短的縱褶片生於粗厚的脈上;蕊柱長5-7毫米,兩側邊緣具翅;翅在下部甚狹,上部每側寬可達1-1.5毫米,頂端圍繞蕊柱並有不規則裂缺,基部有不明顯的短蕊柱足。蒴果近倒卵狀橢圓形,長約2釐米,粗1-1.3釐米,在6條縱稜上具寬約1.5毫米的翅。花期12月,果期次年5-6月。
產海南(五指山、定安)和雲南西南部(鳳慶)。生於林中樹幹上,海拔2 100米以下。錫金、不丹、印度、老撾、越南、泰國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印度東北部。 [3] 

曲唇蘭屬單花曲唇蘭

Panisea uniflora (Lindl. ) Lindl.
根狀莖堅硬,粗3-4毫米,密被褐色鞘。假鱗莖較密集,彼此相距5-15毫米,常多少伏貼於根狀莖上,狹卵形至長頸瓶狀,基部收狹,長1.5-4釐米,粗7-13毫米,頂端生2枚葉。葉線形,長(5.5-)10-21.5釐米,寬8-12毫米,先端漸尖;葉柄長1-2釐米。花葶短,長2-4釐米,下部為鞘所包;花苞片幹膜質,卵形,長4-6毫米;花梗和子房長1.1-1.3釐米;花單朵,淡黃色;萼片狹卵狀長圓形,長1.9-2.2釐米,寬5.5-6.5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具5脈;花瓣長圓狀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1. 7-2釐米,寬約7毫米,先端鈍,亦具5脈;唇瓣倒卵狀橢圓形,長1.8-2.2釐米,寬1-1.2釐米,先端渾圓,基部收狹,有短爪,中部有2個不明顯的腺體,在下部兩側各有1枚很小的側裂片;側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有時稍呈鐮刀狀,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蕊柱稍向前傾,長8-10毫米,兩側邊緣有翅;翅在下部極狹,中部以上變寬,上部一側寬達2毫米。花期10月至次年3月。
產雲南南部(勐臘)。生於林中或茶園內岩石上或樹上,海拔800-11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也有分佈。 [4] 

曲唇蘭屬雲南曲唇蘭

雲南曲唇蘭 雲南曲唇蘭
Panisea yunnanensis S. C. Chen et Z. H. Tsi
根狀莖粗2-3毫米,密被褐色鞘。假鱗莖較密集,彼此相距數毫米,狹卵形至卵形,長1.2-2釐米,粗4-7毫米,基部明顯收狹,幹後暗綠色至褐色,有細的縱皺 紋,頂端生2枚葉。葉狹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紙質,長2.5-4.5釐米,寬4-8毫米,先端急尖或鈍;葉柄較短,長2-4毫米。花葶長2-3釐米,基部為多枚幹膜質鞘所包;花苞片幹膜質,卵形,長3-4毫米;花梗和子房長1.2-1.4釐米;花單朵或有時2朵,白色;中萼片狹卵形,長1.1-1.4釐米,寬3.5-4.5毫米,先端漸尖,具5脈;側萼片長圓狀披針形,與中萼片等長,寬2-2.5毫米,具3脈,背面有龍骨狀突起;花瓣與側萼片相似,但無龍骨狀突起;唇瓣長圓狀匙形,長1.1-1.4釐米,上部寬3-4毫米,先端近渾圓,邊緣略呈皺波狀,向基部漸狹,有爪,無褶片或其他附屬物,有時脈的一部分稍粗厚;蕊柱長5-7毫米,兩側邊緣具翅;翅在下部很狹,向上漸寬,上部一側寬達1毫米。花期11-12月。
產雲南東南部(麻栗坡、屏邊、西疇)。生於林中樹上或岩石上,海拔1200-1800米。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