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曉峯懸棺

鎖定
曉峯懸棺,戰國時留存的文物。
中文名
曉峯懸棺
地    點
宜昌市夷陵區境內
時    期
戰國
類    別
文物

目錄

曉峯懸棺簡介

宜昌市夷陵區境內的小峯懸棺是戰國時留存的文物。懸棺葬是我國古代一種葬俗。在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普遍,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和南部十幾個省區,上下延續幾千年,一直被視為“千古之謎”。
懸棺葬的形式有多種:有的把棺材置於懸崖上的洞內;有的在懸崖上橫開石縫,把棺材橫放其上;有的在峭壁上尋找樹蔸或鑿石孔栽樁,把棺材懸擱在外;有的選擇懸崖上的大巖洞,將多具棺材堆放在一處等等。想想如此沉重的棺材,古時候用什麼辦法把它放置在懸崖上去的呢?這仍是一個難以完全破譯的“千古之謎”。 [1] 

曉峯懸棺揭秘

走過鐵索橋--陰陽橋,進入懸棺景區,右行,走過一段仿古棧道,便可走近懸棺。這裏共有13具棺木,但我們能看到的只有5具,還有8具陳列於一天然洞穴內,保持原始狀態。
它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處保持原狀的能夠走近觀看的巴人遺存,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用C14斷代測定,證實其屍骨為公元前270年,正負80年,棺木為公元前275年,正負90年,從而確認為戰國中期偏後的文物。屈指算來,距今已是2300多年了。
專家鑑定,這是一具男屍,死者當時年齡有45歲左右,身高1.75米左右,棺木長約2.1米。遺骨緊裹着三層蔑席,隱約還可看見麻布。從這兩件隨葬物品來看,當時古代巴人的手工技術已達到了較高水平。
經過2300多年的風風雨雨,死者的牙齒依然保存的比較完整,骨胳也比較細膩,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生前吃的多是細糧,也並非一個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由此可以推斷,他很可能就是小峯巴人部落的首領。
據專家推測,棺主死於非常狀態,可能是戰亂而死的。死者身高約有1.75米,應該是比較魁梧的,然而,這棺木如此窄水,在當時,其屍體是如何放進去的呢?據專家推論,很可能就是把死者的遺體風乾之後,再通過隆重的祭祀儀式把屍骨裝於棺木之中再安葬於這天然洞穴的。
在2300多年前,在生產力水平如此低下的情況下,古代巴人是如何將這些重達100多公斤的棺木擱置於距山頂350多米,距地面近200米的天然洞穴之中的呢?這就是千古懸棺的神秘之所在,對此,可謂仁者見 仁,智者見智,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解釋:一、吊繩説;二、地殼運動説;三、搭雲梯説;四、壘土築台説;五、隧道説;六、打木樁説。這些棺木窨是怎樣放上去的,截止目前為止,專家尚未定論,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2] 

曉峯懸棺旅遊線路

A線:早上8:00宜昌乘車出發赴曉峯景區旅遊,上午遊覽華中第一瀑-白果樹瀑布,看泰山大佛,走空中索橋,下午遊覽地下飛瀑---情人泉(可以換懸棺)乘車返回宜昌結束行程!
B線: 早上8:00宜昌乘車出發赴曉峯景區旅遊,上午遊覽華中第一瀑-白果樹瀑布,看泰山大佛,走空中索橋,下午遊覽高山岩洞---天河龍宮感受現代聲光電的完美組合,乘車返回宜昌結束行程!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