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暴雨災害

(暴雨災害天氣)

鎖定
一次短時的或連續的強降水過程,在地勢低窪、地形閉塞的地區,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給農業帶來災害;持續性暴雨會引發山洪暴發、江河氾濫、堤壩決口給人民和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另一個解釋是指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類期刊,目的是促進氣象學術交流與合作!
中文名
暴雨災害
外文名
Rainstorm disaster
因    素
主要包括天氣和氣候影響
人為因素
破壞森林植被,引發水土流失
主要分佈
長江、淮河、黃河、珠江、海河
引發災害
洪水滑坡泥石流 [2] 

暴雨災害詞語解釋

暴雨 [1]  的發生主要是受到大氣環流和天氣、氣候系統的影響,是一種自然現象。因素,因而暴雨災害的發生不僅有其自然的原因,而且有其社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能夠產生洪澇災害的暴雨被稱為致洪暴雨,這是防災減災部門最為關心的。

暴雨災害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天氣和氣候影響,地理環境和地勢位置等。
中上游和淮河流域暴雨災害 中上游和淮河流域暴雨災害
天氣和氣候因素是引發暴雨的直接原因。當暴雨發生以後,地理環境成為影響災害發生的重要因素。地理環境包括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和江河分佈等。中國面積廣大,地形複雜,既有高原和大山,也有平原、盆地和丘陵。不同的地形對暴雨形成災害的影響是不同的。高原和山地由於其阻擋作用,常常會形成繞流和爬流等,易於引發暴雨。同時,高原和山地在暴雨的作用下,最易誘發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盆地和山間平川地帶一般來説地面坡度較大,沿河多為階梯台地,排水條件較好,洪水浸淹範圍有限,不致造成重大災害。然而,如果遇到高強度,大範圍的暴雨,尤其是持續性大暴雨,就容易發生大水沒城的嚴重災害。並且,盆地和山間平川地區工農業都比較發達,人口增長迅速,與水爭地的情況日益嚴重,加重了這些地區的暴雨災害脆弱性。平原地區由於其地勢平坦,面積遼闊,較少發生以衝擊性為主的山地災害,而以漫漬型的澇災為主。
人為因素對暴雨洪澇災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破壞森林植被,引發水土流失。森林具有良好的蓄水作用,一方面森林可以截流降水,另一方面,森林的土壤滲透率高,蓄水性好。
(2)圍湖造田,影響蓄洪能力。築堤圍湖,圍江河湖灘造田等,會導致湖泊的數量減少,河流不暢,蓄洪能力大大下降,一旦連續性暴雨出現,大量的降水就匯流入河,造成河水暴漲,氾濫成災。填湖造田是湖泊萎縮的直接原因,而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又興起了圍湖建房,進一步加劇了湖泊面積的減少。
暴雨災害 暴雨災害
(3)侵佔河道,流水不暢。人類活動一方面不斷破壞生態環境,致使大量泥沙流入河道,抬高河牀,流水不暢;另一方面大量侵佔耕地,使能夠吸納水分的土地面積不斷縮小。一旦發生了大暴雨,河水猛漲,因阻水建築影響,洪水下泄不暢,就很容易形成破堤、管湧,造成大量損失。
(4)防洪設施標準偏低。低。除黃河防洪標準為60年一遇外,其他大江大河大湖的堤防標準一般只有10~20年一遇,大部分城市防洪標準只有20~30年一遇。一旦遭遇歷史罕見洪水發生,則必然釀成大水災。
(5)大中城市過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加劇了城市洪澇險情。
(6)盲目的濫採亂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嚴重;天然湖泊減少,蓄洪能力下降;

暴雨災害主要分佈

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六盤山-岷山-橫斷山以東區域。特別是長江、淮河、黃河、珠江、海河、遼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區。其次是四川盆地、關中地區以及雲貴高原的部分地區。
我國暴雨災害

暴雨災害主要特點

  • 範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其中,農業受洪水災害影響最為嚴重。
  • 持續性暴雨會引發洪水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氣象災害 [2] 

暴雨災害災害預警

暴雨災害降水強度

暴雨:12小時內降雨量30.0~69.9毫米或24小時內降雨量在50.0~99.9毫米之間為暴雨;
大暴雨:12小時內降雨量70.0~139.9毫米或24小時內降雨量在100.0~249.9毫米之間為大暴雨;
特大暴雨:12小時內降雨量≥140.0毫米或24小時內降雨量≥250.0毫米之間為特大暴雨。 [4] 

暴雨災害預警信號

黃色暴雨信號。 圖形符號為 , 顏色為黃色。其含義為:6小時內,本地將可能有暴雨發生。
紅色暴雨信號。 圖形符號為 ,顏色為紅色。其含義為:在剛過去的3小時內,本地部分地區降雨量已達50毫米以上,且雨勢可能持續。
黑色暴雨信號。 圖形符號為 ,顏色為黑色。其含義為:在剛過去的3小時內,本地部分地區降雨量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雨勢可能持續。 [3] 

暴雨災害應對指南

暴雨災害收到預報

1.收到暴雨預報信息後,我們要注意關注雨情、水情變化和相關信息。可以查閲本地區防汛預案,瞭解各類災害隱患點和緊急轉移路線圖、聯絡方式。
2.接到洪水預報時,提前準備食品、衣物、飲用水、生活用品和必要的醫療用品。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妥善安置家中貴重物品,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做好防水措施。
3.嚴重的水災通常發生在河流、沿海及低窪地帶。如果住在這些地方,出現連續暴雨或大暴雨時,必須提高警惕,持續關注洪水警報,時刻觀察房屋周圍的溪河水位變化和山體有無異常。特別是晚上,更應十分警覺,做好轉移的準備。
  • 生命救助類工具
1.救生哨、手電筒、救生衣、救生圈、救生毯、頭盔、手機、充電寶。
2.多功能刀具、繩索、打火機、蠟燭。
3.小帳篷、睡袋、防潮墊、雨衣、雨傘、暖寶寶。
4.氣墊船(家中的輪胎等可漂浮物也能應急使用)。
  • 生命維持類
吃的:巧克力、牛肉乾、壓縮餅乾、方便麪、罐頭,其他密封良好的食物。
喝的:包裝飲用水。
穿的:厚、薄衣服各幾件,最好選擇顏色鮮豔或有反光效果的衣服。
  • 生命治療類
1.各種消炎藥、退燒藥、外用抗感染藥。2.消毒酒精、外用碘伏、酒精棉片、消毒濕巾。3.簡裝葡萄糖水。4.紗布、止血帶、創可貼、體温計。5.特殊藥品(家中有特殊病患時準備)。 [2] 

暴雨災害洪水來襲

1.保持鎮定,聽從指揮。洪水發生後,要聽從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安排,及時轉移到安全區域或到相對安全區域等待救援。
2.來不及轉移或在外被困時,不要驚慌,可向高處(如結實的樓房頂、大樹上)轉移,等候救援人員營救。若在家中無法逃出,為防止洪水湧入屋內,首先要堵住大門下面的所有空隙。最好在門檻外側放上沙袋,可用麻袋、草袋、布袋或塑料袋,裏面塞滿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預料洪水還會上漲,那麼底層窗外也要堆上沙袋。如果洪水不斷上漲,應在樓上儲備一些食物、飲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燒開水的用具。
3.如果被困在郊區,可能找不到建築物,應儘量向高處轉移。不過此時要特別注意規避山洪可能經過的路線,避免被山洪捲走。不能攀爬帶電的電線杆、鐵塔,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離,防止直接觸電或因跨步電壓觸電。
4.如果水災嚴重,水位不斷上漲,應做好逃生準備。注意收集各種漂浮物,盆、桶都不失為逃離險境的好工具。任何入水能浮起的東西,如牀板、箱子、櫃子、門板等,都可用來製作木筏。如果一時找不到繩子,可撕開牀單、被單等代替。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試試木筏能否能夠漂浮,收集食品、發信號用具(如哨子、手電筒、旗幟)、划槳等是必不可少的。在離開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食物、喝些熱水增強體力。逃生時,要搞清附近地勢和洪流方向,選擇合適的路線。
  • 自制漂浮工具
挑選油桶、儲水桶等體積大的容器,迅速倒出原有液體後,重新將蓋蓋緊、密封。空的飲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紮在一起應急。足球、籃球、排球等球類和桌椅板凳、箱櫃等木質傢俱也都有漂浮力。
  • 正確穿救生衣
第一步:把救生衣套在頸上,將長方形浮力袋置於身前,繫好領口的帶子。
第二步:將左右兩根縛帶分別穿過左右兩邊的扣帶環,繞到背後交叉。
第三步:將縛帶穿過胸前的扣帶環並打上死結。注意:在穿着前,要檢查救生衣是否破損。有的救生衣僅在一面配置了反光膜,如果把反光膜穿在裏面,就發揮不了作用。要將縛帶打死結,以免因受到衝擊或漂浮較長時間而鬆開。 [2] 

暴雨災害遇到滑坡

1.處在滑坡的山體上時,應向滑坡的兩側逃離,最好是向上走,尋找安全地帶。如果已經沒有辦法逃脱,尋找身邊最近的固定物,迅速抱緊,保證自己不被沖走。不要順着滑坡的方向走。不要驚慌失措,原地不動。
2.驅車時要仔細觀察,注意墜落物。隨時注意山上的動靜,防止被掉落下來的石頭、樹木砸傷。實在不行,棄車逃生。看清楚眼前的道路是否存在塌方、溝壑等情況,以免發生危險。
3.逃生時,儘量繞開懸崖、陡坡、石洞等危險地帶,確保安全。如果在逃生過程中受到阻礙,想方設法尋找支撐物,保持身體平衡,避免跌落。尋找合適的躲藏地點。避難場地應選擇在容易發生滑坡的坡體兩側外圍,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離原來居住的地方越近越好,這樣可以保證交通、水、電的使用。一定要注意,不要將避災場地選擇在滑坡的附近,如上坡或下坡。 [2] 

暴雨災害遇到泥石流

如果在生活區遇到泥石流,馬上向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兩邊山坡上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當處於非泥石流區時,立刻通知泥石流可能涉及的村、鄉鎮或工礦企業單位,提醒他們密切關注泥石流的發展變化和趨勢。選擇避難場所的時候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儘可能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溝底部紮營。密切關注泥石流災害可能引發的某種生命線工程的次生災害甚至第三次災害,如交通中斷、爆炸、房屋倒塌、火災、洪水等。
在山區旅遊時遇到泥石流,採取下列措施避難:立即逃生,選擇最短最安全的路線向溝谷兩側或高地上跑,千萬不能順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層厚的凹處。不要上樹躲避。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的山體下,因為這些地方可能會有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災害發生。遊客不要在凹形陡坡或危巖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