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暴峪泉

鎖定
佇立在興壽鎮桃峪口水庫東大壩頂上,面向東北方極目遠眺,只見一座規矩陡峭的山崖,似個扁長的“口”字,端端正正嵌入山體之中。由於,雨水多年集中一處,從山頂奔流急瀉而下,水流沖刷過的醒目痕跡,貫穿山崖正中,遠遠望去象是有人用巨筆揮灑遒勁寫出的一豎。配着端正的口字形山崖,碩大壯觀形神兼備的楷書“中”字躍入人的視野,日久天長,附近村子裏的人們就喚此山為“中字山”。
中文名
暴峪泉
外文名
中字山
地    點
興壽鎮
國    籍
中國

目錄

暴峪泉簡介

山腳下有一眼泉,足有兩間屋大小,外形酷似馬蹄狀。一年四季,清水溢流,從不間斷。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暴峪泉。緊緊依傍在泉水西側的村莊,也套用了這眼泉的名號,稱之為暴峪泉村,且以此泉為界,它的北邊叫上暴峪泉村,南邊叫下暴峪泉村。 [1] 

暴峪泉名字來歷

關於暴峪泉名字的來歷,始終是説法不一,各不相同。據史料記載,明代以此暴峪泉稱馬跑泉,其原由是這眼泉的形狀外觀酷似一個巨形馬蹄的踏痕,相傳是馬在奔跑時踩踏出的印跡。據實而言,世上是找不到如此巨大的馬匹,這只是憨厚、純樸百姓的一種豐富想象。到了明代洪武四年也就是一三七一年,為鞏固政權統治,繁榮北方經濟,明太祖朱元障下令,從全國各地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移民到此,這樣馬跑泉兩側的開闊平坦地帶,就成了拓荒者的落腳地。隨着時間的推移,聚集此處的人口逐年增多,最後形成了村落。

暴峪泉發展

一年又一年,歲月改變着世間的一切,馬跑泉四周生長出粗壯茂盛的大榆樹,也許是觸景生情吧!不知從何時始人們又稱此泉為“榆包泉”,就是榆樹包圍泉水的意思。後來,隨着時光的推移,人們又將“包”字和“榆”字換了個位置,唸白了,就變成了抱榆泉。據載,中字山在抱榆泉村北,以此為證一百多年前,這眼山泉就稱做抱榆泉了,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昔年,抱榆泉水量豐盈,翻波湧浪,湍流不息。面對這上天的豐厚賜予,鄉民們築壩成塘,蓄水養魚。並且,在泉的東、南兩側,開墾出大片水田,足有數百畝,利用清澈,甘冽的泉水灌溉,這一方年年風調雨順,稻花飄香,聽村裏老人説,抱榆泉村子的稻米,當年在附近數十個村莊中,方圓幾十裏之內,可算是小有名氣。
不難想象,那時抱榆泉村,背靠中字山,面臨大片肥沃良田,景色自然是令人陶醉、痴迷。
縱橫交錯的田埂,曲曲折折的阡陌,掩映在大片大片綠油油的秧苗中。
無論是稀稀瀝瀝的煙雨朦朧,還是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後的彩虹貫日。泉水都會因天氣自然的變化而頓時水量豐盈、充沛。
滾滾湧動的水流,淌進廣袤碧綠的稻田,在映射那翠色濛濛的中字山,一副青山綠水輝映成趣的水墨畫卷,一下子在人的眼前鋪張開來,讓人在轉瞬間感覺到自己溶進了江南水鄉,那意藴深邃,空靈絕秀的獨特韻味中了.
慢慢的,這裏百姓感悟到無論是怎樣乾旱的年景,只要下一場稍大的暴雨,泉水就會汩汩湧流,顯得異常充足,靠種地養家餬口的村裏莊户人家,整整一年之內,甭想再為水犯愁,秋後的收成決不會少於平常的年景。於是,伴隨着時間的延續,村中的人訛稱抱榆泉周圍的那些榆樹,早已蕩然無存。但是,不論因為什麼原因,“抱榆泉”訛稱“暴雨泉”的傳説都是村子裏的父老鄉親,對美好、富足生活的一種嚮往.
後來,不知為什麼,大概是村子的位置,正處在中字山腳下,也許訛稱中的“雨”和“峪”發音相近,總而言之,這一方百姓將“暴雨泉”又改稱“暴峪泉”且一直沿用至今.

暴峪泉近年

近年來,由於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暴峪泉早就乾涸晾了底,村裏人只能面對無水的枯泉,撫今追昔。
實際上,暴峪泉可説是名存實亡,只留下一個虛名。然而,世代居住在這裏的百姓,日子卻越過越紅火,且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剛剛體味這個中滋味,不得不折服,這皆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豐碩成果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