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暮春即事

(南宋葉采詩作)

鎖定
《暮春即事》是南宋詩人葉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了古代知識分子春日潛心求學的情景。全詩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寫“瓦雀慢行”“楊花飄落”,正是這些輕盈的小動靜驚擾了臨窗苦讀的詩人,打破了他內心的平靜,不覺發出春光易逝的感嘆。這首詩風格平易,筆調輕鬆,刻畫生動,給人一種舒心之感。
作品名稱
暮春即事
作    者
葉採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全宋詩》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暮春即事作品原文

暮春即事
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
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1] 

暮春即事註釋譯文

暮春即事詞句註釋

⑴瓦雀:在屋瓦上活動的鳥雀。行書案:這裏指麻雀的影子在書案上移動。書案,書桌。
⑵楊花:指柳絮。入:飄進。硯池:硯台保養貯水的地方。
⑶《周易》:亦稱《易經》,簡稱《易》,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古代讀書人的必讀之書。
⑷去:離去。幾多時:多少時間。 [1]  [2]  [3]  [4] 

暮春即事白話譯文

兩隻麻雀在書案之上悠閒漫步,點點楊花飄人屋中落進了硯池。
我靜心坐在窗前認真研讀《周易》,不知道春天已過去了多少時間。 [5] 

暮春即事創作背景

此詩作者在《千家詩》流行版本中誤為葉李。“即事”指詩人看到眼前的景物,為這個畫面寫了一首詩,也有即興的意思。因此,《暮春即事》這首詩是因興致忽然到來,而寫的一首輕鬆的作品。它可能是詩人在讀書時信筆寫成的。 [2]  [6] 

暮春即事作品鑑賞

暮春即事整體賞析

此詩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把中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埋頭書案,苦心研讀面不覺時日流逝的情景活託了出來,筆調輕鬆,給人一種悠閒恬淡的情趣。
從一、二句的描繪之中,看得出這是春末一個晴朗的天氣,麻雀嘰嘰喳喳,飛來逐去,自得其樂,它們的影子投射在詩人的書桌之上。點點柳絮楊花,飄飄灑灑,落入硯池之中。這兩句既交待了詩人讀書的時令環境,又暗透出讀書的時間已經很長了。“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從楊花飛逝,柳絮輕飄,雀影移動,硯中積物,詩人恍然覺悟,春光似已逝去好多。但言外之意,正因為自己從《周易》中得到無限的樂趣,書中三昧使自己如痴如迷,才不知道日影橫斜,春光已去。此詩雖未正面寫詩人自己如何專注入迷,如何身心交融於內容淳厚的儒家典籍之中,但卻用時光的流逝,覺而不察來巧妙地突現這一切。
易傳》在講到辭和象的關係時説:“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此詩以小見大,以少總多的特點頗符合上述話語。一、二句“瓦雀”穿行,“楊花”輕颺,何其小而瑣細,但這些卻是外界自然風光撩撥讀書人心緒的“使者”,倘是一般人,怕早已坐立不穩,跑出去領略自然風光了。然而詩人不但不為所動,甚至全然不察。產生如此大的“制動力”的是書,是內容深奧無邊的《周易》。這就是大。葉採是理學門人,他的讀《周易》,應當不帶功利主義色彩(如應試取官、邀人激賞等),那麼,《周易》之博深迷人,便盡在不言之中了。假如摒去理學家的迂腐和不近人情處,此首詩可以説是頗得讀書之趣的。 [7] 

暮春即事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編審張哲永《千家詩評註》:這首詩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描寫封建時代讀書人埋頭書案、苦心研讀的情景。一、二句“瓦雀”慢行,“楊花”輕颺,是寫動,為後面“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這種靜態描寫作鋪襯。語言自然平易,情景貼切生動,給人一種悠閒喜悦之感。 [4] 

暮春即事作者簡介

葉採,生卒年不詳。字仲圭,號平巖,邵武(今屬福建,一説福建昭武)人。宋理宗淳祐元年(1141)進士,官至樞密院檢討、翰林學士兼侍講,是理學家朱熹的再傳弟子。他的即事詩平實又不失情趣,通俗而有韻味。《全宋詩》錄其詩二首。 [3]  [8] 
參考資料
  • 1.    謝枋得.千家詩.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8:43
  • 2.    陳超敏.千家詩評註.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8:60-61
  • 3.    王深根.小學古詩文學習一本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130
  • 4.    張哲永.千家詩評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2:51-52
  • 5.    葉斌.國學館千家詩.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46
  • 6.    方飛.千家詩賞析.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9:167
  • 7.    蒙萬夫.千家詩鑑賞辭典.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0-61
  • 8.    徐有富.千家詩賞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