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暨陽街道

鎖定
暨陽街道,隸屬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地處諸暨市中部,東鄰浣東街道,東南接街亭鎮,南與王家井鎮為鄰,西南連草塔鎮,西與陶朱街道相連,北毗鄰江藻鎮,總面積82.8平方千米。2011年末,暨陽街道轄區總人口15.97萬人。 [1] 
唐時,屬暨陽縣。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屬諸暨縣。1950年10月,設城關鎮。1992年5月,大侶、宜東2個鄉併入。2001年11月,撤鎮設暨陽街道。 [1]  截至2021年10月,暨陽街道下轄30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 [2] 
2011年,暨陽街道財政總收入22.38億元,比上年增長57.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07億元,比上年增長19.1%,人均財政收入14014元。 [1] 
中文名
暨陽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
地理位置
諸暨市中部
面    積
82.8 km²
下轄地區
30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浣北社區浣紗北路48號
電話區號
0575
郵政編碼
3118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西施故里
車牌代碼
浙D
人    口
15.97萬人(2011年末總人口)

暨陽街道歷史沿革

唐時,屬暨陽縣。
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屬諸暨縣。
1950年10月,設城關鎮。
1958年7月,劃歸城南紅旗公社,為第二大隊。
1959年3月,復為城關鎮。
1989年,安平、和濟、城西3個鄉併入。
1992年5月,大侶、宜東2個鄉併入。
2001年11月,撤鎮設暨陽街道。 [1] 

暨陽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原暨陽鎮轄望雲、八一、浣北、艮塔、大橋、南苑、南門、西施殿、福門、江新、上江東、下江東、東興、江北、祥安15個社區,丫路頭、暨二、茅渚埠、浣江、城郊、浣紗、金雞塢、鶴鸚灣、曲山、新航、詹家山、梁家埠、下坊門、金雞山後、楊樹販、碑亭、應山、鳳山、浣南、五紋嶺、郭家、徐家22個居民委員會,諸東、東三、同樂上、同樂下、城新、三江新村、新光、暨南、安家湖、郭葉柏、城南新村、邱村、馬村、宜東、宜南、金三角、雙福、浦陽新村、袁家、侶東、趙石新村、江龍、五浦頭、趙家、孫家25個村民委員會,共62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100個居民小組、174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1年10月,暨陽街道下轄30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 [2]  辦事處駐浣北社區浣紗北路48號。 [1] 
江東社區
江北社區
大橋社區
趙家村
郭葉柏村
金雞山社區
暨二社區
南門社區
孫家村
城南新村
浣紗社區
城郊社區
鳳凰社區
邱村
安家湖村
茅渚埠社區
詹家山社區
朱公湖社區
馬村
侶東村
望雲社區
梁家埠社區
西子社區
諸東村
趙石新村
福門社區
金雞山後社區
越都社區
東三村
浦陽新村
東興社區
碑亭社區
苧蘿古村社區
同樂上村
雙福村
江新社區
應山社區
暨北社區
同樂下村
/
西施殿社區
五紋嶺社區
袁家村
金三角村
/
八一社區
郭家社區
江龍村
宜東村
/
艮塔社區
祥安社區
五浦頭村
宜南村
/

暨陽街道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暨陽街道地處諸暨市中部,東鄰浣東街道,東南接街亭鎮,南與王家井鎮為鄰,西南連草塔鎮,西與陶朱街道相連,北毗鄰江藻鎮,總面積82.8平方千米。 [1] 

暨陽街道人口

2010年末,原暨陽鎮常住人口249192人。
2011年末,原暨陽鎮轄區總人口15.9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47萬人,城鎮化率65.6%,另有流動人口11萬人。總人口中,男性7.93萬人,佔49.7%;女性8.04萬人,佔50.3%;14歲以下2.43萬人,佔15.3%;15~64歲11.76萬人,佔73.6%;65歲以上1.78萬人,佔11.1%,其中100歲以上6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5.96萬人,佔99.9%;有回、壯等24個少數民族,共126人,佔0.1%,其中回族3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25.4%,壯族22人,佔17.5%。2011年,人口出生率8.04‰,人口死亡率4.40‰,人口自然增長率3.64‰。 [1] 

暨陽街道經濟

暨陽街道綜述

2011年,原暨陽鎮財政總收入22.38億元,比上年增長57.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07億元,比上年增長19.1%,人均財政收入14014元。 [1] 

暨陽街道農業

2011年,原暨陽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89萬畝。農業總產值2.91億元,比上年增長17.0%,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3.3%。2011年,生產糧食1.9萬噸,其中水稻1.82萬噸,小麥0.05萬噸。茶葉產量125噸,水果產量3724噸。2011年,生豬飼養量96169頭,年末存欄34099頭;羊飼養量408只,年末存欄160只;牛飼養量139頭,年末存欄131頭;家禽飼養量48.65萬羽,上市家禽18.55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6232噸,其中豬肉6207噸,牛肉21噸;禽蛋2053噸;畜牧業總產值1.79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61.5%,水產品產量1260噸,漁業總產值1500萬元。 [1] 

暨陽街道工業

2011年,原暨陽鎮工業總產值147.1億元,比上年增長24.6%,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22.4%;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6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9.39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25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1.3億元,比上年增長21.2%,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6家。 [1] 

暨陽街道商業

2011年末,原暨陽鎮有商業網點285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億元,比上年增長8.7%。2011年,進出口總額18.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2%;其中出口11.7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1%,主要產品有紡織品、農產品等。 [1] 

暨陽街道金融

2011年,原暨陽鎮有各類存款餘額350.8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80.55億元。 [1] 

暨陽街道社會事業

暨陽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暨陽鎮有幼兒園26所,在園幼兒7745人,專任教師528人;小學17所,在校生23334人,專任教師156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6所,在校生14614人,專任教師97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23654人,專任教師946人,職教中心1所,在校生3587人,專任教師198人;諸暨技工學校1所,在校生1228人,專任教師56人;紹興護士學校1所,在校生3731人,專任教師53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生374人,專任教師36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51人,專任教師24人。 [1] 
2011年,原暨陽鎮教育經費達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1.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3億元,比上年增長9.0%,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2.6%。 [1] 

暨陽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暨陽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7個,會員485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40平方米。 [1] 

暨陽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原暨陽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5個,病牀300張,固定資產總值22154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466人,其中執業醫師1286人,執業助理醫師345人,註冊護士130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06萬人次,住院手術3135台次,出院病人6.3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2.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0547人,參合率97.5%。 [1] 

暨陽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原暨陽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16户,人數340人,支出143.3萬元,比上年增長13.3%,月人均350元,比上年增長15.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29户,人數1229人,支出430.4萬元,比上年增長19.1%,月人均292元,比上年增長18.8%;五保集中供養9人,支出13.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5人次,共支出31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3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93萬元。2011年末,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0830人,參保率89.1%。 [1] 

暨陽街道交通運輸

暨陽街道交通便捷,浙贛鐵路、紹大線、諸東線、浦陽江穿境而過。

暨陽街道風景名勝

  • 艮塔
艮塔,又名樓家蕩塔,座落於市區北端。塔高七層,呈六面形。第一層闢東西兩門,二層至七層六面均開窗,系磚木結構。建於明代萬曆十三年(1585年),至今已400餘年。
  • 浣紗石
浣紗石在苧蘿山下,浣紗溪畔,相傳為當年西施浣紗之處。系一巨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南北朝劉宋孔靈符《會稽記》雲:諸暨苧蘿山,有西浣紗石。《輿地志》、《十道志》、《嘉泰會稽志》亦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歷代文人學士喜作歌驪之行,唐大詩人李白《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雲:“西施越溪女,明豔光雲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浣紗石現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名勝辭典》列有條目。1964年原《人民日報》社社長範長江,遊覽苧蘿後時,寫有“浣紗石上留蹤跡,越女英名傳四方”長律一首。如今在浣紗石上方,重修了古色古香的浣紗亭,又修建了遊步道和棧橋,還有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題寫的“西施浣紗處”摩崖。
  • 西施殿
諸暨的西施祠廟,歷史極為古老。相傳在苧蘿山上很早就已有紀念性的建築。現在有文字可查的,是唐代鹹通年間女詩人魚玄機詠諸暨《浣紗廟》的詩作。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經店口陳延魯捐資重修,咸豐十一年(1860年)。又毀於戰火,其後雖歷經重修,但至民國年間已是斷垣殘壁。民國十八年(1929年),陳錫文等集資再修。
抗日戰爭期間,因遭日本侵略軍飛機轟炸,西施殿宇大部被毀,唯西施塑像尚存。1958年4月,胡耀邦同志來諸暨時見到的即是西施殿殘跡。文化大革命期間,又徹底被毀。縣人民政府根據諸暨人民的願望,以及海內外知名人士的提議,決定重修西施殿,恢復西施古蹟,於1986年9月正式動工,1990年10月竣工。建築包括:西施殿、鄭旦亭、古越台、沉魚池、畫眉橋以及西施塑像和浣紗女羣像,其大門為牌樓與宮門相結合的古樸形式,規模壯觀。趙樸初、沙孟海、劉海粟、王個簃等著名書法家題寫詩詞聯語。
  • 鄭旦亭
在浣江西側苧蘿山下的西施殿南,與殿宇相對。亭分上下兩層,下層先上石階五級,為八角重檐,周以修廊,豎石柱十二根,柱上設透雕與浮雕相間的牛腿,牆嵌石雕花窗,經盤旋式梯級,進入上層,樓頂為古式藻井,以小斗拱螺旋式疊砌,建築精緻,四周為欄形花窗,可眺望浣江及鸕鷀灣村,外形為三檐圓頂。正面懸顏體“鄭旦亭”三字,面前立雲紋華表一對,頗為壯觀。
  • 諸暨市博物館
諸暨市博物館地處該市城關鎮東一路菱塘山(兒童公園旁),佔地20餘畝,建築面積3600餘平方米,投資1200多萬元。1997年5月動工興建,12月28日竣工,1998年初開始布展,同年10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
博物館主體建築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氣勢恢宏,以漢風為基調,採用高平台、方屋頂的仿漢建築造型,內以九曲迴廊相連,是諸暨市暨陽新城中的標誌性建築,亦被譽為浙江省縣級博物館的樣板工程。博物館內設文物史蹟館、民俗館、陳洪綬紀念館、珍珠館、臨時展館五大展館。它再現了諸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濃縮了暨陽大地的民俗風情,展示了諸暨市傳統與現代民間工藝中的瑰寶奇珍。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尚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浙江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3月:1108-1109.
  • 2.    2021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