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暖肝煎

鎖定
暖肝煎,中醫方劑名。為理氣劑,具有温補肝腎,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證。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氣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臨牀常用於治療精索靜脈曲張、睾丸炎、附睾炎、鞘膜積液、腹股溝疝等屬肝腎不足,寒凝氣滯者。
中文名
暖肝煎
分    類
理氣劑-行氣
功    用
温補肝腎,行氣止痛
主    治
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證
出    處
《景嶽全書》

暖肝煎歌訣

暖肝煎中杞茯歸,茴沉烏藥姜肉桂,下焦虛寒疝氣痛,温補肝腎此方推。 [1] 

暖肝煎組成

當歸、枸杞子、小茴香、肉桂、烏藥、沉香(木香亦可)、茯苓。

暖肝煎用量

當歸6g,枸杞子9g,小茴香6g,肉桂6g,烏藥6g,沉香(木香亦可)3g,茯苓6g。

暖肝煎用法

水一盅半,加生薑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温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暖肝煎功用

温補肝腎,行氣止痛。

暖肝煎主治

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證。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氣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

暖肝煎方義

本方證因肝腎不足,寒客肝脈,氣機鬱滯所致。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凝滯,若肝腎不足,則寒易客之,使肝脈失和,氣機不暢,故見睾丸冷痛、或少腹疼痛、或疝氣痛諸症。治宜補肝腎,散寒凝,行氣滯。方中肉桂辛甘大熱,温腎暖肝,祛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温,暖肝散寒,理氣止痛,二藥合用,温腎暖肝散寒,共為君藥。當歸辛甘性温,養血補肝;枸杞子味甘性平,補肝益腎,二藥均補肝腎不足之本;烏藥、沉香辛温散寒,行氣止痛,以去陰寒冷痛之標,同為臣藥。茯苓甘淡,滲濕健脾;生薑辛温,散寒和胃,皆為佐藥。綜觀全方,以温補肝腎治其本,行氣逐寒治其標,使下元虛寒得温,寒凝氣滯得散,則睾丸冷痛、少腹疼痛、疝氣痛諸症可愈。

暖肝煎配伍特點

本方補養、散寒、行氣並重,運用時應視其虛、寒、氣滯三者孰輕孰重,相應調整君臣藥的配伍關係,使之更能切中病情。

暖肝煎運用

本方為治療肝腎不足,寒凝氣滯之睾丸、疝氣或少腹疼痛的常用方。臨牀應用以睾丸、疝氣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脈沉遲為辨證要點。

暖肝煎加減化裁

原書於方後説:“如寒甚者加吳茱萸、乾薑,再甚者加附子。”説明寒有輕重,用藥亦當相應增減,否則藥不及病,療效必差。若腹痛甚者,加香附行氣止痛;睾丸痛甚者,加青皮、橘核疏肝理氣。

暖肝煎禁忌

若因濕熱下注,陰囊紅腫熱痛者,切不可誤用。
重要文獻摘要
1. 原書主治
① 《景嶽全書》卷51:“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症。” [2] 
②《景嶽全書》卷33:“疝之暴痛,或痛甚者,必以氣逆,宜先用荔香散。氣實多滯者,宜寶鑑川楝散或天台烏藥散。非有實邪而寒勝者,宜暖肝煎主之。” [2] 
2.方論選錄 《醫學舉要》卷5:“此治陰寒疝氣之方,疝屬肝病,而陰寒為虛,故用當歸、枸杞以補真陰之虛,茯苓以泄經腑之滯,肉桂補火以鎮濁陰,烏藥利氣而疏邪逆,小茴、沉香為疝家本藥,生薑為引,辛以散之,如寒甚者,吳萸、附子、乾薑亦可加入。” [3] 
[4] 
參考資料
  • 1.    汪昂.《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
  • 2.    張介賓.《景嶽全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4年5月
  • 3.    徐玉台.《醫學舉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8年
  • 4.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