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暑期學校

鎖定
暑期學校是大學在暑期組織教學的一種辦學形式,起始於1871年美國哈佛大學。此後的130多年中,其理念和形式逐漸被美國其他高校所認識,並在北美和全世界傳播。 [2] 
中文名
暑期學校
創辦時間
1871年

目錄

暑期學校歷史

暑期學校起始於1871年美國哈佛大學,至今有130多年的歷史。在這130多年中,暑期學校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優越性逐漸被美國其他高校所認識,暑期學校開始變得普遍。例如加州在1959年通過“美國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以立法方式要求州內“各公立高等學校以及力所能及的私立院校在夏季開設摺合四分之一年、半個學校或四分之三學期單元值的學術課程”,從而使得加州高校和中學的學生在暑期跨校自由選課學習成為可能;耶魯大學也於1970年左右開始舉辦暑期學校。
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大學暑期學校形成的最大特點就是開放性。暑期學校打開圍牆既面向本國其他高校和社會開放,也向世界開放,努力吸引全世界優秀學子加入。
“暑校”這一概念真正進入中國為2009年,2010年暑假首次開課,之後,國內也出現了國際暑期學校,如暨南大學暑期學校、中央民族大學國際暑期學校、青島大學國際暑期學校、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國際暑期學校、上海大學國際暑期學校、台北科技大學國際暑期學校、橋水州立大學國際暑期學校、塞米諾爾州立學院暑期學校。2010-2011年是我國暑期學校的爆發期,“國際暑期學校”這種模式進入中國雖然不足10年,但其構建的“一對多轉學分”模式和全球化的社交平台卻備受廣大留學生的肯定。
在中國,一些“211工程”公辦院校也開始引入這種教學模式,創立國際暑期學校(如廣州暨南大學國際暑期學校 [1]  ),為國內外的學生提供北美本科課程。

暑期學校比較

從課程來説,國內大學的暑期學校主要以課程和科研訓練為主,課程類型主要集中在實習實踐類課程和人文素質類課程。從暑期課程的開放度來看,除北京大學和山東大學等高校面向校內外學生和社會人員開放外,其他暑期學校的受益羣體只是該校學生。美國大學的暑期學校都是開放的,開放入學和多樣化的學生羣體是其暑期課堂的重要特徵。
從時間安排來説,國內大學暑期教學一般集中在一段時間,長短不一。美國大學比較多樣化,有的集中,有的分成不同的課程系列。不同的課程系列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不同,因而入學申請、課程註冊的時間也隨之不同。
學分互認方面,哈佛暑期學校的課程被該校內部大部分學院接受,當然也被世界其他大學接受。國內大學在暑期學校開設的課程,一般校內學生選修學分獲得承認。當然,也已經有學分互認的嘗試,比如,國內有多所高校承認學生在北大暑期學校選修的課程和學分。
(以上資料由北大教務部副部長盧曉東提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