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暑性升散

鎖定
暑性升散,中醫基礎術語。用以説明六淫之暑邪的致病特點,指暑為陽邪,陽性升散,故暑邪致病,多直入氣分,可致腠理開泄而多汗。
中文名稱
暑性升散
英文名稱
characteristic of summer-heat being ascending and dispersive
定  義
暑為陽邪,陽性升散,故暑邪致病,多直入氣分,可致腠理開泄而多汗。
應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因(三級學科)
中文名
暑性升散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出    處
《素問》
概    念
指暑為陽邪,陽性升散

暑性升散中醫解讀

暑為陽邪,性升發,其氣通於心,故易上擾心神,或侵犯頭目,出現心胸煩悶不寧、頭昏、目眩、面赤等。“升”即上升,暑邪致病易上犯頭目,亦可擾動心神。“散”即發散,指暑邪侵犯人體,多直入氣分,可致腠理開泄而多汗。汗出過多,不僅傷津,而且耗氣,故臨牀除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等津傷之症外,往往可見氣短、乏力,甚則氣津耗傷太過,清竅失養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性升散中醫應用

暑為六淫之一,乃夏季的主氣,乃火熱所化,故暑屬陽邪。暑邪致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於夏至以後,立秋以前。暑性升散,耗氣傷津,乃暑邪的性質與致病特點,致病因素與機體反應結合,研究疾病發生髮展規律。
《素問·舉痛論》説:“炅則腠理開,榮衞通,汗大泄,故氣泄矣。”《素問·刺志論》曰:“氣虛身熱,得之傷暑。”故治療暑温病時,主要以甘寒生津,固氣益陰為主。即使有表證,亦應首用辛涼,繼用甘寒,終用甘酸斂津。另外,勿止暑之汗,暑熱請則汗止。
[1-4] 
參考資料
  • 1.    中國中醫研究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主編.《中醫大辭典第2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04年
  • 2.    印會河.《中醫基礎理論》:上海科學科技出版社,1984年
  • 3.    郭霞珍.《中醫基礎理論》:上海科學科技出版社,2006年
  • 4.    卞瑤,郭兆剛.《基層實用中醫理論與臨牀技能》: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