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智能電網雲計算

鎖定
電力行業的應用特點非常符合雲計算的服務模式和技術模式。雲計算就是將原本分散的資源聚集起來,再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受眾,實現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益化管理、標準化建設。採用雲計算,不僅可以實現電力行業內數據採集和共享,最終實現數據挖掘,提供商業智能BI,輔助決策分析,促進生產業務協調發展,也可以幫助電網公司將數據轉換為服務,提升服務價值,實現信息神經網絡融合。
中文名
智能電網雲計算
定    義
將原本分散的資源聚集起來
實    現
信息神經網絡融合
幫    助
電網公司將數據轉換為服務
發展
美國:2009年1月,奧巴馬發佈了《復甦計劃尺度報告》,宣佈將鋪設或更新3000英里輸電線路,併為4000萬美國家庭安裝智能電錶,標誌着美國已經將智能電網上升為國家戰略。美國頂級IT企業IBM、Intel、Microsoft、Google、Apple及雲計算新貴salesforce等,均以各自優勢的技術切入智能電網市場。可以説,雲計算在美國電網企業的應用發展將成為全球電網行業的風向標。
歐洲:2006年,歐盟理事會的能源綠色書《歐洲可持續的、競爭的和安全的電能策略》明確強調,智能電網技術是保證歐盟電網電能質量的一個關鍵技術和發展方向。在歐洲,電力發展模式向分佈式發電、交互式供電等方向過度,智能電網的應用更加強調環境保護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這是引領國際電網發展的另一大趨勢。目前,美國IT巨頭Microsoft、IBM、Amazon等紛紛搶灘歐洲電網雲計算市場,但受阻於歐盟不統一的法規和心理認識。
日本:日本智能電網的重點領域是新能源領域。目前,日本的配電網已經非常先進,但是,隨着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供應的增加,需要引入智能電網雲技術,確保供電系統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日本智能電網還提倡“能源信息化概念”,除了注重大規模的輸電網智能化外,更加註重家庭與社區的高效率用電問題。日本重視開發家電對電力與能源消費的“可視化”控制體系和電力信息傳送控制平台。因此,雲計算在日本智能電網的發展將具有日本特色。
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首次提出智能電網發展目標: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極電網協調發展,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徵的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國網、南網都積極參與智能電網標準的制定工作。2010年,智能電網成為國家戰略。
在理論上,智能電網形成了電力大系統優化調度的清華學派,武建東教授提出了“互動電網”的新理論,兩大電網公司分別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在實踐上,兩大電網公司爭相佈局雲計算戰略,數據中心基於虛擬化技術進行資源整合,同時開展搭建基於SOA架構的綜合技術平台。
國家電網建成智能電網雲仿真實驗室。該實驗室以建設智能電網雲計算中心為使命,重點開展了智能電網雲操作平台、智能電網雲分佈式數據庫、智能電網雲資源虛擬化管理平台和基於智能電網雲操作平台的十大典型應用,包括雲資源租賃系統、智能電網雲搜索、智能電網雲百科、雲化數字圖書館、雲化專利檢索系統、國際合作業務雲應用系統、智能用電海量信息存儲與分析、電力視頻雲等。
南方電網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以廣東電網為例,自2008年以來,以創先為載體,圍繞科學發展上水平這個核心目標,開展了包括電網企業公共信息模型(ECIM)、數據資源規劃、SOA技術規範、信息安全防護技術規範等一系列的技術標準與規範制定;開展了“智能電網信息支持技術研究”、“智能電網的信息技術體系研究”、“智能電網與信息技術綜合研究”及“雲計算在電力行業的高級應用”等課題研究。而這些都是智能電網、雲計算技術研究工作為一種新興的計算模型,雲計算具備可靠性高、數據處理量巨大、靈活可擴展以及設備利用率高等優勢,特別適合智能電網建設對信息技術的要求。因此,在智能電網技術領域引入雲計算,能夠在保證現有電力系統硬件基礎設施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對當前系統的數據資源和處理器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大幅提高電網實時控制和高級分析的能力,為智能電網技術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雲計算與電力行業的結合既避免了雲技術的公共不安全性,又適合電網這樣的大型電網企業建設。將雲計算引入電力系統,在現有電力內網的基礎上構建電力雲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