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智能大樓

鎖定
智能大樓又稱智慧型大樓。它已成為當今政府機關、公司企業、金融機構等所追求的理想的居住和辦公空間。智能大樓的興起是為了適應現代信息社會對建築物應具有信息通信、辦公自動化和建築設備自動控制與高效管理等一系列功能要求而在傳統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中文名
智能大樓
外文名
City Place Building

目錄

智能大樓簡介

智能大樓的基本概念是指將建築物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四項基本要求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關係進行最優化組合設計,從而向人們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築環境。
一個典型的智能型大樓通常由一座或多座建築物組成,由於在建築物內部及建築物樓羣之間提供了完善的功能設施、非常高的系統集成度和富有彈性的配置,先進的網絡設施及通信設備,使一個傳統的建築物變成了一個真正的“信息島”而提供給大樓管理者和租户使用。

智能大樓設施

智能大廈
智能大廈(1張)
對大樓管理者而言,這些設施包括設備維護、安全監控、狀態監控、通信和防災救護設施等,對使用者來説,除了舒適的工作環境外,還可以利用先進的辦公網絡和通信網絡,在舒適、便利的環境下高效率地工作。  (1)大樓自動化管理系統(BA)
(2)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OA)
(3)通信自動化系統(CA)
(4)安全監控自動化系統(SA)
(5)火災自動化處理系統(FA)
(6)綜合佈線系統(PDS)
智能大樓是現代建築技術和新興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對一個建築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等四個要素的最優化組合,使建築物本身的價值和安全性提高,併為使用者提供一個舒適、便利的環境。
那麼,怎樣的一座大樓才能稱得上是智能大樓呢?一般認為,它必須具備“3A”,即通信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和大樓管理自動化。在通信方面,它應該具備集聲音文字圖像為一體的多媒體信息處理系統,具有可隨時召開電視會議,進行無紙貿易,以及方便地通過現代信息網絡調用各種資料、數據的條件。在管理方面,它應該具備對大樓各種設施進行自動化控制的功能。譬如,智能大樓的出入管理可通過磁卡和磁卡閲讀機來實現,也可以通過聲音指紋的識別來實現。當驗明來者身份後,電子鎖便自動開啓;室內照明在第一個人進入時開啓,最後一個人離開時關閉。大樓還具有完備的自動報警和安全控制系統等。
智能大樓裏的上述各種系統不是獨立安裝,而是通過先進的樓內佈線系統——結構化綜合佈線系統把它們連接起來,由計算機進行控制的,因而能高效、有序、優化地運行。例如,以往裝在大樓裏的煙感、温感設備,在室內温度、煙度超過一定程度時,只能起到報警的作用,而在智能大樓裏,傳感器的信號傳到中央控制室後,經判別確認為“火災”後,便會自動切斷整幢樓的電源,並啓動噴淋器。這一切都在幾秒鐘內即可完成。
結構化綜合佈線系統是採用非屏蔽雙絞線與光纜的混合佈線系統。它將一座大樓裏原來獨立的眾多系統,連接成一個綜合完整的系統。這個系統的最大特點是不管設備怎樣增減,位置如何改變,都只需做簡單的插拔就可以了,而不必更動佈線,所以使用起來十分靈活、方便。

智能大樓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樓是1984年1月興建的座落在美國康乃狄格州的“都市辦公大樓”;1985年8月,日本也完成了它國內第一座智能大樓的建設。現在,世界上的智能大樓數以萬計,其中也包括我國一些新建的大樓。

智能大樓發展

智能大樓為傳統的建築業注入了新的概念。它集許多高新技術於一身,涉及多門學科,是一項大的系統工程。隨着“綠色”概念的興起,對智能大樓又提出了最大限度回收熱能的要求;提出了保留相當一部分休閒、娛樂空間,甚至整層“室內森林”的要求。可以預料,今後以智能大樓為核心,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主幹,一個個智能化樓羣,一條條智能化街道,一座座智能化城市將會拔地而起,成為信息社會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