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漢語成語)

鎖定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拼音: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ì sh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晏嬰《晏子春秋·雜下》。 [1]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指不管多聰明的人,雖反覆考慮,也會出現個別失誤。複句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分句。 [2]  [5] 
中文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拼    音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ì shī
近義詞
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反義詞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出    處
《晏子春秋》
注音字母
ㄓˋ ㄓㄜˇ ㄑㄧㄢ ㄌㄩˋ,ㄅㄧˋ ㄧㄡˇ ㄧ ㄕ
語法結構
複句式
語法屬性
作分句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成語出處

春秋·晏嬰《晏子春秋·雜下》:聖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1]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成語典故

齊景公有個宰相名叫晏嬰,他聰明、公正、廉潔。他誅殺了跋扈的武人,敷睦了鄰國的關係,諫止了齊景公的奢侈。最公三十二年,彗星出現,景公以為這是災害將要到來的象徵,打算祈禱免災。晏嬰説:“假如你一個人禱告上天請求免災,而數以萬計的百姓卻在叫怨叫苦,上帝聽誰的呢?與其禱告,不如減輕百姓負擔,減少他們的冤苦。”景公聽信他的話,齊國就強大起來。 [1] 
景公認為晏嬰功勞很大,看到他生活很貧困,心裏過意不去,就賞賜給他千金。晏要三次都推辭了。齊景公很不高興地説:“你未免太固執了。過去我國著名宰相管仲,國公賜給他錢,他從未推辭過,你為什麼推辭呢?”晏嬰説:“千金之賞,是應該立功才受獎的,我沒有立功,因此不配得獎。諺語説:‘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當然比不上管仲,我或許是個愚者,但在拒絕獎賞這事上,可能比管仲做得對呢!”他最終還是推辭了千金之賞,一生過着貧寒的生活。 [1]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成語寓意

哲學家告訴人們,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聰明人不可能永遠聰明,愚笨的人經多次思考,也會獲得一些新知。聰明的人也許智力超羣,但智者千慮,免不了“一失”,難免會出現紕漏,甚至釀成大錯,抱憾終身。成語告訴人們,無論什麼人,無論聰明與否,總歸要多思多慮,思慮及行事也會有矛盾,但只要瞭解其中的關係,就會從容、自立自達,不會徒增懊惱、悔恨。 [3-4]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指不管多聰明的人,雖反覆考慮,也會出現個別失誤。複句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分句。 [2]  [5] 
  • 運用示例
宋·王之道《紹興八年六月十二日上侍郎魏礦書》:“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茲殆所謂一得者乎?請試為執事陳之。” [2] 
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一二回:“自古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祭足但知防備厲公,卻不知高渠彌毒謀已就,只慮祭足多智,不敢動手。” [2] 
魯迅《花邊文學·運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裏的‘失’,是在非到蓋棺之後一個人的運命‘終是’不可知。” [2]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逸聞趣事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派韓信帶領一部分人馬向東進攻趙國。趙王聽説後,與成安君陳餘把軍隊聚在井陘山口,準備迎敵。 [6] 
趙王的參謀李左車獻計道:“井陘這地方,不能容兩車並行,也容不下列隊的騎兵。漢軍的後勤部隊一定跟在後面。如果讓我帶兵抄小路截斷他們的輜重,不出十天,他們必然敗走。”這本是很好的計策,但是趙王和陳餘沒有采納。 [6] 
韓信探聽到這個消息,心中大喜,同時暗暗佩服李左車的才華。於是他懸賞千金,要求活捉李左車。 [6] 
不久,韓信大敗趙軍。趙王被俘,陳餘陣亡,李左車被漢軍生擒。他被押至韓信帳內,韓信連忙為他鬆綁,十分客氣地向他請教:“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用什麼辦法才能成功呢?” [6] 
李左車起先不願意多談,説:“我只是一個吃了敗仗的俘虜,哪有資格論及這樣的事情。”韓信急忙説:“趙軍失敗,是因為趙王沒有聽取你的計謀。如果他按照你的話做,恐怕我就要成為你們的俘虜了。今天我是誠心誠意地想聽聽你的高見,請你不要推辭了。”李左車這才直言道:“你從關中出兵,渡過黃河向東,先滅魏,再滅趙,名聞海內。威震天下,這是你目前的優勢。然而你現在的兵士已相當疲乏,如果急於攻燕,萬一不能很快取勝,時間拖久了,齊國必定做好了充分準備,那時,你的弱點就不免要暴露出來。善於用兵的將軍,總是發揮自己的優勢而利用對方的弱點,你不如先在這裏休整軍隊,一面大造攻燕的聲勢,一面派一個極有口才的人,帶着你的信去見燕王,故意顯示漢軍的強大,逼燕王投降,這樣,齊王也就容易對付了。” [6] 
韓信一聽,連聲稱妙,李左車謙虛的説:“我聽人説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的建議未必全部可取,供您參考吧。”韓信按李左車的建議行事,果然獲得成功。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