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智慧醫療在養老產業中的創新應用

鎖定
《智慧醫療在養老產業中的創新應用》是2016年8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源生、王樹強、呂晶。
中文名
智慧醫療在養老產業中的創新應用
作    者
郭源生
王樹強
呂晶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年8月
頁    數
336 頁
定    價
65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121297755

智慧醫療在養老產業中的創新應用內容簡介

我國老齡化問題和矛盾日漸突出,養老和醫療已成為兩大熱點民生問題。隨着互聯網、移動網、物聯網、3D、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醫療、健康、養老產業深度融合,將使智慧醫療與健康養老得到深入、廣泛地應用。 本書創新性地提出了“居家養老、社區與社團幫老、科技助老”,以應對我國所面臨“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複雜形勢和社會環境與背景。本書第一篇指出我國日益嚴重的養老壓力,以及我國現有醫療資源與人民需求之間的差距。第二篇介紹新技術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及案例。第三篇介紹國內外養老模式與案例,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模式;同時從需求出發,結合技術特點,對業內企業家、研究者提出完善智慧養老產業的具體措施與方案。 [1] 

智慧醫療在養老產業中的創新應用圖書目錄

第一篇 養老現狀與醫療困境
第1章 人口老齡化與養老現狀 (2)
1.1 養老需求不斷擴大 (2)
1.1.1 老齡化嚴重 (3)
1.1.2 老齡化區域分佈不均衡 (5)
1.1.3 老年人需求的變化 (6)
1.2 養老供給不足 (7)
1.2.1 未富先老 (9)
1.2.2 家庭養老現狀 (10)
1.2.3 社會養老資源不足 (11)
第2章 醫療資源狀況與行業發展 (13)
2.1 醫療資源供需矛盾 (13)
2.1.1 人口總體健康狀況 (13)
2.1.2 醫療需求的變化 (14)
2.1.3 醫療投入與產出低 (16)
2.1.4 醫療資源分佈 (19)
2.1.5 醫療資源集中和聚集問題 (21)
2.2 醫療行業發展現狀 (22)
2.2.1 醫療診治設備及信息技術 (22)
2.2.2 醫治服務 (24)
2.2.3 健康保障 (25)
2.2.4 醫療行業前景及發展趨勢 (26)
第二篇 智慧醫療
第3章 智慧醫療理念 (34)
3.1 智慧醫療的含義 (35)
3.1.1 智慧醫療的內涵 (36)
3.1.2 智慧醫療的目標 (38)
3.2 智慧醫療的特點 (40)
3.2.1 醫療理念轉變 (40)
3.2.2 業務模式創新 (41)
3.2.3 數字化醫療手段 (44)
3.2.4 案例:互聯網+時代把醫療服務挪到指尖上 (47)
3.2.5 案例:精準醫療與基因測序 (49)
3.3 智慧醫療的內容 (55)
3.3.1 健康監測與智能診斷 (55)
3.3.2 智能治療與康復 (57)
3.3.3 醫療設備與藥物智能化管控 (59)
3.3.4 案例:安泰創新以精準病歷為核心重構遠程醫療 (62)
3.3.5 案例:健康大數據,將如何改變你我的生活 (64)
第4章 智能檢測 (67)
4.1 可穿戴設備 (67)
4.1.1 概述 (67)
4.1.2 技術原理 (68)
4.1.3 應用現狀 (71)
4.1.4 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77)
4.1.5 可穿戴醫療領域的商業模式 (78)
4.1.6 案例:便攜式可穿戴設備的心率和血氧水平測量技術 (80)
4.1.7 國外案例:CardioNet (81)
4.2 物聯網技術 (83)
4.2.1 概述 (83)
4.2.2 物聯網的三層體系架構 (84)
4.2.3 傳感器網絡關鍵技術 (85)
4.2.4 基於物聯網的醫療服務 (90)
4.2.5 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92)
4.2.6 醫療物聯網—RFID五大應用案例 (96)
4.2.7 案例:物聯網框架下的武漢智慧醫療體系架構 (97)
第5章 智能診斷 (100)
5.1 雲計算技術 (100)
5.1.1 概述 (100)
5.1.2 醫療雲計算系統層次設計 (102)
5.1.3 應用現狀與存在問題 (103)
5.1.4 雲計算在區域醫療信息化中的應用 (106)
5.1.5 案例:深圳“健康雲”服務 (109)
5.2 大數據分析 (110)
5.2.1 概述 (110)
5.2.2 基於Hadoop生態系統構建醫療雲分析平台 (113)
5.2.3 應用現狀與存在問題 (115)
5.2.4 醫療大數據面臨的隱私保護挑戰 (119)
5.2.5 案例:FlatironHealth (121)
5.2.6 案例:IBM的智能醫學影像分析 (123)
第6章 智能醫院與治療 (128)
6.1 網上醫院 (128)
6.1.1 概述 (128)
6.1.2 網上醫院整體框架 (130)
6.1.3 上海徐匯中心“雲醫院” (132)
6.1.4 温醫大附一院實現“零排隊” (134)
6.1.5 新元素醫療 (136)
6.1.6 網上醫院的優勢 (138)
6.1.7 網上醫院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38)
6.2 電子病歷 (140)
6.2.1 概述 (140)
6.2.2 電子病歷系統的構成 (142)
6.2.3 電子病歷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展望 (143)
6.2.4 案例:浙江省紹興市人民醫院電子病歷 (145)
6.3 遠程醫療 (146)
6.3.1 概述 (146)
6.3.2 遠程醫療之在線問診 (148)
6.3.3 遠程醫療案例:東軟遠程醫療網 (150)
6.3.4 遠程醫療之遠程手術 (152)
6.3.5 遠程手術案例:“達芬奇”機器人 (155)
6.4 移動醫療 (156)
6.4.1 概述 (156)
6.4.2 移動醫療之智慧醫療APP (158)
6.4.3 移動醫療之醫療O2O (162)
6.4.4 案例:春雨醫生 (163)
6.4.5 案例:平安好醫生 (167)
6.5 智能康復 (170)
6.5.1 概述 (170)
6.5.2 應用場景 (172)
6.5.3 優勢特點 (173)
6.5.4 存在的問題 (173)
第7章 醫療設備與藥物智能化管控 (175)
7.1 智能化管控技術 (175)
7.1.1 物聯網技術應用 (175)
7.1.2 設備及藥物綜合管控信息系統 (177)
7.1.3 互聯網醫療協同研發管理平台 (178)
7.2 醫療設備智能化管控 (180)
7.2.1 醫療設備管理現狀及趨勢 (180)
7.2.2 醫療設備管理發展趨勢 (182)
7.2.3 智能醫療設備智能技術及應用 (183)
7.2.4 案例:美國大型醫院醫療設備管理案例分析 (188)
7.3 藥物智能化管控 (193)
7.3.1 基於羣體智慧的藥物研發 (193)
7.3.2 藥物採購、運輸及庫存管理 (198)
7.3.3 藥物綜合化監管 (205)
7.3.4 案例:RFID在醫院庫存控制中的應用 (209)
7.3.5 案例:華興長泰智能藥物管控 (210)
第三篇 健康養老
第8章 國內主要的養老模式介紹 (214)
8.1 家庭養老 (214)
8.1.1 何為家庭養老 (214)
8.1.2 家庭養老的發展現狀 (215)
8.1.3 家庭養老的優勢 (216)
8.1.4 我國家庭養老面臨的挑戰 (217)
8.2 機構養老 (218)
8.2.1 概念及其發展現狀 (218)
8.2.2 機構養老的優勢 (219)
8.2.3 我國機構養老的不足 (221)
8.3 社區居家養老 (222)
8.3.1 社區居家養老的概念 (222)
8.3.2 社區居家養老的現狀 (223)
8.3.3 社區居家養老的優勢 (223)
8.3.4 建設社會居家養老的困難 (224)
第9章 國外的養老模式 (226)
9.1 日本的模式 (226)
9.1.1 養老保障體系 (228)
9.1.2 “居家養老+護理養老”的養老模式 (232)
9.1.3 企業案例-日醫學館 (234)
9.2 美國養老模式 (236)
9.2.1 美國養老保障制度 (236)
9.2.2 美國主要的養老模式及案例 (240)
第10章 我國養老模式構建與探索 (248)
10.1 養老需求端 (248)
10.1.1 經濟和物質保障 (248)
10.1.2 生活照料 (249)
10.1.3 健康與護理 (250)
10.1.4 精神慰藉 (251)
10.1.5 尊重與自我實現 (251)
10.2 養老供給側 (252)
10.2.1 養老保險 (252)
10.2.2 老年醫療保障制度 (256)
10.2.3 養老模式選擇 (258)
10.3 居家養老的困難與啓示 (262)
10.4 居家養老模式探索 (267)
10.4.1 上海養老新探索 (267)
10.4.2 案例:幸福9號—O2O居家養老 (269)
第11章 智慧養老 (272)
11.1 智慧養老的概念 (273)
11.2 智慧養老的系統構建 (274)
11.2.1 人身安全監護 (274)
11.2.2 物質保障與生活照料 (280)
11.2.3 社交、旅遊、老年大學等 (281)
11.2.4 健康醫療 (283)
11.3 智慧養老系統及技術 (296)
11.3.1 智慧養老平台系統介紹 (296)
11.3.2 智慧養老平台技術構成 (298)
11.4 智慧養老的優勢、挑戰及建議 (303)
11.5 智慧養老的探索 (307)
11.5.1 案例:Natali (307)
11.5.2 案例:傑佳通 (309)
參考文獻 (31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