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智城城址

鎖定
智城城址,原稱智城垌古城垌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白圩鎮愛長村,始建於唐貞觀八年(634年)。 [4] 
智城是唐代澄州刺史韋厥隱居地建築。以陡峭的石灰岩山體為城垣,在山谷中構築城防,利用山谷走向分佈設內、外城。城外有池塘與清水河相通,結構獨特。總面積62667平方米,其中內城面積1.133萬平方米,外城5.133萬平方米。唐儀鳳二年(677年)在外城牆東端內側崖壁上刻《智城碑》。智城城址附近澄泰鄉洋渡村還有另一摩崖石刻唐碑《大宅頌碑》及聖書廟遺址。前者碑因城而刻,廟因城而建,後者碑因宅而刻,廟因碑而建。兩者相距約4.5千米,但年代相近,同為韋氏兄弟所建,是研究古代壯族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7] 
2006年5月25日,智城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智城城址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白圩鎮愛長村
佔地面積
62667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173-Ⅰ-173
所處時代

智城城址歷史沿革

智城城址始建於唐貞觀八年(634年)。 [4] 
唐永淳元年(682年),《大宅頌碑》碑建成並刻字。 [5] 
武周時期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智城城址建成,並在外城牆東端內側的崖壁上刻“韋敬辨智城碑一首並序”。 [5] 
2012年起,南寧孔廟博物館組織專業人員對《大宅頌碑》《智城碑》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及拓印工作。 [6] 

智城城址遺址特點

智城城址 智城城址
智城城址總面積62667平方米,周長1.7千米,整體建築依山圍城,建造精巧。現存城牆四道,城池三張,水井一口。城址北面、東北面、西面石山環抱,層巒疊嶂,山體高度在100-276 米之間,僅有寬100 米的谷口開於東南面; 南面地勢平緩,有池塘緊靠谷口,溝通清水河,靠城外山腳有狹長的草場。智城建造因地制宜,在羣山中選擇了這樣一個前臨沃野和清水河的山間谷地,巧妙地利用四周壁立千仞的天然石山作“城牆”,僅在谷地的唯一出口、東南端的兩山之間構築兩道城牆,就使山谷構成了一個封閉、堅固的城池。又在山谷向北轉折的峽口處夯築一道土牆、在北端山背上壘一道石牆,使城區分為外城和內城,內城佔地面積1.133萬平方米,外城佔地面積5.133萬平方米。城外挖建池塘河水相通,結構獨特。加上城外池塘在內面積將近166667平方米。在城址北側豁口上方有一堆數以千計的石塊,這也是古人的“武器庫”。外城有兩塊唐碑,即《智城碑》和《大宅頌碑》。廣西其他唐城,一般為四面圍合的磚土高牆,不像智城善借地形,巧奪天工,省工省料,堅固無比,是人工與自然結合的傑作。 [1]  [4] 
智城城址結構出奇,形式罕有。廣西的唐城,平面結構多為長方形,雖然也有依地形構築,外城稍為不規則者,但是內城則為方形或長方形。智城則完全由不規則狀的山間谷地構成。內城位於外城的西南角,呈圓形,中部低陷;外城略似鐮形,平坦寬闊。智城的平面結構全系依四周山體走向而定,呈不規則曲尺形。這種佈局,風格獨特,形式極為罕見,在廣西還未見到第二例。 [4] 

智城城址文物遺存

智城城址智城大廟遺址

智城大廟遺址位於智城外東南約300 米處,原大廟已毀,後在原廟址建有“愛長小學”。現校內尚存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的廟字香爐、柱礎、拱門等石構件、木雕花版和清代門額、柱礎、石鼓等遺物以及戲台殘跡。附近水渠有利用廟宇石構件構築的堤岸和橋,其中有道教內容石刻殘件。 [4] 
智城大廟遺址 智城大廟遺址

智城城址《大宅頌碑》

《大宅頌碑》 《大宅頌碑》
《大宅頌碑》全稱《六合堅固大宅頌碑》,位於今澄泰鄉洋渡村石牛山山腳的一個巖洞中,碑刻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碑高95釐米,寬64 釐米。碑文為楷書,豎刻,17行,共382字。碑文由“序”“頌”“詩”三部分組成,用漢字並採用漢語古詩文形式書寫,敍述事實、描繪風物和抒發悦情,是廣西最早的壯族文人文學作品。其主要內容是讚美大宅所處地理位置的險要和堅固,頌揚韋敬辦統治下子民生活的富足。 [4] 
《大宅頌碑》碑首款為“嶺南大首領、鶼州都雲縣令、騎都尉、四品子韋敬辦制”,這是碑文撰作者韋敬辦的官銜。“嶺南”,指五嶺以南地,大約相當於今廣西、廣東。“大首領”,歷代朝廷均無此職,應為少數民族首領自封或自稱。“嶺南大首領”是壯族土酋韋敬辦自稱的官職。“都雲縣令”“騎都尉”“四品子”是當時唐王朝給韋敬辦無實職的散官、勳官、爵位。開頭寫到“維我宗祧,昔居京兆。流派南邑,上望無階。列牧諸邦,數封窮日”。在頌裏又説“皇皇前祖,睦睦後昆; 上邇京兆,奕葉高門。流派南地,蓋眾無論”。作者將自己的族譜與長安韋氏族譜聯繫起來,反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門閥制度在初唐仍有很大的影響力,“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欲入仕途,先看門第高低。碑文正文是散駢結合的文體,以敍事為主,簡明扼要,不用典,少修飾,平鋪直敍,文風質樸平實。碑文立足大宅現實,依據儒家的宗族宗廟觀念敍事。“維我宗祧”以頌祖開頭; “自餘承彝”轉人述今; 最後在“頌”和“詩”部分將追思和期望融入現實,至“若固於此第,永世保無殘”結束。 [4] 

智城城址《智城碑》

《智城碑》 《智城碑》
《智城碑》全稱《廖州刺史韋敬辨智城碑》,屬於武周時期(即武則天篡唐、改國號為“周”的封建統治期間,史學界一般把其歸入唐史來研究)智城城址的一部分,位於上林縣覃排鄉智城山。該碑碑文從右到左豎刻,真書,24行,字徑1.5釐米,首行42字,末行32字,其餘每行47字,正式行文為1108字(如帶上補刻字則為1128字)。該碑末署“檢校無虞縣令韋敬一制”。碑文盛讚智城山及其一帶風光形勝,頌揚檢校(代理、試任、見習之意)廖州刺史韋敬辨(一説與韋敬辦應為同一人)的文治武功,對研究唐代的壯族發展史和文學史有着深遠的意義。據廣西上林唐碑唐城學術研討會會議成果證實,此碑可稱嶺南第二碑,其碑文與嶺南第一碑《大宅頌碑》亦有內在聯繫。 [6] 

智城城址歷史文化

  • 活動建設
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一,上林人在智城大廟舉行“萬壽節”的祭拜儀式。 “萬壽節” 便是人們為紀念韋顧“為官一任,造福八方”的豐功偉績而舉行。 [3] 
  • 出版書籍
《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石刻碑文選》《上林縣誌(1989年版)》及兩種《壯族通史》,初次將各方研究成果結集成書,則為吳偉山主編、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上林唐城唐碑》。 [6] 

智城城址研究價值

智城城址及摩崖石刻所包括的兩個組羣,是研究中國古代羈縻制度,特別是研究古代壯族社會的政治、軍事、經濟、哲學、宗教、文化等狀況較為全面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5] 

智城城址保護措施

1994年,智城城址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廣西文物保護單位。 [5] 
2006年5月25日,智城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智城城址旅遊信息

智城城址地理位置

智城城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白圩鎮愛長村。

智城城址交通

南寧市——崑崙大道——三南高速——智城城址
南寧市——衡友線——S309——智城城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