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智囊機構

鎖定
智囊機構又稱智囊團。為決策人物實行調查研究、出謀劃策、制定計劃的機構。在現代公共關係活動中,智囊機構是社會組織的重要部分。而智囊人物則是一種專為決策層出主意、獻計謀的幕僚。我國戰國時期的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門下都養有不少食客,有的多達三千人。現代智囊機構的形成,淵源於軍事活動。為適應戰爭日益複雜的需要,智囊機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1] 
中文名
智囊機構
簡    稱
智囊團
到19世紀末,不僅在統帥部組建了有科學分工的參謀機構,而且旅團一級也建立了有參謀人員的司令部。軍事統帥部以及各級軍事機構組建專門的參謀機構,使智囊機構成為決策體制中的一個重要系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投入戰術決策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不少於七百人。科學家和工程師集體加入到智囊機構,參與決策,這是參謀體制的第二個發展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那種以政治權術和軍事韜略為專長的智囊機構,逐漸被以經濟為中心、科學技術為手段的多科學綜合的專家集體—現代智囊團所取代。美國在1942年至1945年間,動員了18萬科技人員,耗費20億美元,動用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電力製造原子彈,稱為“曼哈頓計劃”。1958年,美國組織全國性的大協作,製造“北極星導彈”,參加該項目的有8家總公司,250家轉包公司,近9000家三包公司,加上研究所及大學,共有1.1萬多個單位參加。1961年美國又組織了為期11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動員了42萬人,由兩家公司、120所大學參加,耗費近三百億美元,規模之大,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科研課題。組織這樣一些現代大規模的科學技術活動,需要一個由各種專家組成的班子,以制訂計劃、組織協調和進行決策。國外的智囊機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出現的。按照美國辭典的解釋,其定義是:為了對諸如技術或社會問題進行跨學科的綜合研究而組成的機構、公司或小組。1961年創建的布魯金斯學會和1948年美國空軍創建的蘭德公司,就是這種機構的一種類型,根據情況需要而建立的為科學、技術、經濟、軍事活動等決策服務的智囊機構,包括政策研究機構、決策研究機構、諮詢服務公司、工程總體設計部、專家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科學技術學會。 [1] 
參考資料
  • 1.    劉建明,王泰玄等.宣傳輿論學大辭典: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