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雪,汉语词语,原指晴日积雪的自然景象,后演变为文学中喻指白色事物的代称,亦为古代梨花酒的别称 [1]。
在文学语境中,晴雪常被用以比喻梨花、月光、白发等洁白之物。如清代陈维崧以“晴雪”比拟月光,林则徐借其形容白发;唐代起诗文多将梨花与雪相联,形成“中皇晴雪”的文化意象 [2-3]。其作为梨花酒别称,源于古时以梨花为原料酿造,并以晴雪喻梨花之白。
梨花酒的生产技术始于高丽时代(918-1392),采用发酵工艺制成花果酒,酒体清透酸甜,酒度介于5-18度。高丽时期佛教盛行,作为韩国民族文化起点,梨花酒成为代表性米酒之一。
- 中文名
- 晴雪
- 涵 义
- 晴天的雪
- 比 喻
- 洁白之物
- 引 申
- 品格高尚
- 中国古代表示
- 梨花酒
词语释义
播报编辑
战颈(1).天晴后的积雪。
(2).诗词中亦用以喻白色永厚篮试之物。
清·田兰芳《将别石仙堂(袁可立堂号)》:“梅枝几夜拒墓日穿晴雪,蛛网何时断石屏。”
(3)催地院“晴雪”之名的由来取自于“中皇照敬喇晴雪”之景。
相关诗词
播报编辑
古人喜欢把梨花比喻成晴雪。
如:
- 【清平乐·梨花】元·邵亨贞绿房深窈,疏雨黄昏悄。门掩东风春又老,琪树生香缥缈。一枝晴雪初乾,几回惆怅东阑。料得和云入梦,翠衾夜夜生寒。
而把梨花喻为雪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
古酒
播报编辑
古代有生产梨花酒的技术。因古人喜爱用晴雪喻梨花,所以晴雪也是梨花酒的一种别称。
梨花酒是从高丽时代起就广为流传的最具代表性的米酒。
高丽时代:
高丽(918---1392)王建所建立。
高丽是韩国历史上的中古时期,和三国时代(前37---937)处于同一时期,因其在时代上处于中古。
高丽是韩国历史的民族文化起始点,佛教为国教。
梨花酒生产技术
梨花酒系采用梨花为主要原料,经破碎、发酵、分离、陈酿、调配而成的花果酒。
盛开的梨花,那种铺天盖地的恢宏气势看过一次,就一辈子不会忘记。较之樱花的娇贵,梨花所呈现的灿烂是质朴的,像李春波记忆里的小芳。
在古代文人眼里,梨花是雅的,属于有情调的那种;用来吃的梨子,离情调要远些。
清明节前,梨花绽开,连阡接陌的梨花,如皑皑白雪,在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春天里,更显出其风雅玉洁、超凡脱俗之气质。远望梨园,似升腾渺渺轻烟;钻进梨林,便有飘飘欲仙之感。难怪古人对梨花尤为喜爱并为之歌咏:岑参有“梨花千树雪”,李清照有“梨花一枝春带雨”,杜牧则唱“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北方一带少数地方,习惯将盛开的梨花打下阴干然后保存著,如碰到上火(火气旺)就拿来泡茶喝,其实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从中医角度而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里有火容易造成有火容易造成便秘,所以只要降肺火大便就通畅。
梨花为我国主要果树之一,分布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甚多,适应性较强,易稳产和高产,含汁液量一般超过苹果含汁液量。营养价值较高。
梨花酒感官理化指标:微黄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物。花香和酒香谐调,花香浓郁突出。酒体完整,酸甜适口,滋味醇厚,后味绵长,酒度一般在5-18度左右。同时可生产48度左右的高度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