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景訥鄉

鎖定
景訥鄉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景洪市西北部,地處北緯22°21'--22°25',東經100°33'--100°55',屬南亞熱帶氣候向北亞熱帶氣候過度地帶。
中文名
景訥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
地理位置
景洪市西北部
面    積
670.84 km² [1] 
下轄地區
6個村委會
電話區號
0691
郵政區碼
666105
人口數量
15046人(2017年) [1] 
機    場
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
車牌代碼
雲K

景訥鄉鄉鎮概況

景訥鄉東與普文鎮大渡崗鄉接壤,南連勐養鎮,西以瀾滄江為界,毗鄰瀾滄縣和勐海縣,北接普洱市思茅地區。地勢呈東北部高西北部低,最高海拔1800m,最低海拔560m,平均海拔890m-940m,年降雨量1300-1500mm,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日照1357.7小時,年平均温度20.4攝氏度。
景訥鄉距景洪市政府所在地73公里,距思小高速公路關坪入口34公里,全程均為柏油路面。截止2009年6月,全鄉國土面積670.84平方千米,轄6個村委會,61個村民小組,有23個州、市、鄉屬企事業單位,1個國營農場橡膠種植分公司,主要產業有糧、茶、橡膠、冬季農業(反季節蔬菜)、畜牧漁業、林業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山區鄉鎮。 [2] 

景訥鄉歷史沿革

景訥鄉原稱景糯
景訥鄉電力設施 景訥鄉電力設施
壩,傣語譯為“最上面的壩子”,解放前屬普洱宣慰府管轄,隸屬六順(即現思茅市翠雲鄉),設有土司,現彎角山村委會舊衙門村小組就是當時的行政府所在地,該村的名稱由此而來。解放後至1953年屬於六順縣管轄,稱為景糯區(即第五區);1953年至1958年劃歸版納勐養管轄,設景糯辦事處;1958年6月從勐養劃出正式成立景糯區,1984年撤區建鄉,改稱為景訥鄉。

景訥鄉農村經濟

2008年,全鄉水稻種植面積15022萬畝,糧食總產量434萬公斤;全鄉大牲畜存欄3152頭,出欄682頭;生豬存欄10258頭,出欄4693頭;家禽村籠38808只,出籠17600只;全年畜牧業總產值771萬元。冬季農業開發各類農作物種植面積11027畝,其中僅東昇南瓜種植面積3000餘畝,冬季農業總產值360餘萬元。全鄉茶葉種植面積18968畝,年產幹毛茶459噸,總產值523萬元;橡膠種植面積30872畝,投產1921畝,年產幹膠25噸,總產值57萬元。
2008年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4282萬元,比2007年增長16%,農業總收入3481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農業收入2188萬元,畜牧業收入77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分別為185.3萬元、588.5萬元,分別增長3.8%、2.7%,第二、三產業增收明顯,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確保了全鄉農業農村經濟的平穩運行。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867元。 [3] 
景訥鄉2008年科技工作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基本目標,以農民增收為主線,大力組織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和科技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羣眾“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農業生產領域關鍵是引進培育和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從注重產量轉向質量提高,着力培育肉牛凍精改良、土雞生態養殖,冬季農業開發以及桑蠶業的推廣。繼續實施好科技入户工程,開展了科技三下鄉活動,重點抓好科技示範村、示範户建設,以點帶面,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訂單式農業生產,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努力形成產、加、銷一體化,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景訥鄉資源環境

景訥鄉國土面積有670.84平方千米,土地肥沃,有耕地面積2.54萬畝,其中水田1.51萬畝。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2%,植物、動物種類繁多,生物多樣性高,是亞洲象的覓食區。境內水資源豐富,有南墾河、曼召河、南醒河、勐板河、南宋河等主要河流,並有眾多縱橫交錯的小溪。盛產松脂、食用野生菌,竹資源豐富,自然生態良好,具有很大開發潛力。 [4] 

景訥鄉人口衞生

全鄉常住人口15046人(2017年),居住着傣、漢、彝、拉祜等11種民族,以傣族為主,全鄉有鄉級衞生院1所,村委會衞生所7個,鄉村醫務人員36人。景訥衞生院佔地面積23500.3平方米,開設有兒科、婦產科、一般性外科、內科、檢驗室、B超室、X光等科室。 [5] 

景訥鄉文化教育

截止2009年6月,景訥鄉有4所完小(半寄宿制小學2所,普通完小2所)、教學點6個、共有4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74人,有教職工101人,專任教師86人。有一所鄉初級中學、15個教學班,在校生733人,有教職工56人,專任教師40人。1996年通過了“普六”驗收,1998年通過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2000年通過“普九”驗收。全鄉人均受教育6.1年。有專業技術人才136人,其中:中級50人,初級81人。
景訥鄉有文化站1個,為省三級文化站,鄉鎮文化廣場1個,電子閲覽室1個,村級文化室10個,有陀螺協會1個,每三年舉辦一次民族運動會,每年舉辦“東昇杯”籃球運動會及“豐收杯”陀螺運動會。有村級業餘演出隊23個,業餘演出人員860餘人。 [6] 

景訥鄉特色產業

一、大牲畜產業:景訥鄉是景洪市大牲畜養殖示
景訥鄉冬季蔬菜種植 景訥鄉冬季蔬菜種植
範鄉鎮之一,豐富的林地草山資源為大牲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近幾年,鄉黨委、政府積極從各種渠道爭取資金,加大扶持力度,以品種改良為突破口,引進優質牧草,實施草山改良,實行圈養與放養相結合的辦法,通過建設科學養殖示範村、扶持養殖大户等措施,抓示範、樹典型,以點帶面,推動景訥鄉大牲畜產業的發展。2008年底,景訥鄉大牲畜存欄3152頭,出欄682頭。凍精改良工作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現景訥鄉建有黃牛凍精改良示範村4個,水牛凍精示範村(摩拉水牛)2個。
二、土雞產業:養殖土雞是景訥鄉各族羣眾獲取肉食及補貼家用的一項傳統特色產業,2008年全鄉雞存籠38808只,出籠17600只,全年養雞收入88萬元。景訥鄉政府積極爭取資金,進一步做大做強我鄉土雞養殖產業,創立“景訥土雞”品牌,增加農民收入。
三、茶葉產業:茶葉是我鄉的支柱產業。我鄉積極按照景洪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低膠高茶”的發展思路,已實現農村“人均一畝茶”的目標,2008年全鄉有茶葉種植面積18968畝,開採11270畝年產幹毛茶459噸,年總產值523萬元。

景訥鄉民俗風情

景訥鄉風景 景訥鄉風景
景訥鄉常住居民以傣族居多,傳統文化、民風民俗以傣文化為主,大寨佛寺是景訥鄉唯一的寺廟,也是目前為止景洪市江北四個鄉鎮較具規模一座寺廟。每年的4月15——17日是該民族的新年——“潑水節”,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五日為“關門節”,農曆九月十五為“開門節”,在這期間,身為傣族的,都不能娶嫁。彝族對火有特殊的感情,每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是該民族的“彝家人大節”—俗稱“火把節”。景訥鄉是目前被承認的西雙版納州唯一的陀螺之鄉,打陀螺是景訥鄉民間健身娛樂的傳統活動,逢年過節,打陀螺是一項必不可缺少的活動,屆時,各村各寨,男女老少,集中在村寨旁的一片空地內,你來我往,大顯身手,熱鬧非凡。

景訥鄉基礎設施

一、交通狀況:建設關坪至景訥高等級公路,完成大寨至翠雲、景訥至小橄欖壩、景訥至思茅區納棵落的3條出鄉通及鄉政府至賀孔村委會的柏油路建設工程,全鄉各村小組道路建設成沙石路,徹底解決該鄉村組晴通雨阻的問題,實現人流、物流暢通無阻。
二、農田水利狀況:截止2009年6月,全鄉擁有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5座,庫容1120萬立方米,壩塘5座,庫容40萬立方米,攔河壩21座,主要引水溝渠34條,共長120公里,有效灌溉面積1.1萬畝,水利化程度60%。建成黃草嶺、曼樂山兩座中型水庫和大寨、曼散、馬場三座小(一)型水庫,完成勐板片區、曼散片區、曼老片區、賀孔及南孔片區的高穩產基本農田整理工程,全鄉農田溝渠、生產道、機耕道網絡建設基本完善。從而改變農田零碎、基礎設落後,農業生產成本高效益低的問題,為農業現代化夯實基礎。
景訥鄉學校 景訥鄉學校
三、人畜飲水狀況:截止2009年6月,全鄉建成 人畜飲水工程設施58件,其中集鎮飲水工程1件,農村人畜飲水工程57件,已基本解決了57個村民小組人畜飲水問題(尚有4個村小組未通水)。
四、電力、通訊狀況:截止2009年6月,全鄉建有35kw輸電網、變電站1個,全鄉61個村小組,村村通電,完成農網改造2291户;建有電信所、郵電所各1個,全鄉共裝程控電話1860部;轄區內有移動、聯通通信塔4座,通信信號覆蓋6個村委會61個村民中小組;建有廣播電視站1個,廣播電視覆蓋率達70%。
五、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截止2009年6月,完成主街道建設工程及分支街道的鋪設及綠化工程,做好了景訥鄉小城鎮發展規劃。西雙版納州首個標準陀螺場竣工投入使用。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