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景真八角亭

鎖定
景真八角亭,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遮鄉景真村景岱佛寺內,第三次遷移建蓋於傣歷1063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 [1]  佔地面積74平方米。 [4] 
景真八角亭是景真中心佛寺的重要建築,坐落在景真村旁一座緊靠流沙河的圓形山丘之巔。八角亭形呈八角之狀,屬磚木結構,亭約20餘米高, [4]  由基座、亭身、剎頂三部分組成。 [1]  據説亭子是按照佛祖釋迦牟尼的金紗台帽“卡鍾罕"的式樣修建而成的,專供高僧誦讀經文之用。亭有8個角,代表佛祖身邊的8個“麻哈廳”(高僧);亭上面向東南西北的4道門,表示信徒們要把佛教的思想傳至四面八方。 [2] 
1988年1月13日,景真八角亭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景真八角亭
地理位置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遮鄉景真村景岱佛寺內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74 m²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年代
清康熙四十年(1701)
編    號
3-0124-3-72
批准單位
國務院

景真八角亭歷史沿革

據景真傣文地方誌載:“景真佛寺歷史久遠,但因其地址不理想而三遷其寺(包括三遷其亭),第三次遷移才建蓋在現在的山嶽上。”又載“第三次遷移建蓋於傣歷1063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 [1]  由當地傣族僧人廳蚌叫主持修建。八角亭在傣族地區稱布薩堂,即戒堂。雲南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凡中心寺以上級別的佛寺都須設置戒堂,其重要性僅次於佛股。據傣族地區佛教傳説,布薩堂是仿照佛陀的八角金絲帽(即卡鍾罕)修造的。 [3]  《博崗》記載:“景真八角亭系佛教高僧廳蚌叫所建。”為修建景真八角亭,廳蚌叫曾到泰國緬甸參觀亭塔式樣。返回景真後,聘請一位“賀勐緬”(直譯為普洱漢人)作技術指導,是傣漢兩個民族共同勞動的結晶。 [4] 
傣歷1214年(1852年),八角亭因“射廣火”(黃牛馱子事件)而遭到破壞,亭內金銀飾物被劫。後來經過一次修葺,至“十年動亂”期間又遭破壞。
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撥款數萬在“儘量保持原貌"的原則下重新修復,於1981年4月30日舉行竣工典禮。後面勐海縣政府又撥專款對亭子進行復整,並將亭門從東側移至南側。 [4] 

景真八角亭建築格局

景真八角亭的景色
景真八角亭的景色(18張)
景真八角亭是景真中心佛寺的重要建築,坐落在景真村旁一座緊靠流沙河的圓形山丘之巔。佔地面積74平方米。八角亭形呈八角之狀,屬磚木結構,亭約20餘米高, [4]  由基座、亭身、剎頂三部分組成。 [1] 
基座全為磚砌,高2米,邊長8.6米,平面是折角“亞”字形, [1]  有31個面,32個角。亭座上下垂直,中部漸向內收縮呈台階狀,用藍、黃、紅、綠、白等色分台粉飾,使每一台階格外清晰。 [4] 
亭身乃分8面,每面設有兩根外突的方形台柱,柱間凹陷處設牆,頗似八道關閉的門。門形壁上繪有象、獅、虎、牛、彩雲等彩色圖案,組成一座以動物為主的畫廊。亭身南面設有一門,是與亭基相連的拱”門式建築,拱門上方設有一個佛龕,內供銅質佛像一尊。 [4]  在塔內有一個亭室,呈方形,邊長6米,面積36平方米,亭室高2.5米,室內有24面牆,東南西北各立門户,門下設有台階可供上下,門面上印刷着美觀而具有傣族特色的花紋。 [1]  [2]  兩座用紅棒木製作的大門上,分別雕繪有傣式太陽花和雙龍交尾圖案。拱形門外有一對麒麟分立兩旁,並有神龍舞爪塑像。亭子的外牆上鑲嵌着玻璃,陽光斜射之時,亭牆便閃射出奇光異彩。 [4] 
屋頂按八個方向作8組10層兩面坡懸山屋面,重疊遞升,呈曲線狀漸次收分,至最上處攢尖於一圓盤之下。圓盤之上設寶剎,有十三重相輪、寶珠等。屋面八方10層120條脊上排滿金塔、瑞獸、火焰等琉璃脊飾。 [3]  亭之頂端置有直徑為1.9米的鐵皮圓盤,盤中央插着一根長4米的鐵桿,杆上掛着用銀片打製而成的花卉圖案,稱為亭之剎頂。 [1] 

景真八角亭文物遺存

亭室內部塔抹黑色泥皮,上鑲嵌着各種彩色玻璃以及用漏版金水印出的各種花卉、動物、人物圖案。亭身的木質結構部分呈八角形,其瓦脊和垂脊,上都裝置着吻獸、小佛塔或其他各種陶飾物,八個閣角之上都有金雞、鳳凰,風檐板間鑲雕色彩鮮豔的異卉奇葩。亭之頂端盤中央插着一根長4米的鐵桿,杆上掛着用銀片打製而成的花卉圖案。圓盤上和八個角的屋檐邊沿均懸掛着無數銅鈴。 [1]  [2] 

景真八角亭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景真八角亭呈八角之狀,屹立於昔日勐景真王宮之旁,人們依其形狀和所在地稱之為景真八角亭。當地傣族稱為“波蘇景真”。“波蘇”意為蓮花之頂冠,“波蘇景真"意為景真蓮花頂冠佛亭。 [4] 
  • 建築意義
據説亭子是按照佛祖釋迦牟尼的金紗台帽“卡鍾罕"的式樣修建而成的,專供高僧誦讀經文之用。亭有8個角,代表佛祖身邊的8個“麻哈廳”(高僧);亭上面向東南西北的4道門,表示信徒們要把佛教的思想傳至四面八方。 [2] 
  • 傳説秩事
景真八角亭的景色(2)
景真八角亭的景色(2)(7張)
清朝初年,有一位愛遊歷的“賀勐緬寧”(傣語:內地漢人)來到景真,他為此處的豔麗風光所陶醉,想造一個紀念性建築,得到當地傣族居民贊同,他彙集能工巧匠,設計繪圖、備料,建造了這座奇絕可人的亭。又説,基座剛建好,那位漢人得信,家中有急事需要他立即返回。他回了家,心裏惦記着八角亭,就委派了一位傣族朋友來景真,繼續完成建亭工程。竣工時,他不能親到,就命僕人捎來一塊地毯。地毯放置到亭中間地上,尺寸形狀嚴絲合縫。 [4] 

景真八角亭保護措施

1988年1月13日,景真八角亭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景真八角亭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景真八角亭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遮鄉景真村景岱佛寺內。 [1] 
  • 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景真八角亭,從勐海縣城區出發,大約17千米,需要28分鐘左右。
參考資料
  • 1.    何少林主編. 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 傣族卷 上[M]. 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4.12:583-584.
  • 2.    李德洙,胡紹華主編. 中國民族百科全書 15 傣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諾族卷[M]. 北京/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6.04:200.
  • 3.    羅世平,如常主編. 世界佛教美術圖説大典 建築 4[M]. 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7.04:1344.
  • 4.    喻學才,賈鴻雁,張維亞,龔伶俐著;高介華主編. 中國曆代名建築志 下[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5.02:777-778.
  • 5.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