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景泰滾燈

鎖定
景泰滾燈,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傳統舞蹈,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景泰縣文化館。
中文名
景泰滾燈 [1] 
遺產級別
省級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保存單位
景泰縣文化館

景泰滾燈歷史淵源

景泰滾燈俗稱滾花燈,是景泰傳統的民間舞蹈。 據史料記載,長城一線設烽火台傳遞軍情,晝夜分別用狼煙和燈火進行通訊。後來訊號燈流傳到民間,便逐漸演繹成今天的景泰滾燈舞蹈,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每逢重大節日,當地老百姓便組成威武雄壯的花燈隊伍,只見燈舞如花海、人走如龍騰,聲勢浩大、氣衝霄漢。

景泰滾燈工藝特徵

景泰滾燈舞蹈中所用的景泰滾燈由燈架、花燈及燈芯三部分組成。明清時燈架、燈芯托盤及轉軸皆為木製,只有花燈由竹條或柳條編織而成,解放前改成籮圈骨架。經多次改進,花燈製作現已發展到第三代,所用骨架又改為高炭鋼絲、不鏽鋼軸承機械框架,架上糊彩紙,更加操作靈活、結實耐用。花燈狀若繡球,由六個大圈、八個中圈及六個小圈構成。先用六個大圈組成正六面體,再在其八個“角”上各扎一箇中圈,最後在餘下的六個空檔中各扎一個小圈,從而組成一個完整的“繡球”:其圈六大六小寓意為六六大順、圓圓滿滿;八個中圈喻示吉祥如意、財源廣進。

景泰滾燈工藝流程

花燈外表以紅綠黃三色彩紙,其中燈芯為自制粗芯蠟燭,不僅是“紙包火”的絕活,也象徵着生活的紅紅火火;花燈周圍以兩條寬竹圈做軌,便於固定並滾動花燈。在夜晚表演時,只見花燈舞動燈花飛彩、倏忽閃耀;花燈映着人影,虛實變幻,隱隱有暗香浮動,流光溢彩、引人入勝。 景泰滾燈以其繡球狀的構造,“紙包火”的絕活,“排兵佈陣”的獨特表演形式,深受廣大人民羣眾的喜愛。表演者由領隊帶領,分作兩列,排布成“四門探”、“迷魂陣”、“長蛇陣”等各種陣列。他們手推景泰滾燈,扭曲躍動,或走或奔、或守或攻、或合或離、或進或退:猛如蛟龍出海、勢如地裂山崩;守如徐風澹月,圍如電光火石;分似銀瓶乍裂,收如百鳥投林。在方圓百步之間,收發自如,輾轉騰挪,聞鼓而動,鳴鑼而收。尤其晚間在燈火之中,人逐燈走,燈隨人舞,舞動間步履如飛、形影交錯,猶若五彩斑斕的長龍伸展屈卷,往復盤旋,別有情趣。

景泰滾燈傳承保護

隨着人口的流動和古老相傳,景泰滾燈這一舞蹈活動更加富有傳奇色彩和魅力,流傳至周邊武威、永登等地。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的發展,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景泰滾燈這一舞蹈活動一度沉寂、消失。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有熱愛滾燈活動的當地人自發的組織起來,把景泰滾燈這一傳統舞蹈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目前,有四支滾燈表演團隊,活躍在景泰的文化舞台。即便如此,能完整表演景泰滾燈的傳承人也已寥寥無幾,而且都已六十開外,使得景泰滾燈這種傳統舞蹈面臨着傳承困難,迫切的需要傳承和保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