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景梅九

鎖定
景梅九(1882—1961),名定成,字梅九,筆名老梅、滅奴又一人,晚號無礙居士。山西安邑城關(今山西運城市鹽湖區)人。 [1] 
中文名
景梅九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2年
逝世日期
1961年
畢業院校
晉陽書院,山西大學堂
出生地
山西運城

目錄

景梅九人物生平

景梅九(1882—1961),名定成,字梅九,筆名老梅、滅奴又一人,晚號無礙居士。山西安邑城關(今山西運城市鹽湖區)人。7歲入私墊,10歲通五經,13歲與其父同年入泮。1897年就讀於晉陽書院、山西大學堂西齋。1901年,入京師大學堂,次年派赴日本留學,入帝國大學預科。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並擔任山西分會評議部部長。他辦報、結社,鼓吹革命,並與井勿幕相約:“將來回國,偕同赴陝,共謀西北革命。” [1] 
1908年帝大預科一畢業,即與井勿幕由日本回國,到達西安,在陝西高等學堂任教。此間,他與馬開臣、李異材、李桐軒、王一山等陝西志士結識,秘密聚會,組建同盟會陝西分會。經過革命黨人的努力,陝西革命形勢日趨成熟,景再赴日本,向同盟會總部彙報西北革命情況,並與宋教仁、景耀月等分析形勢,部署下一步的革命活動。回國後,於1911年初在北京編輯出版《國風日報》。太原光復後,受山西同盟會敦請,由京返晉,參與戎機,任山西軍政府政事部部長。民國成立,景改任山西稽勳局局長,並於1913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一直堅持反袁立場。1915年,袁世凱解散國會,曾下令輯捕景。他先回山西,因晉督閻錫山已倒向袁世凱,又潛避陝西三原,旋與李岐山、鄧寶珊、續範亭會盟於白水曹世英家,組織西北護國軍,和孫中山、蔡鍔、李烈鈞等南北呼應,共圖討袁。 [1] 
1916年,袁世凱改元稱帝。景草擬《討袁世凱檄文》,被推為“討袁檄中第一文字”。景因此被捕,押解北京,直至袁死,始得出獄。他不畏強權,繼續以手中的筆鞭撻邪惡勢力。不論張勳復辟、段祺瑞專權,皆抨擊抵制,不遺餘力。1923年他在廣州參加了中國國民黨改組會議,堅決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此後胡景翼率領國民軍在河南反對直係軍閥吳佩孚,景在胡部供職。“四·一二”政變時,景避難廬山,旋迴太原,策動反蔣。1930年拒絕國民政府高官厚祿的誘惑,息影家園,纂修《安邑縣誌》。1934年楊虎城聘景來陝,創辦國學社,出版《出路》雜誌,並執教陝西商專,宣傳抗日救國。 [1] 
抗日戰爭爆發後,由南漢宸等以同鄉關係,請景任社長,在西安恢復《國風日報》,宣傳黨的團結抗日路線。1947年夏,景在山西民眾推戴下,率請願團赴南京要求撤換閣錫山。當他得知道蔣、閣沆瀣一氣後,毅然與蔣決裂,赴上海,參加李濟深、蔡廷鍇等發起成立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當選為首屆民革中央監委。 [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林伯渠、董必武、李濟深聯名邀景赴京共商國是,景因病未往,後被選為西安市人民代表、政協陝西省第一屆委員會委員,還受聘擔任西北歷史文物研究委員會委員和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積極參加了陝西的革命和建設工作。 [2] 

景梅九著作

景還是當代著名的學者、詩人、文學家、書法家。在文字訓詁方面的造詣,使他享有“南章(太炎)北景”的盛譽;所著辛亥革命回憶錄《罪案》一書,1924年由京津印書局出版後,曾風靡一時;他的《<石頭記>真諦》被推為開中國紅學研究先河的專著。他精通日、英文及世界語,是中國研究世界語的先驅,並曾翻譯過但丁的長詩《神曲》、托爾斯泰的劇本《救贖》和泰戈爾的小説《家庭與世界》。 [2] 
參考資料
  • 1.    井勿幕著,辛亥先烈井勿幕先生遺作及紀念文選,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第199頁
  • 2.    井勿幕著,辛亥先烈井勿幕先生遺作及紀念文選,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第2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