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通章魚

鎖定
普通章魚是八腕目章魚科章魚屬軟體動物, [9-11]  又名望潮。 [12]  身體由一個肌肉皮囊構成;囊的內部是鰓和其他柔軟組織;頭部與囊的一端連接,眼睛長在頭頂;眼睛下面有八隻長觸手包圍着鳥喙狀的嘴部;觸手向內的一邊有吸盤。 [11]  雌性比雄性小。 [13]  壽命通常是一到兩年。 [14] 
普通章魚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熱帶及温帶海域。棲息於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縫隙中,喜隱匿不出。 [15]  食肉性動物,以蟹等動物為食。 [11]  喜歡獨居。 [14]  卵生。 [13]  繁殖時間集中在春秋兩季,雌魚產卵,長約0.3釐米,總數在10萬以上,產於岩石下或洞中。 [16] 
普通章魚的肉性寒、味甘、鹹、無毒。含有豐富的牛磺酸,可以調節血壓,適用於氣血虛弱、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腦血栓、痛疽腫毒等病症。 [17]  被認為是無脊椎動物中智力最高的物種,具有高度發達的含色素的細胞,能極迅速地改變體色,還能分辨出鏡上的自己。 [18] 
中文名
普通章魚
拉丁學名
Octopus vulgaris
別    名
真蛸
石居
八爪魚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頭足綱
八腕目
章魚科
章魚屬
普通章魚
亞    綱
蛸亞綱
亞    科
章魚亞科
命名者及年代
Cuvier,1797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外文名
英文名 Common Octopus

普通章魚形態特徵

普通章魚
普通章魚(10張)
普通章魚體型中等,胴部卵圓形,胴長42-60釐米。體表光滑型,具極細的色素點斑,胴背具一些明顯的白點斑。短腕型,稍長,腕長約為胴長的4-5倍,各腕長度相近,腕吸盤2行。雄性右側第3腕莖化,甚短於左側對應腕,端器錐形,約為全腕長度的1/30;陰莖棒狀,膨脹部與陰莖部已難分開。漏斗器W型。鰓片數約9-10個。中央齒為五尖型,第1側齒甚小,齒尖居中,第2側齒較短,基部邊緣較平,齒尖略偏一側,第3側齒近似彎刀狀。已知成體的最大胴長為220毫米。觸手的長度約是軀體(所謂的“頭”)的3倍。身體呈囊狀;頭與軀體分界不明顯,上有大的複眼及8條可收縮的腕。每條腕均有兩排肉質的吸盤,能有力地握持他物。腕的基部與稱為裙的蹼狀組織相連,其中心部有口。口有一對尖鋭的角質齶及銼狀的齒舌,用以鑽破貝殼,刮食其肉。 [2] 
章魚將水吸入外套膜,呼吸後將水通過短漏斗狀的體管排出體外。大部分章魚用吸盤沿海底爬行,但受驚時會從體管噴出水流,從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動。遇到危險時會噴出墨汁似的物質,作為煙幕。有些種類產生的物質可麻痹進攻者的感覺器官。 [3] 

普通章魚棲息環境

生活在海平面至海拔200米之間。主要營底棲生活,但也有較短距離的生殖和越冬洄游。白天多潛伏海底多岩石的洞穴或縫隙中,喜隱匿不出。夜間獵食強烈。產卵場多位於礁石和凹陷海底。 [2] 
為温帶性軟體動物,淺海底棲生活,生活在水下,適應水温不能低於7℃,海水比重1.021最為適宜,低鹽度的環境會死亡。海區的底質最好為砂礫地帶,水温在12℃以上週年能產卵,孵化後仔魚全長3毫米左右,能攝食大型動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長,45天之後全長達10-13毫米時,沉降於海底營底棲生活,如果沒有陶瓷瓦罐海螺貝殼可作居室時,便自己動手建造房屋。 [4] 

普通章魚生活習性

普通章魚食物

肉食性,以瓣鰓類和甲殼類(蝦、蟹等)為食,亦食浮游生物。穩定的結構肌紅蛋白是章魚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條件,它與龍蝦拼個你死我活,就是為了爭奪蝦青素資源,蝦青素是最強的抗氧化劑,是保證肌紅蛋白結構穩定而不被氧化必要條件。 [5] 

普通章魚行為

章魚將水吸入外套膜,呼吸後將水通過短漏斗狀的體管排出體外。大部分章魚用吸盤沿海底爬行,但受驚時會從體管噴出水流,噴射的水力強勁,從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動。遇到危險時會噴出墨汁似的物質,作為煙幕。有些種類產生的物質可麻痹進攻者的感覺器官。 [5] 
該種被認為是無脊椎動物中智力最高者,又具有高度發達的含色素的細胞,故能極迅速地改變體色,變化之快亦令人驚奇。
為了避開“獵食者”的捕殺,章魚除了運用人們熟知的擬態偽裝術、舍“腕”保身術外,在面對危險或遇到潛水員時,這種章魚會把八隻“爪”中的六隻向上彎曲摺疊,做出椰殼的模樣,而剩餘的兩隻“爪”就會站在海底地面上,偷偷地向後挪動,像會移動的小椰子,以倒退跨步走的方式逃難,姿勢很是滑稽。以兩腕足走路的速度遠超過運用八腕足,前者最快速度約為每秒0.14米。 [5] 

普通章魚嗜好

章魚對各種器皿嗜好成癲,渴望藏身於空心的器皿之中。章魚不只愛鑽瓶罐,凡是容器,它都愛鑽進去棲身。人們在英吉利海峽打撈出一個容積為9升的瓶口直徑不足5釐米的大瓶子,發現裏面藏着一條身粗超過30釐米的章魚;在距法國馬賽不遠的海底發現的一艘古希臘時期的沉船貨艙中,裝滿了盛面用的雙耳瓶和大型水罐,幾乎每隻裏都有一條章魚。這艘3層樓高的大船覆沒給章魚提供了數千幢好住宅。2000多年的時間裏,章魚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這樣的沉船裏。失事飛機沉入海底後,汽油箱也給機靈的章魚提供了棲身之處。甚至地中海撈出的人的頭骨裏面也藏着一條章魚。 [5] 
鑑於章魚有鑽器皿的嗜好,人們常常用瓦罐、瓶子一漁具捕捉章魚。日本漁民每天早晨將各種形狀的陶罐拴在長繩子上沉入海底。過一段時間,漁民們將陶罐提上來,這時,只要往罐中撒一點鹽,頑固不肯從罐中出來的章魚就會出來。印度漁民使用大海螺殼採取同樣的方法。他們往往將八九百隻大海螺殼織成捕捉網,每天可捕到二三百條章魚。古巴漁民則用風螺殼來誘捕章魚。突尼斯漁民把排水管扔到海底,也能捕捉到章魚。 [5] 

普通章魚思維

從事章魚研究的專家指出,章魚具有“概念思維”,能夠獨自解決複雜的問題,正是這種能力使其具有用兩足行走的本領。章魚是地球上曾經出現的與人類差異最大的生物之一。章魚有三個心臟,兩個記憶系統(一個是大腦記憶系統,另一個記憶系統則直接與吸盤相連),章魚大腦中有5億個神經元,身上還有一些非常敏感的、化學的和觸覺的感受器。這種獨特的神經構造使其具有超過一般動物的思維能力。 [5] 
科學家曾對章魚進行過一個測試:科學家往水中放了一隻裝着龍蝦的玻璃瓶,但瓶口被軟木塞塞住。章魚圍繞這隻瓶子轉了幾圈後就用觸角將其纏住,然後通過各種角度,用觸角撥弄軟木塞最後將其成功拔掉,得以飽餐一頓。研究認為該實驗表明章魚能夠獨自解決複雜的問題,即具有所謂的“概念智力”。科學家們經過進一步研究還發現,章魚自出生之時起就獨居。小章魚只需極短的時間就能學會應有的本領,並且與大部分動物不同,小章魚的學習不是以長輩的傳授為基礎。雖然它們的父母遺傳給了它們一些能力,但小章魚通過獨自學習捕食、偽裝、尋找更好的住所來發展自身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5] 

普通章魚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巴西、智利、克羅地亞、塞浦路斯、埃及、法國(科西嘉,法國大陸)、希臘(愛琴海東部島嶼)、以色列、意大利(撒丁島,西西里島)、日本、黎巴嫩、利比亞、黑山共和國、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葡萄牙(亞速爾羣島、馬德拉羣島、塞爾瓦亨斯羣島)、斯洛文尼亞、西班牙(馬拉加和西班牙大陸,西班牙北非地區,加那利羣島)、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中國(台灣省)、土耳其、英國(大不列顛)等國家和地區。

普通章魚繁殖方式

章魚雌雄異體。雄體具一條特化的腕,稱為化莖腕或交接腕,用以將精包直接放入雌體的外套腔內。普通章魚於冬季交配。卵長約0.3釐米,總數在10萬以上,產於岩石下或洞中。幼體於4-8周後孵出,孵化期間雌體守護在卵旁,用吸盤將卵弄乾淨,並用水將卵攪動。幼章魚形狀酷似成體而小,孵出後需隨浮游生物漂流數週,然後沉入水底隱蔽。 [3] 

普通章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 [1] 

普通章魚主要價值

章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鋅、硒以及維生素E、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章魚性平味甘,無毒,可以入藥,具有補氣養血、收斂生肌的作用,是女性產後補虛、生乳、催乳的滋補佳品。章魚有增強男子性功能的作用,因為章魚精氨酸含量較高,而精氨酸是精子形成的必要成分。
章魚富含牛黃酸,章魚中的牛磺酸含量比一般的肉類高很多,能抗疲勞、降血壓及軟化血管等,適用於高血壓、低廊壓、動脈硬化、腦血栓、痛疽腫毒等病症。另外,牛磺酸是一種具有特殊保健作用的非蛋白氨基酸,有研究指出牛磺酸可以促進嬰幼兒腦組織發育和提高視覺機能,對成年人來説可以抗氧化、延緩衰老的。 [6] 

普通章魚人工養殖

分佈在全球各地的漁場每年會生產出千百萬噸章魚肉,銷往世界各地。雖然人們對章魚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過度捕撈的現象也越發嚴重,所以人們一直在探究採取漁場養殖的模式來提高章魚產量。章魚具有生命週期短、繁殖量高、新陳代謝快的特點,它們應該是水產養殖的理想候選者。章魚從幼體進入成熟期僅需1至2年的時間。當進入成熟期時,雌性章魚會產下成千上萬的卵。而且,因為章魚是冷血動物,所以它們很容易把熱量轉換成體重,以快速成長。 [7] 

普通章魚投食

人們在栽培頭足綱類動物的時候,完善其飲食結構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係到整個飼養過程的成敗。與圈養魚類不同的是,大多數章魚在幼年時期需要食用活體食物,這提升了章魚養殖的成本。而當它們進入成熟期時,可以食用一些冷藏的蟹肉和蝦肉。為此,“Mayb Mollusks”合作社發展出一種混合型食材(包括蟹肉、魷魚和其它飼料)來使章魚度過幼年期,以減少飼養成本。他們還密切關注章魚成活的其它因素,如水温、鹽度、水流量等,以保證章魚健康成長。 [7] 

普通章魚塑瓶

章魚塑瓶養殖是利用野生幼章魚放在打有細孔的500毫升廢棄飲料瓶中,封好瓶口,用繩連串吊,置於海中自然吊養,適當間隔加上浮球,獲得較好效果。雖然該方法簡易,但章魚生長速度較慢,適合於浮游生物豐富的海區養殖。 [8] 

普通章魚水池

水泥池養殖法是利用8×20平方米左右、80釐米深的水泥池,池底鋪上20-30釐米厚(池中央50釐米厚)的海泥,注入經沉澱海水,先後共投放灘塗上挖捕來的10-50克(平均約40克)大小的章魚幼體,每天下午投餵1次,餌料為從灘塗上挖捉的活小蟹(個體2-6克,平均300只/千克),室內光線在800-1000LX之間。養殖過程中每天用沉澱海水換水1次,只要在高温季節注意換水,章一般不會發生死亡,約經6個月的飼養,起捕前個體一般達50-100克(平均約70克)。該方法簡單易行,技術要求不高,適合於規模不大的家庭養殖。 [8] 

普通章魚圍網

章魚圍網養殖是在中、高潮區灘塗上圍網以密網圈圍3000平方米左右養殖章魚,退潮幹露時章魚躲進洞穴中,但圍網的網片要高出最高潮位以防逃逸。該方法簡便、成本低,但收穫時挖捕面積大、費工多。 [8] 

普通章魚網箱

  1. 網箱設置:可採用網箱養殖(3.94米×1.82米×0.9米),網目比魚種個體小,需加網蓋防止章魚逃逸,多在波浪安靜的港灣內養殖,適宜的水温為15-23℃,一般情況下,多在春一夏季(6、7月)和秋季(10-12月)養殖。
  2. 種苗放養:由籠捕的章魚苗最適用,而從底曳網捕獲的亦可以用,放苗量依據水温和流水情況有所區別,使用大型網箱每l立方米放養苗種36-42千克,小型網箱每1立方米放養苗種25-30千克,為防止苗種互相殘殺應放同一批苗種,苗種應在飽食後放入網箱為妥。
  3. 餌料投餵:可投放價格低廉的小雜魚和貝類,冷凍的小雜魚也可投放,但必須是新鮮的,殘餌多時可酌減或者停止投餌l-2日為佳,殘餌會造成水質污染,如果停止投餌3天以上會造成相互殘殺。水温在13℃左右攝食行為不規則,水温7℃以下章魚不攝食。
  4. 養殖管理:網箱養殖法適合於規模養殖,採用籠捕的苗種經過2個月養殖成活率為70-80%,使用釣捕的苗種成活率約在50%左右。苗種放養在網箱內,15日死亡率達20-30%,而後死亡率逐漸減少。經過15天養殖,將章魚分為大、中和小三種規格分養在不同的網箱中。在春、秋季節15天清洗網箱一次,冬季30天清洗一次。 [8] 
參考資料
  • 1.    Octopus vulgaris  .The IUCN Red List 2020-02-01[引用日期2021-01-02]
  • 2.    齊鍾彥.《中國經濟軟體動物》: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3月:302-303
  • 3.    Common octopus (Octopus vulgaris)  .ARKive[引用日期2016-07-27]
  • 4.    愛鑽罐的章魚  .中國海洋在線網[引用日期2016-07-27]
  • 5.    章魚的生活習性  .山西文水縣—生態保護[引用日期2016-07-27]
  • 6.    章魚的營養價值  .太平洋親子網[引用日期2016-07-28]
  • 7.    章魚養殖業在不斷進步  .光明網[引用日期2016-07-27]
  • 8.    章魚人工養殖技術  .黔農網 [引用日期2016-07-27]
  • 9.    福地享子著;呂靈芝譯,壽司手帖 築地市場漁獲全書,新星出版社,2017.11,第146頁
  • 10.    王浩著,食物營養與食療養生大全 實用金版,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第137頁
  • 11.    龔德隆主編,彩圖動物世界 海底世界,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04,第40頁
  • 12.    默草著,一本書看懂營養學,新世界出版社,2010.05,第257頁
  • 13.    龔德隆主編,彩圖動物世界 海底世界,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04,第41頁
  • 14.    (美)特麗莎·斯比德·賽斯科著,我是一隻普通章魚,海洋出版社,2016.09,第23頁
  • 15.    白志勇編著,每日一繪 動物篇,金盾出版社,2014.09,第95頁
  • 16.    汪樂興主編,21世紀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動物百科與植物大全卷,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6,第9頁
  • 17.    默草著,一本書看懂營養學,新世界出版社,2010.05,第257頁
  • 18.    微縮百科編委會著,微縮百科系列叢書 微縮百科之魚兒,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01,第15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