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通小羚羊

鎖定
普通小羚羊(學名:Sylvicapra grimmia):是偶蹄目、牛科、普通小羚羊屬的哺乳動物。該物種共有13個亞種。體重、顏色和耳朵大小因地理位置而異。在同一地區,雌性通常比雄性重2-4千克。平均來説,肩高60釐米,體長100釐米。雄性有尖角,長7-18釐米,基部有很深的凹槽。雌性通常沒有角。耳朵長9.5-14.5釐米。下體白色的,而口吻,鼻樑和前腿黑色。短尾巴的尾尖黑色,與蓬鬆的白色底面形成鮮明對比。
棲息的海拔高度為海平面至海拔5600米。居住在熱帶稀樹草原、草原和林地,也生活在山區。在清晨、傍晚和夜晚活躍,在白天温暖的時候,會躺在樹蔭下休息。該物種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通常吃灌木叢中的葉子和嫩芽,以掉落在地上的水果和花朵,會用蹄子挖出植物的根、塊莖和鱗莖,偶爾吃毛毛蟲、蟑螂、蜥蜴、青蛙、齧齒動物和鳥類。該物種是非洲大陸上分佈最廣泛的羚羊之一,分佈於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稀樹草原林地。從塞內加爾到埃塞俄比亞,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常見,它們也生活在非洲東部到非洲的最南端。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普通小羚羊
拉丁學名
Sylvicapra grimmia
別    名
灰小羚羊
灰麂羚
灰霓羚
灰遁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亞    目
反芻亞目
牛科
亞    科
麂羚(小羚羊)亞科
普通小羚羊屬
普通小羚羊
亞    種
13亞種 [4]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3] 
同義學名
Capra grimmia Linnaeus, 1758
外文名
英文 Common Duiker, Bush Duiker, Grey Duiker
法文 Céphalophe de Grimm, Céphalophe du Cap
南非 Gewone Duiker
德文 Kronenducker

普通小羚羊形態特徵

普通小羚羊
普通小羚羊(10張)
普通小羚羊共有13個亞種。體重、顏色和耳朵大小因地理位置而異。在同一地區,雌性通常比雄性重2-4千克。平均來説,肩高60釐米,體長100釐米。雄性有尖角,長7-18釐米,基部有很深的凹槽。雌性通常沒有角,但偶爾也會有發育不良的角。長而尖的耳朵被前額上的一簇頭髮隔開。耳朵長9.5-14.5釐米。在開闊、乾旱的生境中,普通小羚羊的耳朵更長。居住在山區的普通小羚羊比居住在大草原、森林和草原的普通小羚羊有更長更厚的皮毛。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該物種的皮毛顏色從乾燥地區的淺紅色到潮濕棲息地的深灰色。下體白色的,而口吻,鼻樑和前腿黑色。短尾巴的尾尖黑色,與蓬鬆的白色底面形成鮮明對比。 [1-2] 

普通小羚羊棲息環境

該物種棲息的海拔高度為海平面至海拔5600米。在非洲地區的中部、東部和南部均有。居住在熱帶稀樹草原、草原和林地。還生活在山區,並且海拔高度高於其他非洲有蹄類動物。但不生活在沙漠或茂密的森林地區(如雨林)中。 [1] 

普通小羚羊生活習性

普通小羚羊在清晨、傍晚和夜晚活躍。在白天温暖的時候,會躺在樹蔭下休息。雌性在樹幹附近休息或在隱蔽的地方活動。雄性棲息在更高的位置,可以看到周圍地區。雄性和雌性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地。同性動物的領地有少量重疊,異性動物之間發生大量重疊,並且同一地區的雄性和雌性之間存在鬆散的結合。領地上的植被被雄性用角標記着來自眶前腺的氣味。雌性追趕和其他侵入領地雌性,雄性對入侵的雄性表現出威脅性姿勢,包括追逐和低頭用犄角抵表現。如果這些肢體威脅沒有將入侵的雄性趕走,則可能會發生爭鬥。在戰鬥中,雄性用角相互追擊。失敗者逃跑或屈服。 [1] 
該物種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通常吃灌木叢中的葉子和嫩芽,以及因鳥、猴子和樹上果蝠的捕食而掉落在地上的水果和花朵。它們用蹄子挖出植物的根、塊莖和鱗莖。樹木的樹脂和樹皮偶爾會成為普通小羚羊食物的一部分。它們吃昆蟲,例如毛毛蟲、蟑螂和螞蟻。偶爾也吃蜥蜴、青蛙、齧齒動物和鳥類。它們消耗的植被中的水分可以滿足水的需求。 [1] 

普通小羚羊分佈範圍

分佈於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布)、剛果(金)、科特迪瓦、厄立特里亞、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萊索托、馬拉維、馬裏、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加爾、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坦桑尼亞、多哥、烏干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疑似絕種:吉布提。 [3] 
普通小羚羊分佈圖 普通小羚羊分佈圖

普通小羚羊繁殖方式

雄性和雌性組成一夫一妻制的育種對。沒有明顯的繁殖高峯期。雌性一年中的所有月份都可以分娩,據估計妊娠可以持續4-7個月。雌性在非常隱蔽的灌木叢或草叢中分娩。 通常每胎產1仔,但偶爾也有2仔。幼羚受到父母的捍保護。幼羚在6個月內達到成年個體的大小,並在8-9個月內達到性成熟。 [1] 

普通小羚羊亞種分化

普通小羚羊(13亞種)
序號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普通小羚羊高地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altivalli
Heller, 1912
2
普通小羚羊卡菲爾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caffra
Fitzinger, 1869
3
普通小羚羊多哥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campbelliae
Gray, 1843
4
普通小羚羊西非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coronata
Gray, 1842
5
普通小羚羊指名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grimmia
Linnaeus, 1758
6
普通小羚羊印地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hindei
Wroughton, 1910
7
普通小羚羊山地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lobeliarum
Lönnberg, 1919
8
普通小羚羊埃塞俄比亞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madoqua
Rüppell, 1836
9
普通小羚羊烏干達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nyansae
Neumann, 1905
10
普通小羚羊東部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orbicularis
Peters, 1852
11
普通小羚羊乍得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pallidior
Schwarz, 1914
12
普通小羚羊安哥拉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splendidula
Gray, 1891
13
普通小羚羊斯坦哈特亞種
Sylvicapra grimmia steinhardti
Zukowsky, 1924
[4] 

普通小羚羊保護現狀

普通小羚羊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無危(LC)。 [3] 

普通小羚羊種羣現狀

1999年,空中調查估計出普通小羚羊的物種密度在每平方公里0.01-0.15只之間,但是這些調查卻通過一個很大但未知的因素低估了這種小型秘密物種的數量。在普通小羚羊常見的地區進行的地面調查通常會得出密度估計值約為每平方公里0.3-1.7只,這是威爾遜(Wilson,2001)使用線樣總結了非洲不同地區不同植被類型的共同記錄的密度。 [3] 
East(1999)提出了估計的總數為166萬隻,這可能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數字,Wilson(2013)認為它更可能在1000萬隻左右。種羣趨勢可能在整個物種範圍內保持穩定,但在狩獵壓力極高的地區和其範圍的邊緣地區(如加蓬和尼日爾)有所下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