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通夜鷹

鎖定
普通夜鷹是夜鷹目夜鷹科夜鷹屬鳥類,又稱貼樹皮、 [4]  鬼鳥、夜鷹。 [5]  嘴黑色,眼深褐色,喙短小但嘴裂甚大,嘴邊具須,眼睛較大,翼較尖,腳甚短小。整體體色似樹皮,呈斑駁的灰褐色;上體灰褐色,具黑褐色和灰白色的蟲蠹斑;頭頂中央具黑色紋;喉黑色,其下具一白斑;下體淺灰褐色,具黑色橫斑;翼角具白斑;尾羽具深色橫斑,外側尾羽近末端具寬闊的淺色斑,雄鳥為白色,雌鳥為皮黃色;腳黑褐色。 [6] 
普通夜鷹分佈於印度次大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及新幾內亞。在中國分佈於華東、華南至西南的絕大多數地區。 [7]  棲息于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中、農田、果園等生境。單獨或成對活動。 [8]  夜行性,白天多蹲伏於林中草地上或卧伏於陰暗的樹幹上。以天牛、金龜子、甲蟲、夜蛾、蚊等昆蟲為食。 [9]  繁殖期5-8月,直接將卵產在林地地面上;卵灰白色,佈滿褐色斑點。 [6] 
普通夜鷹是森林益鳥,害蟲天敵。 [4]  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10] 
外文名
Jungle Nightjar
別    名
蚊母鳥
貼樹皮
鬼鳥
夜燕
中文學名
普通夜鷹
拉丁學名
Caprimulgus indic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夜鷹目
夜鷹科
夜鷹屬
普通夜鷹
亞    種
3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atham, 1790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普通夜鷹形態特徵

普通夜鷹
普通夜鷹(11張)
普通夜鷹上體灰褐色,密雜以黑褐色和灰白色蟲蠹斑;額、頭頂、枕具寬闊的絨黑色中央紋;背、肩羽羽端具絨黑色塊斑和細的棕色斑點;有的標本在黑色塊斑前還有白色斑紋;兩翅覆羽飛羽黑褐色;其上有鏽紅色橫斑和眼狀斑;最外側3對初級飛羽內側近翼端處有一大形棕紅色或白色斑,與此相對應的外側也具有棕白色或棕紅色塊斑;中央尾羽灰白色,具有寬闊的黑色橫斑;橫斑間還雜有黑色蟲蠹斑;最外側4對尾羽黑色,具寬闊的灰白色和棕白色橫斑;橫斑上雜有黑褐色蟲蠹斑;頦、喉黑褐色,羽端具棕白色細紋;下喉具一大形白斑。胸灰白色,滿雜以黑褐色蟲蠹斑和橫斑。腹和兩脅紅棕色,具密的黑褐色橫斑。尾下覆羽紅棕色或棕白色,雜以黑褐色橫斑。
大小量度:體重♂79-105克,♀85-110克;體長♂257-270毫米,♀265-280毫米;嘴峯♂11-13毫米,♀11-14毫米;翅♂202-210毫米,♀195-217毫米;尾♂120-135毫米,♀120-134毫米;跗蹠♂14-18毫米,♀14-19毫米。(注:♂雄性;♀雌性) [2] 

普通夜鷹棲身環境

普通夜鷹主要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也出現於針葉林、林緣疏林、灌叢和農田地區竹林和叢林內。 [2] 

普通夜鷹生活習性

單獨或成對活動。夜行性,白天多蹲伏於林中草地上或卧伏在陰暗的樹幹上,故名“貼樹皮”。由於體色和樹幹顏色很相似,很難發現。黃昏和晚上才出來活動。尤以黃昏時最為活躍,不停的在空中迴旋飛行捕食。飛行快速而無聲,常在鼓翼飛翔之後伴隨着一陣滑翔。繁殖期間常在晚上和黃昏鳴叫不息,其聲似不斷快速重複的“chuck”或“tuck”。主要以天牛、岔龜子、甲蟲、夜蛾、蚊、蚋等昆蟲為食。 [2] 

普通夜鷹分佈範圍

分佈於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和中國。 [1] 

普通夜鷹繁殖方式

普通夜鷹的繁殖期為5-8月。在長白山地區為6-7月。通常營巢於林中樹下或灌木旁邊地上。巢甚簡陋,實際上沒有巢,直接產卵於地面苔蘚上。每窩產卵2枚;卵白色或灰白色,其上被有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的褐色斑,尤以鈍端較多。卵的形狀為卵圓形,大小為27-33×20-24毫米,平均31×22毫米,重6.5克。雌雄親鳥孵卵。孵化期16-17天。 [2] 

普通夜鷹亞種分化

注:普通夜鷹原有5個亞種。2014年國際鳥盟將日本亞種(Caprimulgus jotaka)和帕勞羣島亞種(Caprimulgus phalaena)設定為獨立物種,故僅有3個亞種。
普通夜鷹(5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Caprimulgus indicus hazarae
Whistler & Kinnear, 1935
2
普通夜鷹指名亞種
Caprimulgus indicus indicus
Latham, 1790
3
普通夜鷹斯里蘭卡亞種
Caprimulgus indicus kelaarti
Blyth, 1851
[1]  [3] 

普通夜鷹保護現狀

普通夜鷹保護級別

普通夜鷹種羣現狀

普通夜鷹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但在中國境內種羣數量稀少,極為少見。 [1] 
參考資料
  • 1.    Caprimulgus indicus  .The IUCN Red List.2017-02[引用日期2018-01-30]
  • 2.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上卷 (非雀形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689-690
  • 3.    Caprimulgus indicus Latham, 1790 - Grey Nightjar  .BioLib.cz [引用日期2018-01-30]
  • 4.    李文華,旭日干,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吉林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第318頁
  • 5.    李文華,旭日干,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內蒙古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第468頁
  • 6.    申衞星,任月恆,賈春燕編著,中華泰山文庫?著述書系?泰山鳥類圖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8.09,第51頁
  • 7.    曲利明主編,中國鳥類圖鑑 中,海峽書局,2013.01,第696頁
  • 8.    孫虎山編著,煙台市區習見鳥類原色圖譜,山東大學出版社,2019.03,第51頁
  • 9.    許青主編,東北林業大學帽兒山實驗林場 教學區 習見生物資源圖鑑 脊柱動物卷,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8.08,第37頁
  • 10.    崑山市農業委員會,崑山鳥類圖譜,古吳軒出版社,2018.09,第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