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蘭縣現代農牧業示範園

鎖定
普蘭縣現代農牧業示範園:佔地2800多畝,示範園採取“黨支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户”模式,分設施農業示範區、温棚養牛(羊)示範區、經濟林種植示範區、林草套種示範區、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優質牧草種植示範區共六大功能區,發展循環農業 [1] 
中文名
普蘭縣現代農牧業示範園
位    置
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
來    源
普蘭縣現代農業示範園

目錄

普蘭縣現代農牧業示範園歷史基礎

歷史基礎 歷史基礎
據《普蘭縣誌》,“温室大棚”的概念直到2000年底才出現在縣誌記載中 [2]  。2010年還是普蘭縣委書記的楊林推廣“一村一品”戰略,在各村辦起了大棚蔬菜協會和建築業者協會等。吉讓居委會村民歐珠承包了兩個蔬菜大棚,種植的青椒、黃瓜、茄子、西瓜等賣得很火。 [3]  2011年孔雀河的灘地上,一座座温室大棚已經成為當地蔬菜供應的重要補給基地 [4] 
2013年1月17-18日的特大暴雪把普蘭縣(包括沼氣温室在內的)355個大棚壓垮33個 [5]  ,2月前後還是西藏的冬季、還影響棚栽;2013年7月13日報道 : “10年前,多吉歐珠開始試驗蔬菜大棚的種植。起初不懂什麼技術,就亂種,結果也沒什麼產量,直到他去拉薩參加農科院的蔬菜種植培訓,才明白要怎麼調温度,何時通風、密閉。至今多吉歐珠已經種植了將近10年的温室大棚,掌握了60多種蔬菜瓜果的種植技術,2007年至2008年間,他還因為種出了西瓜而在當地引起了小小的轟動。、、、目前,普蘭鎮有蔬菜大棚111座,多吉歐珠所在的吉讓居委會以40座大棚的數量遠超周邊其他幾個村莊,蔬菜已經穩當地落户普蘭、、、已經成為西藏自治區級農牧民科技特派員的多吉歐珠今年拿到了成立蔬菜協會的批文” [2] 

普蘭縣現代農牧業示範園示範園

為解決阿里地區普蘭縣羣眾吃菜難、買菜貴的問題,2013年(7月),陝西援藏幹部高寶軍初至普蘭縣任縣委書記便開始調研在普蘭縣種植大棚蔬菜的可行性。 [1] 
現代農牧業示範園 現代農牧業示範園
他看到,山溝裏(一般情況下)種植的是人們常見的蘿蔔、土豆、白菜“老三樣”,且價格高出內地三倍還要多。、、、當地幹部告訴他,普蘭曾經嘗試發展過兩次大棚蔬菜,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慎重的高寶軍再次走上了調研的路途。他請來專家反覆論證,用科學數據證明了種植大棚蔬菜的理論可行性;深入調查之前大棚蔬菜種植失敗的原因,發現問題出在管理不到位、技術不規範上。 [6] 
現代農牧業示範園 現代農牧業示範園
高寶軍請專家、化驗土壤、測量水質。那麼問題來了,建蔬菜大棚的資金哪裏來?“一部分資金是援藏項目資金共計1500萬元,還招商引資了一家企業投資800萬元,共計投資2300萬元進行普蘭縣現代農牧業示範園的建設”。
現代農牧業示範園 現代農牧業示範園
據介紹,普蘭縣現代農牧業示範園佔地2800多畝,示範園採取“黨支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户”模式,分設施農業示範區、温棚養牛(羊)示範區、經濟林種植示範區、林草套種示範區、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優質牧草種植示範區共六大功能區發展循環農業。
現代農牧業示範園 現代農牧業示範園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邀請了有豐富經驗的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員為當地村民手把手教種菜技術,還邀請專家現場指導村民種植,示範園將大棚承包給給村民,我們提供技術、菜籽等,併為承包的村民解決銷售問題”,高寶軍説。
來自陝西涇陽的仇永平夫婦2014年就來到了示範園做技術員,他們有10多年的大棚蔬菜種植經驗,仇永平説,他主要給當地村民傳授蔬菜的種植技術,他每個月有5000元的工資。
普蘭鎮吉讓居委會加興組的塔覺告訴記者,他們家以種植青稞為主,一畝青稞純收入在600元左右,在政府引導和看到有先行先試的村民每個大棚獲利7000多元后,他也承包了3個大棚。
郭巨亮 郭巨亮
“菜價較2013年降了一半,比如青椒2013年前一斤賣10幾塊,現在一斤只有4塊。去年我們給打工的村民支付工資就超過170萬,租地80萬/年,當地村民的年收入提高不少”,高寶軍告訴記者。
翁鑫華 翁鑫華
據介紹,普蘭縣現代農牧業示範園【園區來源於或擴大了普蘭縣現代農業示範園】年產70噸果蔬中,有近一半流向了阿里地區的其他縣城。示範園的建成,不僅解決了普蘭吃菜難和農民增收的問題,也讓全縣的羣眾基本掌握種菜的技術。 [1] 
桃子 桃子
示範園採取“黨支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户”模式 [1]  ,2017年底央視節目“《雪域阿里》(2)雪域的大棚”重點報道了其中的基地負責人、陝西省榆林市科技特派員郭巨亮 [7] 
以人工種草、奶牛養殖、温棚養羊、養魚、高效大棚等現代農牧業生產方式,走“種養加”一體、農林牧並舉的生態循環之路、、、普蘭縣以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鼓勵農牧區民眾發展現代農業,讓有能力的民眾實行規模化經營。普蘭縣吉讓居委會加興組21户村民在去年上半年收入實現30餘萬元,户均收入達1萬餘元。 2015年該縣還計劃給當地村民免費發放21座拱棚,並聘請專業技術人提供無償幫助。史培能是有着15年蔬菜種植實踐的“土專家”,也是普蘭縣引進專業農牧業技術人才隊伍中的一員 [8] 
園區之一是林草套種示範區:普蘭縣以“大栽樹,栽大樹”方式加大造林力度,大樹成活率達100%。毛頭柳、青楊、雲杉、圓柏、黃梅樺、丁香、榆木、槐樹等數萬株苗木在此“安家落户”,“點綠”高原邊境小鎮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