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熱瓦爾斯基

鎖定
從1870年開始他一生中4次到中國西部探險,初衷是為了抵達西藏的拉薩,然而始終未能實現這個願望。但他卻在新疆走完了前無古人的路程。他的興趣主要在記錄動植物和地理考察。除“羅布泊位置之爭”,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理結構就是由他標註在中亞地圖上的。 普氏野馬是他發現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以他名字命名的還有普氏小羚羊,現在在新疆已到了瀕危的境地。 普爾熱瓦爾斯基的中亞探險受殖民主義影響較深,因此他常會把地圖上未官方命名的地方用本國地名來稱呼。這些地名一個也沒被後世所認可。
中文名
普熱瓦爾斯基
職    業
沙俄軍官
性    別
事    蹟
採集野馬標本

普熱瓦爾斯基人物介紹

普熱瓦爾斯基 普熱瓦爾斯基
1878年,沙俄軍官普熱瓦爾斯基率領探險隊先後3次進入準葛爾盆地奇台至巴里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帶捕獲、採集野馬標本,並於1881年由沙俄學者波利亞科夫正式定名為“普氏野馬”。由於普氏野馬生活於極其艱苦的荒漠戈壁,缺乏食物,水源不足,還有低温和暴風雪的侵襲。而人類的捕殺和對其棲息地的破壞,更加速了它消亡的進程。在近1個世紀的時間裏,野馬的分佈區急劇縮小,數量鋭減,在自然界瀕臨滅絕。蒙古西部在1947年曾經捕捉到過1只,當時送到烏克蘭的動物園飼養,此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普氏野馬。 我國於1957年曾在甘肅省肅北縣的野馬泉和明水之間捕到過1只,1969年在新疆尚有人在準噶爾盆地看到過有8匹野馬組成的小羣。1971年,當地的獵人看到過單匹的野馬。20世紀80年代初,還有人在東準噶爾盆地烏倫古河和克拉美山之間的地域發現了野馬的蹤跡,但沒有確鑿的證據。後來,新疆也時常傳來發現野馬的消息,不過經證實,所看到的都是野驢。我國對野馬的存亡十分關注,1974年、1981年和1982年,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大學等單位先後組織考察隊,深入到準噶爾荒漠、烏倫古河、克拉麥裏山、北塔山等野馬產地考察,並結合航空調查,力求找到野馬,結果令人失望。大多數人認為,如果自然界還有殘存的野馬,其數量也少到不能形成種羣,因而不足以保證一個物種的生存,所以野生的普氏野馬很可能已經在自然界消失。

普熱瓦爾斯基生平經歷

20個世紀60年代,蒙古國首先宣佈野生野馬滅絕,而國內新疆作為普氏野馬的故鄉,也由於俄、德、法等國的探險隊不斷大規模捕獵,並將28匹馬駒偷運出境,加之國內大批捕殺,到20世紀70年代,新疆普氏野馬也基本宣佈消失。到1985年,分佈於美、英、荷蘭等112個國家和地區的存活野馬僅有700多匹,而且是圈養和欄養的。1986年8月14日,中國林業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組成專門機構,負責“野馬還鄉”工作,並在準噶爾盆地南緣、新疆吉木薩爾縣建成佔地9000畝全亞洲最大的野馬飼養繁殖中心。隨着18匹野馬先後從英、美、德等國的運回,野馬故鄉結束了無野馬的歷史。
部分普氏野馬後來進化成家馬。也就是説部分家馬的祖先是普氏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