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淨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普淨寺又稱南史寺、南大寺,位於中國山西省襄汾縣趙康鎮史威村南側,在侯馬、襄汾、新絳三縣(市)交界處。普淨寺佔地面積5624平方米,建築面 積818.77平方米, [1]  始建時期已遙不可考。 [4] 
普淨寺現存為元明時期建築羣,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其寺規模敞朗,建築巍峨。[5]從南至北依次有玉皇殿、關帝殿、大佛殿。
2006年5月25日,普淨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普淨寺結構是研究元明時期古建築的珍貴標本,元代與明代早期的大量塑像,是研究美術史與傳統雕塑的代表作,在古建築羣研究和藝術研究上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中文名
普淨寺
外文名
Net temple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襄汾縣
所處時代
東漢
佔地面積
5624 m² [1]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8] 
建築面積
818.77 m² [1] 
編    號
6-0419-3-122 [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3] 

普淨寺歷史沿革

普淨寺大雄寶殿始建於東漢明帝(劉莊)永平七年(64年)。 [6] 
普淨寺經過元大德七年(1303年)9月17日和清康煕三十四年(1695)5月18日兩次八級大震,該殿仍完好無損。 [7] 
1984年山西早期中共地下黨員尹毓蘭為發展黨的組織,召集進步青年在寺院內召開秘密會議,後被反動當局逮捕入獄。抗日戰爭初期,我八路軍賀龍部頻繁活動於此。 [7]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寺院戲台遭日寇焚燬,後只剩殘垣斷壁,破窯孤碑。 [7] 
1990年開始,婁煩縣廣大羣眾自發組織修復周洪山普淨寺募捐活動。 [7] 
2015年5月27日,襄汾縣人民政府啓動趙康普淨寺塑像文物的修復加固工程。 [9] 

普淨寺建築格局

普淨寺內建築寬敞大方,佈局嚴謹 [4]  ,普淨寺佔地面積5624平方米,建築面積818.77平方米,現存為元明時期建築羣,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其寺規模敞朗,建築巍峨。 [5]  從南至北依次有玉皇殿、關帝殿、大佛殿。
普淨寺 普淨寺
普淨寺山門3間,天王殿5間,懸山式;菩薩殿5間內柱設在前槽,依柱築扇面牆一道,牆前為觀音菩薩和善財童子豐潤嫺雅,兩隅十八羅漢各具神態。牆後地藏、道敏、冥公端莊肅穆,十殿閻君凝神對坐於兩側;最後為大雄殿,五開間六架椽,原為懸山式,後改為硬山,斗拱四鋪作單下昂,殿內後槽施二金柱製成佛龕,柱上用蟬肚形大雀替承託四椽袱,袱上架內額直達兩山,次間大爬梁由檐頭直承平梁以下,結架純系元構。龕內塑釋迦、文殊、普賢華嚴三聖,其中二菩薩身式修長,衣飾合體,面形。柱上用蟬肚形大雀替承託四椽伏,伏上架內額直達兩山,次間大爬梁由檐頭直承平梁以下,結架純系元構。龕內塑釋迦、文殊、普賢華嚴三聖,其中二菩薩身式修長,衣飾合體,面形上方下圓,神態嫺靜慈祥,塑工頗為精巧。現存的普淨寺由照壁、山門、天王殿、羅漢殿、關帝殿、大佛殿等建築組成,主要都是元代大地震之後重建和明清以來增建的遺存,因曾遭到破壞,除了中路這些殿堂外,兩廂的配殿廊廡等建築已經不復存在。 [2] 

普淨寺主要建築

天王殿(通明宮)
山門內是天王殿,是一座面闊五間,進深四椽的懸山頂大殿,明間開板門,兩次間設直欞窗,為明代遺構。通常的佛寺裏面天王殿只供奉四大天王或者彌勒佛等塑像,該處正中央端坐着玉皇大帝,這種佛道一體的寺院正是佛教本土化的有力證據。 [2]  因為玉帝在天庭之中的常朝設在通明宮,因此這座天王殿也被俗稱作通明宮了。
菩薩殿
菩薩殿也叫“地藏殿”、“十王府”,大殿面寬五間,內柱設在前槽,依柱築扇面牆一道。牆前為千手觀音和善才童子,殿內兩隅坐着“十八羅漢”,儼然一幅“十八羅漢觀音”。
在菩薩殿的四周,有十殿閻君和十八羅漢,皆凝神注目,表情各異。歷經數百年,油彩清晰依舊。在關帝殿裏,南向為關聖帝君和周倉、關平塑像。關公凝目注視,似乎在對世人昭示着他的忠和義。
只見十大閻君分坐兩側,中間地藏菩薩、道敏、冥公端莊肅穆,又儼然一組“十帝閻羅朝地藏”。在千手觀音的背面,有一尊韋馱天神塑像。
大佛殿
大佛寺內古磚大都已碎成片,但是總體完整,在佛龕前的功德箱裏,零零散散地存着香火錢。 在天王殿(玉皇殿)裏,正面為玉皇及侍者塑像,威嚴而莊重。塑像彩繪依然清晰可見,雖然歷經幾百年的蒼桑歲月,但是古韻猶存。兩側為四大天王塑像,王冠甲冑,分別手持劍、傘、琵琶、寶塔,神情肅穆。
羅漢殿
羅漢殿裏有一組佛像,為觀音“千手千眼佛”及善才童子。相傳,千手千眼佛像是為了紀念三姑娘捨命救父的感人行為而塑造的。在世界佛像之中,千手觀音像,堪稱是中國佛界的國寶與國粹,在不為世人多知的普淨寺裏也有明代“千手觀音”佛像。
大雄寶殿
普淨寺的大雄寶殿建在磚石台基之上。殿門上書“大佛殿”三個大字,落款是“姑射山頭放鶴人題並篆”。殿內明間設佛壇,供奉着“華嚴三聖”:中為釋迦牟尼,通身鎏金,袒胸赤足,慈眉慧眼,神態安詳,兩側文殊、普賢二菩薩,身材修長、衣飾得體、面相圓潤、神態自若,尤其是普賢菩薩塑像,端莊中流露笑姿,嫺靜中透出瀟灑,靈慧眼,栩栩如生。大佛殿雖系元代結構,但整體框架四山都是漢代建築基礎,如今在大佛殿頂平檁上仍有“維大元國大德柒年潤叁月拾捌日……重修”等草書字樣。

普淨寺歷史文化

普淨寺木瓜

普淨寺院東南隅,還有一棵木瓜樹,據説這棵樹是初建寺時所植,為的是普渡眾生,製藥活人,雖然已逾1900多年,幾經枯榮,但如今依然是樹幹挺拔,枝繁葉茂,亭亭玉立,冠如巨傘。村民講,世界上千年以上的木瓜樹在只有兩棵,普淨寺一棵,另一棵在瑞士伯爾尼。他們還把這棵奇樹與大佛殿以及三菩薩中的普賢菩薩稱為普淨寺“三寶”。普淨寺有青松翠柏參天扭柏和針葉紅松,惜屢遭兵燹戰亂,但是林木早已毀伐空,寺內尚有千年木瓜古樹一棵,樹杆挺拔,枝繁葉茂,身高三丈有餘,亭亭屹立於古剎院中。該樹傳為建寺時所植,歷時將近二千年,已幾經枯萎。1983年前曾枯謝多年,今又杆壯枝嫩,綠葉成蔭。 [6] 

普淨寺畫像

中國古代的儒、釋、道三教在普淨寺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其中,菩薩殿中供奉着一座精美的千手觀音像,造型豐潤嫺靜,左邊侍立着善財童子。在千手觀音像兩側是十八羅漢像,它們動作各異、形象生動。主殿大佛殿宏偉巍峨、氣勢恢宏,五間寬的大殿正中供奉着釋迦牟尼的雕像,旁邊是文殊、普賢二位菩薩的造像。雕像均栩栩如生,衣絡流暢,神情莊嚴,身材修長。

普淨寺史料記載

普淨寺壁畫 普淨寺壁畫
據林宏躍先生《臨汾宗教》一書説,1983年,文物工作者在普淨寺大殿左側廢墟中發現了明成化元年(1465年)殘碑一座,碑文有“後漢明帝永平七年,聲教流於震旦,是以立剎,孝義郡南30裏餘有社,曰南史寺,號普淨,寰中古剎,海內名藍,敝雲水之情丘,挾山水之英秀”的記載。由此可知,普淨寺始建於東漢明帝七年(64年),比建於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霍山南麓俱盧舍寺(今洪洞廣勝寺下寺前身)還早83年。

普淨寺文物價值

普淨寺 普淨寺
普淨寺是保存完好的一組元明時期的建築羣,其結構是研究元明時期古建築的珍貴標本,尤其是元代與明代早期的大量塑像,是研究美術史傳統雕塑的代表作,在古建築羣研究和藝術研究上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普淨寺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普淨寺作為元至清古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3] 
2015年5月27日,襄汾縣人民政府啓動趙康普淨寺塑像文物的修復加固工程。 [9] 

普淨寺旅遊信息

普淨寺地理位置

山西普淨寺在山西襄汾縣城西南30公里史威村,在侯馬、襄汾、新絳三縣(市)交界處。寺東、南有汾水環繞,西、北毗鄰呂梁山麓,恰處晉南靈秀之地。

普淨寺交通

可乘坐7路公交車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