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氏鋸齒螈

鎖定
分佈:巴西東北部巴納伊巴盆地(Parnaiba B asin) 的普塔組(Pedrado Fogo Form ation)
中文名
普氏鋸齒螈
拉丁學名
Prionosuchus
動物界
食    性
魚類

普氏鋸齒螈物種信息

拉丁名:Prionosuchus
鋸齒螈 鋸齒螈
中文名:鋸齒螈
分類:四足動物兩棲綱離片椎目始螈科
體長:9 米
體重:3 噸
時代:晚二疊世
生境:河流
食性:魚類
命名:L.i.Price,1948
屬型種:普氏鋸齒螈(P.plum m eri)

普氏鋸齒螈物種簡介

普氏鋸齒螈(Prionosuchus plummeri)是一種十分巨大的兩棲動物,其體長可達9 米,體重達3 噸。生活在2.7 億年前晚二疊世,它不僅比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大幾倍,而且也比生命歷史上第二大的兩棲動物科爾鱷螈(Koolasuchus)大不少。要知道生活在澳大利亞早白堊世的科爾鱷螈,其體長已經達到五米,體重可達一噸了,因此普氏鋸齒螈是當之無愧的兩棲動物中的巨無霸。

普氏鋸齒螈生活環境

普氏鋸齒螈生活的區域位於巴西東北部的巴納伊巴盆地,在晚二疊世時期,那裏並不是看到的由粉砂岩、頁岩和石灰石組成的峽谷山川,而是一片世外桃源:淺海,瀉湖和河流滋潤着大地,各種原始鯊魚、古鱈、肺魚和其他兩棲動物在水中追逐嬉戲,潮濕的熱帶森林裏生活着各種巨大的昆蟲和節肢動物,而統治這個世界的就是巨大的普氏鋸齒螈。
巨大的普氏鋸齒螈從渾濁的河水中探出頭來,相比陸地,它更習慣於在水中生活,因為它的四肢都很短小,在陸地上只能拖着累贅的肚子和尾巴在泥濘的沼澤裏匍匐前進。到了水中,它強壯的尾巴可以給它提供強大的推力,使它可以快速抓住任何想吃的獵物。普氏鋸齒螈的口鼻部細長,前端逐漸變細,有許多鋒利的牙齒,這些牙齒的橫截面有迷宮一樣的結構,所以古生物學家也稱普氏鋸齒螈和它的親戚為"迷齒兩棲動物"。

普氏鋸齒螈主要形態

如果你仔細觀察普氏鋸齒螈,除了可能會感嘆它9 米長的巨大體型外,也許還會覺得它更像是鱷魚而不是兩棲動物,它沒有我們見到的兩棲動物那種光滑的皮膚,而是長滿了結節、鱗片和疙瘩;你也見不到典型的兩棲動物那種又短又圓的頭部,而是有一個很長的吻部。

普氏鋸齒螈歷史地位

普氏鋸齒螈屬於比滑體兩棲動物更原始的離片錐目(Temnospondyli) 始螈科(Archegosaurian),它們是兩棲動物的先驅,始螈科在二疊紀期間佔據鱷魚的生態位,是河流湖泊中的"混世魔王",但是這個科最後在晚二疊世滅絕了,它們的生態位被更進步的半水生爬行動物———植龍類(Phytosaurs)所取代。其他離片錐目的運氣也不怎麼好,殘存到晚三疊世的時候就被新興起的另一類半水生的爬行動物———鱷魚給打跨了,只有少數離片錐目殘存到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靠躲藏到鱷魚無法適應的冷水地區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