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拉東諾夫

(蘇聯作家)

鎖定
普拉東諾夫(Andrei Platonovich Platonov,1899—1951),蘇聯作家。 [1] 
中文名
普拉東諾夫
外文名
Andrei Platonovich Platonov
國    籍
蘇聯
出生日期
1899年9月1日
逝世日期
1951年
職    業
作家

普拉東諾夫人物生平

1899年9月1日生於沃羅涅日市一鐵路工人家庭,1951年1月5日卒於莫斯科。1919~1921年參加國內戰爭。1924年畢業於沃羅涅日工學院,後在當地土壤改良和農業電氣化部門工作。十月革命前開始在地方報刊發表作品 ,1922年出版第一本詩集。1927年到莫斯科,兩年內出版《葉皮凡水閘》等三部中短篇小説集,引起文壇注意。接着發表諷刺官僚主義的《共和國居民》和《有好處(貧農編年史)》等中短篇小説,受到好評。同時直到1941年,所作長篇小説《切文古爾》、中篇小説《基坑》和《初生海》,因真實再現當時只憑熱情、不尊重客觀規律的種種荒唐人和荒唐事,均未能和讀者見面 。1942年應徵入伍上前線,任《紅星報》特級記者。1946 年發表短篇小説《伊凡諾夫一家》,主要寫戰爭給普通家庭帶來的災難和心靈創傷,被指責為“誹謗”現實。後來主要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和民間文學整理工作。60年代以後,作家生前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和指責被糾正,一些未問世的作品均獲准出版。

普拉東諾夫人物評價

普拉東諾夫慣以象徵和暗諷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革命、人與自然的衝突等複雜而深邃的思考。在中篇小説《基坑》中,人們的挖掘慾望所通往的是雙重的無望:向下的虛空和向上的虛妄。向下的不停挖反而將貧農、中農和出身僱工的無社階級帶入地層深處,帶入更黑暗的部分。向上突入即企圖在現世的、整個社會組織的層面上實現彼岸的千年王國——一座人人即將搬入其中的臆想中的共產主義大廈——其結果卻是古拉格集中營。他們不停勞作,共產主義大廈卻始終沒有建起一磚一瓦,他們拼死拼活所得到的只是越挖越深的基坑。
普拉東諾夫的敍述頗有現代意味,簡潔中又帶了那麼點戲謔的成分。當人們在烏托邦之夢前,將宗教般的狂熱與真理相提並論,當我們再也不需要謊言,再也沒有時間在風花雪月中逍遙,渴望在真實中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像普拉東諾夫這樣還能夠保持冷靜旁觀的筆觸,至少還能挑亮真實的燈捻,給那些失去方向的人們一些智慧的光。
參考資料
  • 1.    王貴水編著,你一定要懂的文學知識,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2,第2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