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庵

鎖定
普庵(1115年-1169年),名印肅,俗姓餘。宜春(今屬江西)人。中國南宋時期臨濟宗高僧。 [1] 
普庵於二十七歲剃度為僧,三遊湖湘,參謁牧庵法忠禪師,有所省悟。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入住慈化寺,閲《華嚴經論》而大悟,自此聲名大著,求訪者甚眾,常隨宜説法,多現治病除災、祈雨求晴等靈異,時稱神僧。乾道二年(1166年),營建寺宇,落成後未幾留偈而逝,享年五十五。 [1] 
普庵有語錄《普庵印肅禪師語錄》三卷行世。 [1]  普庵所傳之《普庵大德禪師釋談章神咒》,簡稱《釋談章》又名《普庵咒》,在後世禪宗寺院及民間頗為流傳。除課誦之外,該咒亦被譜成琵琶曲、絃索曲、鼓吹曲等多種演奏形式使用的樂曲。 [2]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西袁州宜春
出生日期
1115年
逝世日期
1169年
本    名
普庵

普庵個人簡介

普庵 普庵
普庵(1115~1169)
南宋僧,屬臨濟法系。江西袁州宜春人,俗姓餘。諱印肅。南宋·紹興四年(1134)八月,從壽隆院賢公出家;十一年四月落髮,翌年五月受戒。師容貌魁奇,天性巧慧,賢公深為器重,曾勸讀《法華經》。但師深感‘諸佛元旨貴了悟於心,數墨巡行無益於事。’故乃辭賢公而遊湖湘。嘗謁大溈牧庵忠公問法,後再返受業院。紹興二十三年(1153)受眾請住慈化寺
師布衾紙衣、晨粥暮食,禪定之餘閲《華嚴經論》。一日大悟遍體流汗,喜曰︰‘我今親契華嚴境界。’乾道二年(1166)建梵宇。一日忽有名道存之僧,冒雪至。二人交相問答,或笑或喝;僧謂師為再來人,不久將大興吾教雲。尋指雪書頌而行。自此,慕曏者眾。師乃隨宜為説,或書偈與之;有病患者,折草為藥與之即愈;或有疫毒人跡不相往來者,與之頌,鹹得十全。至於禳雨暘、伐怪木、毀淫祠等,靈應非一。
一日聚集諸徒眾,謂‘諸佛不出世亦無有涅盤,入吾室者必能玄契矣,善自護持無令退失。’即索浴更衣跏趺而寂。時乾道五年七月二十日,世壽五十五,僧臘二十八。諡號‘普庵寂感妙濟正覺昭貺禪師’。元·大德四年(1300)重諡‘大德慧慶’;明·永樂十八年(1420)加諡‘普庵至善弘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慧慶護國宣教大德菩薩’。師生前除災除病之靈驗頗多。元仁宗延祐初年(1314~1320)吳郡姑蘇城西有慧慶寺,其寺後即造有普光明殿供奉普庵。此外,禪林多於佛殿背後安置師之肖像。

普庵主要影響

師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三卷行世。付法有圓通、圓融、圓成、圓信、應世等人。此外,師所傳之〈普庵咒〉在後世禪宗寺院及民間頗為流傳。除課誦之外,該咒亦被譜成古琴曲與琵琶曲。
參考資料
  • 1.    黃開國,李剛,陳兵等主編.諸子百家大辭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第464-465頁
  • 2.    《普庵咒》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